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11期   作者:赵梅
[导读] 在初中阶段教学中,初中英语教学非常重要。目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两极分化现象十分严重,许多学生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成绩迟迟得不到提高,并被贴上了学困生的标签。
        摘要:在初中阶段教学中,初中英语教学非常重要。目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两极分化现象十分严重,许多学生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成绩迟迟得不到提高,并被贴上了学困生的标签。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大量存在,不仅影响了英语课程教学发展,更增加了学生辍学的风险。针对此,教师可从当前教育背景出发,对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进行多角度分析,并结合问题探究转化策略,以期对优化农村学生的教育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学生;初中英语;学困生转化
        引言
        作为主要学科,英语在考试中的比重是很大的。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学生对英语这门学科都很重视。然而,农村学生的英语水平与城市学生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很多农村学生学习英语还不足一学期的时间,成绩就远远地落到了后面。转化这批学生也就成为了现如今农村初中英语关注的重点。本论文研究了转化英语“学困生”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1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
        1.1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动机不足
        这是影响学生的内因,所谓内因就是影响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通过对农村初中生的调查来看,多数学困生都表现出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的倾向,他们或者对于自我要求过低,长期缺乏科学的管束与指导,在“得过且过”中失去了自我提升的动力;或者对英语学习“三分钟热情”,靠着一股冲劲发愤努力,却难以持久,在“奋发图强”与“半途而废”的循环中逐渐消磨意志;或者意志力薄弱,抵抗挫折的能力不足,在遇到学习困难时难以从学习上找到解决的方法,从心理层面实现自我疏导,进而出现知识断层,慢慢滑入了学困生的行列。
        1.2学习方法不当
        学习方法不合理是影响学困生的重要原因。许多学困生有着相同的毛病,例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没有进行课前课后预习等。所以,在英语学习中,应该加强对学生英语思维的培养。
        1.3教师方面的原因
        在目前的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有的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较深,他们在上课时采用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这些教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对语言知识的讲授上,却忽视了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时没有凸显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对于学困生的情感投入更少,最终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转化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对策
        2.1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寓教于乐
        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分组讨论、互帮互助。在一节课上,教师进行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合理安排课堂、分配课堂时间、将英语知识讲完讲透对教师来说是很重要的。教师在教学时不可能顾及到每一位学生。为此,英语互助小组的分配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掌握英语知识的量是不同的。在进行英语发音教学时,每一个学生掌握的程度也是不同的。因此,英语小组的分配不仅可以减少教师的教学负担,也可以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除了分组讨论,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比如,在学习“howwasyourschooltrip”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者让学生分组分享自己的schooltrip,增加英语学习的乐趣。分角色朗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内容,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有利于活跃课堂。
        2.2关爱学困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师生之间只有建立牢固的信任关系,学生才能够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指导,因而学困生的转化也就水到渠成了。学困生在平时很少得到教师的关爱,在心理上会逐渐出现自卑心理。因此,教师应该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给予学困生更多的理解和尊重,用师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为学困生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学困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往往都比较羞怯,他们不敢在课堂上开口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分层教学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设计课堂提问的问题时,教师要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困生来回答。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要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使学生在内心产生一种成就感,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3引入竞争机制
        比赛是提高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都会使用。在竞赛中,通过把握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竞赛过程中,让学困生加入其中。在比赛开始前,明确比赛的规则,以方便学生做好准备。当学困生在比赛中获得胜利后,便会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在比赛中,要保持比赛的公平,均衡双方的水平,尽可能地安排英语水平相同的学生为对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以提高自信心。
        2.4协调外部条件,优化学困生转化的外部环境
        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指导中,教师应深入分析外部因素对学困生的影响,并引导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沟通,结合社会环境的发展帮助学生分析英语应用形式,降低外部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学生自我转化的动力。家庭教育在个人成长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们通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教师应重视家长在促使学困生转化中的作用,利用家长会、通讯等手段与家长及时沟通,如实反映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困境,并要求家长力所能及地配合学校教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转化环境。此外,教师还应该结合当前跨文化交流的发展趋势,打开农村学生的眼界,引导学生从更长远的发展出发,提升英语学习的动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转化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像采用分组讨论等方法使学生能取长补短。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农村初中学困生的英语水平,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转化,让农村学生在英语这门学科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张爱春.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合作学习应用于农村初中生英语写作方面的实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
        [2]杨书忍.农村中学英语“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J].中学生英语,2019(12)。
        [3]邵旺霞.农村中学英语“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J].学周刊,2018(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