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当前,中学英语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当明确学习目标,不断增强主体意识,积极参与英语教学;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用先进的语言教学理论指导中学英语教学实践。研究表明,教学中主体参与的实施,不仅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主体意识?主体参与
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课程实施应以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作为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当牢固确立“学生是英语学习主体”的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一个时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教师的任务是“教”,学生的任务是“学”。所以,教师们往往热衷于对教法的研究,而忽略了对学法的思考。结果教师在备课和上课上均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为了改变现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必须构建新型的、以学习者为主体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正如David Nunan在The Self-directed Teacher?一书中所说的“I forget what I was taught, I only remember what I’ve learnt.”(Patrick white)。这也足以说明我们必须建立以“learning-centeredness”, “learner-centeredness”, “self-directed teaching”的教学模式。
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该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把学生“物化”为知识的容器或应试的工具。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在于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使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如何实施主体参与是主体教育的核心,本文将从增强学生主体意识,更新教师教学理念,营造主体参与氛围三个方面,谈谈教学中主体参与的实施。
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事物内在的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因此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英语中也有“You may take a horse to the river, but you can not make him drink.”的说法。因此,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并确立自身的主体作用意识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要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把自己置于主体地位,应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
英语是信息时代的重要载体,特别是中国WTO的加入,使掌握语变得更为迫切。国家的改革开放需要英语,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离不开英语。作为学校,也应动用教研组的集体智慧,开展形式多样的英语活动,和通过音像资料来丰富学生的学习,在校园生活中和媒体上尽可能多的出现和使用英语,并利用好图书馆和网络资源,给学生一个更广泛的取得英语信息的空间。只有把英语学习真正作为自己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整个英语学习才会变被动为知道主动,从而产生英语学习的巨大动力。
2、帮助学生形成适合他们自己的学习策略
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正如Joan Rubin and Irene Thompson?在?How to be a more successful language learner一书中所说:“EVERYTHING DEPENDS ON YOU,YOU,the language learner, a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Success or failure will, in the end, be determined by what you yourself contribute. Many learners tend to blame teachers, circumstances, and teaching materials for their lack of success, when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 for their lack of success can ultimately be found in themselves.”在充分认识学习中自我的作用后,教师还需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
3、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
动力(Motivation)一直被认为是外语学习的一个关键因素。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获取英语知识,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它是一种指向学习任务的动力,求知的欲望。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集中反映在成就动机上。所谓成就动机是指个人愿意去做自认为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达到完美的地步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简言之,即为追求成就,希望获得成就的动机。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对学习兴趣形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它是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的基本条件。一个有强烈学习动机的人,才可能有强大的学习动力,也才可能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因此,笔者极力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教师应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出可操作并有明确的目的,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某种满足感,并以兴奋、活跃的思维状态去面对英语言知识和技能,并使之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