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心理学教育的策略探思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11期   作者:刘一辉
[导读] 本文首先深入分析了高校的心理学工作者在教育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境,其后重点阐述了如何加强高校的心理学教育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摘要:本文首先深入分析了高校的心理学工作者在教育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境,其后重点阐述了如何加强高校的心理学教育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最后通过提出了一系列问题的方式来对加强高校的心理学教育的一些相关工作策略及方法措施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校;心理学教育;策略;研究
        引言
        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讲,刚刚结束中学教育阶段的学生在正式进入高校时,通常都会面临精神状态及生活和学习的状态从一开始的高度接受约束的情况骤然转变为高度自由的状态,这样快速的精神状态转变就会使其在尚未完全脱离父母及学校和教师的心理约束时就直接进入到了放任自我、随心所欲的精神状态中。根据很多文献和资料的记载和显示以及对相关案例的研究,我们得知很多高校的新生与社会的关系很简单,也不会刚刚进入校园即开始社会活动的广泛参与,这导致学生不能充分了解和判断大学校园以及周边社会环境中的所有事物,不能对自身行以及自我思维的模式都进行良好地约束和正确引导。其次,很多高校学生在家里被娇生惯养,并没有经历过社会中的生活,没有应对挫折和解决困难的经验和能力,这会导致他们在大学校园遭遇困难和挫折时难以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有效地处理问题,不仅不能及时战胜挫折,还会影响到自己的心态,缺乏正确面对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尤其是当高校学生在学业后期面临较大的社会经济压力和就业的压力时会直接造成其心理上的问题。基于此,高校在日常进行对学生的培养时应当更加注重对学生自身心理健康的有效保护和开展针对性教育,逐渐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的保护,最终从根本上实现在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均衡发展。
        1目前我国高校在进行心理学教育时面临的主要困境和问题
        1.1资源配置不充足,服务层次较低
        虽然我国的很多高校基本上都能够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为学生设置针对性的心理健康咨询和教育的中心或自己的办公室,也为学生配备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室、心理测量辅助软件及部分用于团体心理辅导的器材,但仍有很多高校并没有为学生配备完善的心理宣泄辅助设备、和放松椅等较为专业的可以辅助进行心理教育的高端设备。故仅能为学生进行最基本的心理咨询服务,资源配置上不够充足,不能够为学生提供较高层次的心理教育服务。
        1.2师资力量不够,专业能力参差不齐
        心理健康的教育与心理咨询的工作对于从业者的专业和其技术水平都具有非常高的基本要求,因此,高校要想做好对学生心理的教育,就要有专业技术水平过硬和专业能力过强的心理学教育师资力量来作为保障。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心理学教育历史较短,教师的年龄都很小,虽然大多数教职人员都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等专业背景出身,但是也欠缺丰富的实践经验。此外,部分民办学校虽然已经补充了不少专门从事学生教育工作的心理辅导人员或者兼职担任心理辅导教师,但是仍有大部分心理学教师的专业背景并不对口,只是能够根据自己从事相关专业的过往经验来对学生进行过辅导和心理疏导,缺乏专业知识背景将导致这些教师进行的心理教育和疏导很难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引导效果。
        1.3对心理危机早期的干预较少,还没有形成心理危机快速反应的机制
        我国的高校虽然一直十分重视心理学和情境危机的预防与早期干预的工作,采取各种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的疏导,但目前仍在管理上面临许多的问题和困难。长期以来,我国高校都没有对大学生的心理教育投入过多的重视和足够的精力,尤其是心理发展性方面的问题,这个问题对于很多大学生群体来说一直是一个十分复杂和困惑的难题。除此之外,心理危机的出现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影响特别巨大,如何科学、理性地处理这些突发性问题对于高校的心理学教育学者来说特别重要。目前高校对于心理危机早期的干预较少,未必能形成长期有效的心理危机快速反应和机制。
        1.4忽视问题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心理健康的教育对活动的重视程度不足
        虽然已经进入这些民办高校的部分教师和学生因为自己的高考成绩不理想或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较差而比较敏感和自卑,容易对社会产生消极的心态和行为,但大部分的学生都实际上是普通、正常的高中学生,他们不仅心理上需要积极学习与社会相关的心理知识和对问题产生后的有效处理的方法,更在心理上需要积极学习如何构建良好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和体系。对此,心理学科的教师应更加积极关注其学生,帮助其学生进一步优化和提高其个人的心理品质,帮助其学生增强自己在面对社会挫折时的自我和调适的能力。然而,许多的民办高校对此却不够十分重视,较少民办高校开展心理健康相关的活动,投入的教育资源十分有限,导致其心理健康与教育相关活动的受众群体相对较少,更难以在各类教育活动中充分突出其学生的社会主体地位。
        1.5学习借鉴为主,尚未形成健全的体系
        由于当前我国高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设工作起步较晚,很多的时候都在从实践中借鉴其他院校的成功经验,甚至存在生搬硬套的情况,很难充分结合当前高校内具体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随着我国高校的办学管理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升,越来越多的高等教育院校不再是仅仅满足于对已成功实施心理教育院校的简单心理模仿,而是已经开始积极寻求民办高校自主创新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战略方向。但由于民办高校学生健康心理的复杂性及对民办高校健康教育经费的保障能力等方面的不足,要帮助高校建立一套完整的健康教育体系还存在较大的困难。
        1.6心理学教育教学方式过于滞后
