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分析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11期   作者:赵红卫
[导读]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发展,课程思政的提出,不仅有效地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也有效地丰富了学生在开展德育时的体验,也可说,课程思政的出现,给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发展,课程思政的提出,不仅有效地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也有效地丰富了学生在开展德育时的体验,也可说,课程思政的出现,给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但是在实际落实课程思政的建设中,大多高职院校还是存在了很多的困难。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
其实课程思政 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理念,主要就是重申要在根本上做好立德树人的任务,还要以构建全员和全课程以及全过程的育人格局为主要形式,以此有效地促进每一类课程和思想政治论课相融合,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并不是在常规的课程中新添加的课程,课程思政其实是一种课程观,主要就是提倡高职院校将思想政治教育通入到课程教学以及教学的改革的每一方面、每一阶段,进而能够有效地实现立德树人的良好的教学任务。
一、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现状
其实课程思政这一理念在2014年的时候就已经提出来了,在上海的各个高校中已经体现出了课程思政的优势,并且思政课已经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那么,课程思政要是想在全国每一个高校中全面展开,在实际的落实和操作中,还是面临了很多的困难,其困难主要体现在:
(一)专业教师不够重视思政课
在高职院校中,部分专业教师都认为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专业技能,并不是思想道德和修养,甚至还有一些专业教师认为只有学生将技能学好,在以后的就业和发展中才能获得更大的额优势,所以很多专业课程的教师都没有将思政课放在心里。然而要想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并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要想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更多的还是学生的自我性格和家庭氛围以及社会风气等因素的影响,并不是说思政教师给学生们上几堂思政课就能改变学生,也不是思政教师给学生讲几句关于思想道德素质的道理就能帮助学生健康的成长,就是因为部分专业课教师的这种片面的理解,所以严重阻碍了课程思政落实。
(二)缺乏课程思政理念
由于课程思政提出的时间较短,并且高职院校中的领导和教师也都已经习惯用以前那种陈旧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所以一时间很难进行改善,还有一些专业任课教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重任是由学校中的思政课教师完成的,不需要其他人,再加上一下要将思政课普及到全院,这不仅让思政教师在心理上没办法适应,并且在实际行动中还没办法给院校中提出适合本校的教学方案。
(三)教学效果不明显
由于部分专业课程的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生搬硬套,给学生们讲解,再加上专业课程的任课教师和思政教育课程的教师缺少一定的沟通和交流,所以导致专业课程的任课教师对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其中的重点并不了解,那么在上课的时候也就容易出现专业知识和思政内容出现分歧。还有就是在教学中教师如果生硬的插入思想政治的相关内容,不仅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教师也会不知道怎么收场,最后会导致两败俱伤。


二、提升思政的有效路径
能不能将课程思政有效地落实,不仅关系到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成效,还和学生未来的发展有一个紧密的联系,目前已经有很多的本科院校在研究和探索课程政治方法的方案中获取的一定的成就,那么作为高职院校便可以借鉴其中的一些思路,但是如果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必须要充分的考虑一下职业教育的相关特点,这一方面绝对不能盲目的去模仿和借鉴,针对不一样的专业,就不能像以前的大思政理论课程似的一概而论,而是需要结合其中相应的特点以及实际的状况进行定论,具体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认真梳理各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
如今的课程思政内容,绝对不仅仅是以前那种传统的思政课程内容,当前的思政课程中包括价值引导、道德选择、情感体验等多种比较丰富的而又广泛的内容,并且在每一门课程中都还包含了很多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等,以前教师在讲授专业课知识的时候,教师都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目,并且还一致认为来到职业院校中的学生就是来学习专业知识的,所以在专业课程中,就严重的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目标的引导和培养。所以就需要任课教师在实际中落实课程思政理念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仔细的去梳理每一个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还有就是每一科专业知识体系的情感态度价值的目标,这样一来,不能能有效地培养起学生的技能,还能提升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以此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发展的青少年。
(二)提升教师的育德意识
曾经马克思说过“思想根本就不能实现什么,为了能够实现自己的思想,那就需要使用有力量的人。”所以,在实际中落实“课程思政”建设的时候,最为关键的就是任课教师。并且各高职院校中也需要时刻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者先受教”这一要求,在院校中不断强化和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并有效地提升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教师自身的素养,最重要的就是要增强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认同,这也是对课程思政最为重要的一个保障。此外,为了能够有效地帮助各科的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融入思想政治的教育内容,那么在备课的时候,专业教师就需要仔细的去梳理本节课的目标,在情感方面可以和思政教师进行充分的沟通,并在其中找到合适的融合点与切入点。
(三)完善评价考核制度
对于课程思政的建设落实而言,评价机制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一定的检测作用,在开展课程思政的工作中,不管需要有持续性的输入工作,还需要在输出工作中检测其效果,对于高职院校中的学生而言,要是在考核中能够有严格的要求,就能对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和提升,在专业课的考核中,可以在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结合之上出一些考试习题,比如可以是学生学习专业的要求和职业道德等等,不仅能提升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质量,还能思政课程更加热爱。
三、结束语
总之,在高职院校中有效地开展思政教学,不仅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修养,还能提升学生的专业课程知识,在高职院校中开展思政教学,也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和健康成长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利娟,田建平.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实现路径分析[J].品位经典,2020(02):51-52.
[2]王树元,梁方丽.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探析[J].知识经济,2020(01):148-149.
[3]陈爽.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J].教育研究,2019(1)
[4]陈燕妮.课程思政视角下提升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路径摭探[J].成才之路,2019,627(35):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3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