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课堂的生活化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11期   作者:牟振兴
[导读] 新课标为初中生物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对生物知识的运用能力。
        摘要:新课标为初中生物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对生物知识的运用能力。生活化教学作为一种常用的方法,能够通过生活化情境的创设,降低生物教学难度,方便学生深入生活情境之中开展自主探究,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也实现素质教育要求的生物综合能力培养要求。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 初中生物课堂 生活化教学
        
        一、生活化教学概念
        生活化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内容与生活情景的共融与互动,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方式来展示生物现象,解释生物原理,认识生物知识,掌握生物规律。在生活化教学中,学生和教师都是参与者,共同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来探索问题,实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与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生活化教学常常要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实现,例如,借助于多媒体实现对生活化场景的渲染,引发学生对生物现象的探究兴趣,提高探究与学习的积极性,并利用自己已经储备的生活经验和常识,尝试来解答这些生物现象,对其提出疑问,并结合课本上的新知识,来尝试解答疑问,从这个过程中,强化对新知识的认知,达到理解新知识,运用新知识,熟悉新知识的目的。生活化教学因为其教学主体的主动性,因此能发挥出较强的优势,使得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依靠教师带动的课堂,变成了依靠知识带动的课堂,能有效实现自主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生活化教学现状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生物学科中对于生活化教学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是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受到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难以改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惯性。况且,初中生物是生物教学的启蒙阶段,很多教师都会担心学生由于知识储备不足无法完成自主的探究与学习,因此,很难完全放手让学生去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即便应用到生活化的教学场景,也只是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还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并没有实现教学的自主性,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从当前的文献研究中我们也能发现,对于初中生物生活化的研究还是处于一种理论阶段,理论成果相当丰富,但是真正可实用的教学方法、可参考的教学案例其实并不多,因此,接下来笔者将从实践教学的角度来详细探讨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运用方法。
        三、生活化教学策略
        (1)创设生活化实验情景,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目,通过实验现象来发现生物特征,研究生物原理,获取生物知识。在教学中,要发挥生物试验的作用,结合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从实际生活的熟悉场景中让学生来发现生物现象,从而强化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例如,在以“淀粉的分解”为主体的生物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中,就设计出让学生通过感受馒头在咀嚼过程中在口腔中的变化的生活性实验场景,来让学生感悟馒头中淀粉的分解变化现象,通过这个生活化的场景,学生在咀嚼之后味蕾感受到甜味,所以会对淀粉分解之后产生葡萄糖这个知识点理解更加深刻,并且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性思维,认识到从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完成简单的实验过程。
        (2)灵活运用生物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生活化的教学不仅仅是需要学生通过生活化的现象认识到生物原理、学习到生物知识,还在于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到的生物学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生物学科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生物现象观察与思考的习惯,实现生物知识与生活实际的有效融合,达到教学的终极目的。例如,在学习了“细菌和真菌”相关内容时,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学习任务,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细菌和真菌存在的地方,以及这些地方产生的变化。例如,让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释为什么饭才会变馊的现象,并且能够提出有效预防变馊的保鲜方法。根据对细菌和真菌相关内容的学习,学生会发现,饭菜变馊是因为在保存的过程中有大量的细菌繁殖,细菌的繁殖速度非常快,而且非常喜欢温热潮湿的环境,所以在夏天,饭菜放在外面一晚上就不能吃了,但是在冬天却可以保持较长时间。因此,想要保鲜饭菜,需要将饭菜密封,并且放到冰箱里,这样能够减缓细菌的繁殖。但是,放到冰箱里的饭菜也并不是完全没有问题了,细菌在密封且温度较低的环境下繁殖速度减缓,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抑制细菌繁殖,因此,也要尽快使用,避免发霉浪费。通过这样的解析过程,能够对生物学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和运用,帮助学生深化知识,实现知识与生活的融合。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在生物学科中尤其根本优势,无论是从教学层面,还是从学生理解层面来分析,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应用生活化教学需要从生物学科的特点出发,以实验教学为基点,让学生从生活化的场景中,实现自主探究的过程,来获取生物学知识,实现自主知识的构建。同样,从生活化场景中来的生物学知识也要运用到生活中,通过发现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分析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实现解决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的目的,从整个过程中,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识和运用能力,实现生物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完美融合。
        
        参考文献:
        [1]黄继国.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4):229.
        [2]何贵莲.新课程理念下生活化教学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186.
        [3]王文英.初中生物教学生活化的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2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