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11期   作者:何科
[导读] 语文阅读在语文学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摘要:语文阅读在语文学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十分必要的。要注重方法培养,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感悟,增加阅读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切实提升阅读质量。
        关键词:语文  阅读   能力    素养
        语文阅读在语文学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还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让学生爱上阅读,为终生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欲望
        张志公先生曾说:“不能过分低估孩子的能力。他们善于咀嚼,消化能力也很强,教学工作的功夫在于能够引起学生的胃口,让他们有兴趣去嚼、去消化、吸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阅读欲望,从而产生阅读期待,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极其重要。如果教师能够把握时机,围绕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情绪处于兴奋状态,就能唤起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和主动阅读的欲望,激活学生主动阅读的潜能。
        在教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一课时,我告诉学生,接下来的“家校进博活动”即将走进故宫博物院,届时会带着家长到故宫里面看一看。这节课我给学生布置了两个学习任务:对照材料四(故宫的平面示意图),画一张简单的故宫参观路线图;选一个故宫内的景点写一份解说词,游览的时候讲给家长听。
        学生们听说要跟家长一起去故宫,一下子来了兴致,纷纷开始阅读课文,拿笔标注批画。为了当个称职的解说员,他们交流探讨,查阅资料,不仅仔细分析了课文内容,画出了参观路线图,还主动记住了中轴主殿,对于太和殿的外观和内饰更是一一细数。
        2.引导质疑,带着思考阅读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把学生看作有主观能动意识的社会人,让其以平等的身份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质疑,从而使其带着思考进行阅读,让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
        在《在炮兵阵地上》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问学生:“你们觉得彭总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们说,彭总工作认真、雷厉风行、平易近人……突然一个学生质疑:“老师,我认为彭总不是个平易近人的好领导!他要把团长撤职、送军法处,太不近人情了!”“不对!不对!”有的学生连忙反驳。这时教师说:“不要忙于反驳,快到课文中仔细找一找,看看彭总到底是不是真的不近人情?”学生们马上拿起课本逐字逐句地研读起来。学贵有疑,有了质疑再回到文本,可以让阅读更深入,从而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3.教给方法,提高阅读速度
        高质量的阅读需要提高阅读速度,这是对阅读能力提出的更高要求。要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首先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阅读目的不同,阅读方法也不同。比如,了解大意就浏览,分析内容就精读,挑选段落就跳读,体会情感则需要美读。
        人们之所以写作,多半是为了传达某种观点,而我们阅读的目的是为了理解这个观点。阅读文章,不能一边阅读一边返回前面读过的段落,这样大脑不能从整体上感知阅读材料的大意,还会打断我们的思路,使我们难以分析文章是如何把章节组织在一起的。因此,段落阅读要抓住重点句,圈画重点词,从而分析出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思路。篇章阅读要整体把握,抓住每个意义段的主要内容,从而串联文章的大意。整本书的阅读,不要纠缠于一些词句的理解,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可以适当地略读和跳读。这样,学生才能轻松地读下来,当阅读量增加以后,阅读速度就会提高,阅读能力也会随之提升。
        例如,对《竹节人》一课的指导: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我们根据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如为了完成‘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的任务,我们只需要快速浏览课文,找到制作方法和玩法的相关段落进行重点阅读即可。
        4.圈画批注,养成阅读习惯
        “不动笔墨不读书”,好习惯一旦形成将会终生受益。在阅读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用笔画出重点词语和句子,写出阅读的思考和体会。这样,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通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达到自省教育,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长期坚持,学生阅读时就会很容易抓住重点,增强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程度。
        例如,在《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教学中,教师结合单元语文要素“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主要观点”,引导学生边读边画出关键句,梳理出三个原因,即美丽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从而一步步找到作者的观点——保护地球。这样,学生在动笔批画的过程中,就与作者达成了共识——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必须用心保护她。
        5.交流探讨,提升阅读感悟
        阅读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只有在学生思想的相互碰撞中才能促进阅读思维的发展。阅读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发现过程,它既需要每位学生的独立思考,又需要同学之间的合作攻关,还需要通过讨论来互助互补、互激互促。
        例如,在《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教学中,学生质疑“孔隙”一词不恰当,因为在字典中“孔隙”的意思是窟窿眼儿、缝儿,而双龙洞里的“孔隙”也太大了,能装下一条小船。经过师生一番交流讨论,最终得出结论:外洞像能容一千人的大会堂那么大,内洞还比外洞大得多,跟它们比起来中间的洞显得太小了,只能算个“大窟窿眼儿”,所以叫“孔隙”。
        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方法培养,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感悟,增加阅读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切实提升阅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翠梅. 浅谈小学英语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J]. 课程教育研究, 2016, 000(006):64-64.
2.叶裕兵.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 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0, 000(005):3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