        根据相关的实践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大多数高校心理课程出于各种教学目的均已建设和开展了一门关于心理学基础教育的课程,但对于心理学课程的建设和教学并没有从根本上引起教师足够的高度重视,在教师们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方式上过于传统或者滞后。受到我国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限制和影响,教师也不管学生自己是否对他们所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所传授的知识和方法进行了充分的掌握和理解,大多数的教师认为进行对心理学的教育只是满足高校对课堂教学的要求,一定程度上缺乏教学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在他们教学的过程中只是照本宣科,没有充分意识到心理学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只要将教材内容普及到学生处就算是完成了任务,没有进行更加深入的教学,这种情景下的课堂教学内容往往缺乏了教学的新意和很强的吸引力,无法从真正的意义上有效促进教师和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发展。
        1.7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知识的培养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虽然大多数高校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心理学专业课程,在一定的程度上有效提高了在校学生对于心理学的认知,掌握了与学生相关的心理理论实践知识和操作技能,但在具体的心理理论实践和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仍然明显地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直接地阻碍了在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和职业提升。高校的教师在建设和开展心理学专业课程建设的同时会将大量的时间和其精力都放在对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传递上,没有充分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发挥和利用,也没有充分考虑到培养学生的心理理论实践操作能力对其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学生对于心理学的知识理解和掌握仅仅是单纯地停留在心理学知识的基础上,无法将其灵活有效地运用于实际的生活和理论学习中的工作[1]。同时,高校在对心理学专业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上仍存在一定的不足,教师的建设无法对其起到一定的指导性和示范作用,也就是无法对在校学生的职业规划中产生积极正面的吸引力和影响,导致其对心理学知识和专业的能力和理论实践综合的素养始终较低,无法充分地实现学生预期心理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2高校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学教育的现实意义
        2.1大学生发生恶性犯罪的原因
        首先,我国高校的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高校学生的数量在逐年增多,但高校学生心理教育数量的快速增长并没有直接推动心理学教师的数量及其教师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这种不平衡的关系使得高校的心理学教育呈现出较为落后的发展状态和一定的滞后性,教师不能全方位地认识到部分高校学生的心理情绪和其学习态度,无法在自己的班级甚至校园内为学生营造一个表现出良好的心理学习生活风气和可以进行顺利开展教学的良好环境[2]。
        其次,我国传统的教学教育模式下,法律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课程一直是大部分高等专业课程的教学核心,这种情况下,法律知识很难对学生产生较好的心理保护作用和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学生就难以拥有很强的法律意识和健全的法制观念,这导致他们无法对自身的职业道德行为和思想情况进行更加有效的约束和科学的引导。这种情况下部分高校学生逐渐形成了不健全的职业道德人格,有一定的心理功能缺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样的学生很难在面对生活挫折和困难时对自己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和有效的自我调节,这就导致他们没有合适的方式来稳定心态,导致了崩溃情况的出现[3]。如果没有其他外部的人员对他进行合理的引导和帮助,他们就很有可能走上极端犯罪道路。
        2.2加强家庭教育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引导
        刚刚接触到现代社会的大学生尚未完全脱离家庭父母的心理教育管束,还不具有可以妥善处理各种心理问题的能力和素质,当他们面对心理难题和心理压力时,难以正确地排解心理的负面情绪。目前我国几乎没有高校专门为学生设立有关家庭的心理咨询师,也因为缺乏了专业的指导心理教师,学生无法及时得到高校及大学教师的支持和帮助,久而久之,这样的心理和情绪必然会逐渐地扩大,最后甚至导致不利于学生生存和发展的情况出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革,年轻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已经和老一辈完全不同,但是他们仍然希望得到我们的社会和其大众的充分认可。历史的变迁和发展过程都有其一定的规律,不能用落后陈旧的心理教育态度和方法去对待现阶段的心理教育。对于高校的心理教学而言,相关心理教育的工作者和教师应当能够与时俱进,及时地调整和优化心理教育的方案和教学计划,使当代优秀青年的心理教育思想和其行为同样能够得到社会大众的充分尊重、理解和社会的支持。优秀的青年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能够帮助当代高校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使他们被社会肯定,帮助他们更加科学和有效地排解不良情绪和心理压力,使其在社会中建立起健全完善的社会道德人格[4]。
        3加强高校对心理学专业教育的研究相关教学策略及措施的研究
        3.1积极地创设多元化的心理学教育服务平台
