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11期   作者:赵云霄
[导读] 初步明确市场营销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涵。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提高专业素养的同时,政治素养也得到明显提升。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为了在思想政治教育与市场营销学教学之间实现有效融合,达到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目的,将立德树人理念与市场营销学课程目标、市场营销的专业知识及课程考核机制进行有机结合,初步明确市场营销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涵。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提高专业素养的同时,政治素养也得到明显提升。
        关键词: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引言
        我国教育事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德育教育理应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贯穿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形似相互隔绝的“孤岛”,德育效果欠佳。如何将立德树人贯彻到高校课堂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之中,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前行、相得益彰,构筑育人大格局,是新时代中国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
        1 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创新及教师切入实质性问题的视角
        近年来“创新”一词在诸多领域被频繁提及。从教书育人的角度,教师要培养学生用创新的理念去学习、思考和参与社会实践,其前提是教师自己先要做到时时用创新的理念指导自身教学活动。以色列42岁的希伯来大学历史系教授尤瓦尔?赫拉利2018年出版了他的第三部惊世之作《今日简史》。在此之前,他闻名于世的第一本书是《人类简史》,概述了人类的过去,审视一种几乎微不足道的猿类怎样成了地球的统治者;第二本书是《未来简史》,讨论了生命的远期愿景,思考人类最后可能会如何成为神,智能和意识最终又会走向怎样的命运。他的这本《今日简史》,重点讨论当下时事以及人类社会近期的未来。赫拉利在《今日简史》的开篇序言中引出要论述的社会问题时,首先选取了三个有代表性的典型场景作为切入问题的角度:第一个场景是在孟买贫民窟里,艰难养育两个孩子的单身妈妈只会关心下一顿饭何在;第二个场景,是地中海难民船上的难民,只会眼巴巴望着海平面寻找陆地的迹象;第三个场景,是在伦敦某个人满为患的医院里,垂死的病人拼尽全身所有的力量只为再吸进一口气。在描述完上述三个场景后作者谈到,对这些人来说他们正在面临的问题,远远要比全球变暖或自由民主危机更为迫切,他们所关注的只是生命里眼前最迫切的生存问题,无论如何不会考虑到气候变化对这个世界的影响。但是如果气候变化问题加剧,最终导致的后果很可能是:气候变化可能会让孟买的贫民窟变得完全无法住人,让地中海上掀起巨大的新难民潮,并且让全球的医疗保健陷入更深的危机。作者在本书中要关注的是塑造世界各类社会的各种力量,这些力量很可能会影响整个地球的未来。这本书以一系列议题的形式讲述我们今天关注的重点,作者希望通过这些议题引发进一步的思考,协助读者参与到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些重要对话中来。而读者之所以被他的著作吸引,与他这种在开篇时论述问题的特别视角紧密相关。
        2 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措施
        2.1 明确教学目标,关注人文素质培养
        在高校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育的背景下,笔者认为,营销思政教育属于市场营销学课程教育的一部分,其教学目标应该服从于营销课程教学目标,服从于整个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国家教育部2018年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融入课程思政的市场营销学课程教育的培养目标可以定位为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建设需要,具有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掌握现代市场营销理论知识和营销技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本土情怀、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沟通技能,能够从事基础营销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相比以前,改革后教学除强调培养学生基础营销理论知识和技能之外,还应更多关注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职业道德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人文素质的培养,而市场营销学课程所有教学环节也应据此来进行教学改革。


        2.2 充实教学资源,体现中国特色和思政特色
        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应用的教学资源包括网络教学视频、自拍教学视频、案例库、资料分析题库、思考题库、知识点检测试题库等。教学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率及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平时应注重积累素材和资料,充实教学资源,同时还应注重选择和创建的质量标准。为了达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此标准除从营销专业上加以考量之外,还应充分体现中国特色和思政特色。多选择中国案例,多学习身边企业,多体现商业活动中的正能量,案例讨论和分析注意关注学生思政层面综合素质的提升。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了解和熟悉中国市场的特点,体会中国特色的商业文明、中国企业家精神及优秀品质,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培养爱国情怀、社会责任、创新精神、职业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人文素质。
        2.3 课程考核体现
        传统的市场营销学课程考核分期末考试和平时考核,通过比例是7比3,期末成绩由闭卷考试得出,平时成绩主要是出勤率占10%,作业分占10%,课堂案例讨论占总分的10%。市场营销学改革后,平时成绩调整为40%,平时成绩与作业分不变,案例讨论增加到20%,由于案例教学具有较强的主动性,使得学生在课堂讨论中很容易出现不同看法,而老师在教学中,也会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扩散性的思维活动,以促进相关观点的再造后重造,以让学生在更为自由的思维空间中,通过相互讨论,明确正确的营销观,并且老师还需要注重对学生思想观念、精神的正确引导和塑造,从而传播我国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带入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
        2.4 引导学生了解、探索和拥抱新技术下的新变化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层出不穷,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能源等新理念也不断涌现,这些新技术与新理念与人们的生活日益交融。世界正在渐渐进入一个基于新技术驱动的万物互联时代,各种社会组织如果不把自己放在时代的大背景下,恐怕很难独善其身。新理念、新技术可以和商业、情感、社会生活相结合,也可以影响生命本身。因此,新时代教师要更好地拥抱变化,与时俱进,不断把最新的理念与学生分享,引导他们去思考更多科学问题和人文、社会问题,帮助他们提升不断自我学习的能力。首先,新理念、新技术与商业可以密切结合。
        2.5 规范教学时长,合理定位思政教育
        在把大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过程中,一方面必须清楚课程思政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必需营养”,绝对不是锦上添花的“调味品”。另一方面还必须明确专业内容与思政内容的主次地位,思政教育绝对不能过分挤占专业教育课时,降低专业素质的培养标准。因此各高校应形成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团队,群策群力,共同对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教学进行研究,合理定位思政教育,统一规范思政教学课时,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和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3 结语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存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老师需要做好两者之间的有效结合,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在市场营销课程中的目标,不断提升市场营销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使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与市场营销教学内容相契合,从而使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也能够找准正确的为人处世方向,实现对学生三观的有效塑造。
        参考文献:
        [1]许涛.构建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N].光明日报,2019-10-18.
        [2]李峰,马靖忠,张嘉威,等.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J].中国市场,2019(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