        为了规范和加强对于学生的综合性心理学健康教育,高校不仅仅应当将综合性心理学的课程建设作为其选修课程的教学内容,还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和人力物力到综合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建设的过程中去,这样可以更好地针对高校大学生的自身发展情况和学校内课程体系的构建情况来实现对学生的更好的心理学教育。比如,高校的心理学专业教师应该根据学校的安排和资金供给情况积极建立功能完备的心理咨询师,它的存在一方面可以使教师和学生在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获得专业的帮助和心理引导;另一方面,心理咨询室工作人员可以定期向高校的学生和教师发放与相关的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和心理问卷,积极开展有关心理学健康教育的讲座和心理学交流会。通过这样的心理教育方式,增加了高校开展综合性心理学健康教育的机会平台和活动机会,引导广大学生学以致用,确保每个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愉快地迎接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的生活[5]。同时,随着我国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和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不断地进步和发展,高校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先进的网络电子信息技术和多种媒体技术手段来为高校学生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在线心理服务,使高校学生可以获得较好地心理疏导效果,将自身所处在日常生活和专业学习中所可能面临的各种心理压力和困境进行合理地处理和有效地的宣泄,帮助广大学生轻松走出各种心理困境,有效地缓解各种社会外界压力。
        3.2将心理学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进行教育
        根据对实践的调查和过往经验的总结,我们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出,大多数高校将其心理学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程并不能从真正的意义上直接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心理水平,排解其身体和心理的压力,这是由于中国学生在高校中可以自由选择的公共选修课专业课程选择很多,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偏好付诸到选课上。例如,影视艺术鉴赏和服装设计等通识课程通常都具有一定的教学趣味性和一定的娱乐性,学生会更倾向于选择这样的课程而非可能会有些枯燥的心理学教育。再加上当代中国大学生往往具有一定的从众心理,导致其心理学的教育往往不会真正地受到中国学生的喜爱和重视,选择这门课程的中国学生少之又少。基于此,高校的教师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将其心理学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根据高校内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学习情况以及他们未来职业的规划和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地调整和增减,延长其教学的时间,带来帮助高校的学生更为深入全面地掌握和了解有关心理学的知识和其技能,并且将一些简单的公共心理学教学问题通过疏导的方式向高校的学生自身进行了传授和掌握,从而可以引导高校的学生进一步加强对自身的约束管理和控制能力,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得到保障[6]。
        3.3丰富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
        近年来,大学生进行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犯罪现象大多数都是由于学生的心理问题所引发和造成的。心理专家及有关学者对当代我国大学生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且为大学生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心理教学策略和其措施。在大学生实践现代心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这些一系列策略性的计划和措施进行贯彻落实,并且根据教学方法运用的效果对学生进行有效地的筛选,将其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于现代心理学的教育和实践过程中,从而有效地实现心理教学的目标和任务[7]。具体而言,在大学生开展现代心理学实践教育时,要确保所有的学生均主动地参与其中,营造并呈现出了相应的和谐良好的现代心理教学环境和多元化教学的氛围,使得学生可以切身感受到现代心理学的知识对自身的影响和促进作用,从真正的意义上使学生了解并深刻地意识到现代心理学的内涵和其精髓。
        3.4加强对学生心理的考核
        为了对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心理和状态变化进行全方面的把控,促进教师和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高校教师应当定期对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心理发展情况进行考核和评定,全面地了解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心理状态变化,尤其要注意对于一些出现心理异常的学生和教师的密切关注与重视,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心理发展情况及时进行高效地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人生三观。
        结语
        我国高校应该致力于心理学专业教育平台的有效建设,将高校学生心理学科的本科课程教育作为本科必修课程的内容等来进行重视和开展教学活动,丰富高校学生心理学的本科教学内容,加强对在学教师和在校学生整体心理的素质考核。
        参考文献:
        [1]刘健婷,乔洋.探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教育心理学的运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8(10):138-139.
        [2]黄志华.浅析如何将心理学相关理论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J].中华少年,2017(31):25.
        [3]王德强.教育心理学化在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性的应用研究[J].文教资料,2017(20):160-162.
        [4]蔡霞,邓洪.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浅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8,5(26):109-110+134.
        [5]李旸.探讨加强高校心理学教育的相关策略研究.智库时代,2019(26):206-206.
        [6]解业达.新时期加强高校心理学教育的策略研究.读天下(综合),2019(35):0061-0061.
        [7]孟广娟.加强高校心理学教育的策略研究.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4):122-123.
        作者简介:刘一辉,女,汉,1992.10,籍贯:河北,学历:硕士,职称:助教
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