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依托青海东关清真大寺文物保护工作,促进各民族团结发展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11期   作者:尖措吉
[导读] 随着“新时代”发展号角的吹响,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呈现出了文物保护的新格局。
        摘要:随着“新时代”发展号角的吹响,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呈现出了文物保护的新格局。具体对于青海的文物保护工作而言,广大青海文物保护工作者积极发挥文物保护职能,努力提升文物保护工作效率,取得了重要的文物保护工作进展。具体对于“青海东关清真大寺”的文物保护工作而言,文物保护工作者与青海各民族人民协同完善相应的文物保护工作,促使“青海东关清真大寺”成为“民族团结”的标志,并能够为世界各国人民,展现中国的宗教工作成绩,从而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将“青海东关清真大寺”建成了一座展现我国“民族团结”发展与宗教信仰自由的丰碑。
        关键词:青海;西宁;东关清真大寺;文物保护;民族团结
        引言
        青海西宁东关清真大寺是中国伊斯兰教五大主麻清真寺之一,管辖的教众人数为全国之首。与西安化觉巷清真寺、喀什艾提尕清真寺以及兰州桥门清真寺并称为西北四大清真寺。【1】青海西宁东关清真大寺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经过了数次的破坏与重建,逐渐发展至今,是我国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当今的“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西宁东关清真大寺面向全世界游客以及信教群众开放,能够有效地为全世界游客展示我国宗教工作成就,为各民族游客展现伊斯兰文化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成果,继而促进各民族群众团结发展。
        1青海东关清真大寺的历史背景研究
        青海东关清真大寺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末年,当时一些阿拉伯商人聚集在西宁东关,建设了一些简单的伊斯兰教礼拜场所,发展到北宋末年,青海西宁东关的礼拜场所已经初具规模。在元代,西宁聚集了各国、各名族的穆斯林商人,使得西宁东关的礼拜场所进一步实现了扩建。在明朝洪武年间,由明朝穆斯林将领沐英带头,进行了对于西宁东关礼拜场所的规模化建设,从而建成了“青海东关清真大寺”。青海东关清真大寺历经明朝的发展,在晚清数次被满清政府破坏,在民国期间又得到了多次重建、扩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国的政府以及文物保护部门,进行了对于青海东关清真大寺的多次整修、修缮,有效地保护了青海东关清真大寺,如今已经成为了我国“民族团结”的标志。以下进行具体介绍。
        1.1明初首创
        在明朝洪武年间,穆斯林将领沐英曾经镇守西北,由于青海西宁当地的伊斯兰教较多,为了满足西宁各民族信教群众的宗教活动需求,沐英上表朱元璋,将西宁东关的伊斯兰教礼拜场所扩建为清真寺。朱元璋在得到沐英上表后,表示了支持,并为沐英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支持。在沐英的牵头下,西宁穆斯林群众主动响应建寺,为清真寺的建设提供经济支持和劳动力,并很快地建成了“青海东关清真大寺”。
        1.2清末破坏
        青海东关清真大寺在建成的数百年间,逐渐成为西北穆斯林群众的“海乙寺(即中心寺)”,吸引了国内外大量穆斯林群众。然而随着同治年、光绪年间的回族、撒拉族农民起义失败,清政府为了限制伊斯兰教的发展,先后两次将青海东关清真大寺夷为平地。
        1.3民国重建
        在民国三年(1914年),西宁当地的穆斯林群众自主筹集资金、资源贡献劳动力,对青海东关清真大寺进行了初步地重建,甘边宁海镇守使马麟参与了这次重建的工作。但是由于本次重建施工仓促,使礼拜堂的方向偏北,不符合伊斯兰教义标准,之后在民国五年(1916年)由马麟牵头继续进行对青海东关清真大寺的改建,建成了当今青海东关清真大寺的基础。在这次改建过程中,由汉族群众为青海东关清真大寺提供大梁,由信仰佛教的僧侣提供大柱,并由藏传佛教的活佛赠送“经筒”【2】,充分地体现出了我国各族人民、各宗教信仰群众的团结精神。
        1.4当代发展
        自建国以来,我国的政府以及文物保护部门,对于“青海东关清真大寺”的文物保护工作十分重视,组织工作人员对青海东关清真大寺进行了多次装修、粉刷、修缮工作,并为“青海东关清真大寺”提供相应的水电供给,为中外穆斯林群众提供了良好地宗教活动场所,为普通游客提供了优秀的历史文化景点。在我国对于“青海东关清真大寺”的文物保护工作中,将青海东关清真大寺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文化遗产”,体现出了我国政府以及文物保护部门,对青海东关清真大寺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视。
        2东关清真大寺文物保护工作进展研究
        随着青海东关清真大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国的政府以及文物保护部门,对青海东关清真大寺进行了不断地修缮与维护,并且划出专项资金与专门人员,促进青海东关清真大寺的文物保护工作。在国家保护的基础上,宗教人士与信教群众也不断地出资、出力,更好地促进了青海东关清真大寺的文物保护工作开展。以下结合具体情况,分别进行介绍。
        2.1政府文物保护工作的进展
        在解放战争期间中,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元帅,曾经对青海东关清真大寺提出过相应的保护指示,并派遣士兵维护青海东关清真大寺免遭战争破坏。在建国以后,我国的政府及文物保护部门,对于青海东关清真大寺的保护工作非常重视,划拨了大量的修缮经费以及专项文物保护人员,不断对青海东关清真大寺进行“开放性的维护”。在近年来青海旅游事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政府及文物保护部门,将青海东关清真大寺建成了一个开放性的旅游景点,能够包容各国家、各民族、各种信仰的不同游客,促使青海东关清真大寺成为了各民族和谐发展的体现。
        2.2宗教人士与信教群众的文物保护
        在政府以及文物保护部门对青海东关清真大寺进行有效保护的同时,西宁当地的宗教人士与信教群众,也持续性地自发出资、出力,对青海东关清真大寺进行了有效地维护与运转。维护青海东关清真大寺运转的资金,除了政府及文物保护机构拨款外,主要由宗教人士与信教群众自发筹集,从而支持青海东关清真大寺能够一直免费对外开放。在每个“主麻日(每周星期五)”之时,青海东关清真大寺能够容纳近万穆斯林群众开展宗教活动,有效地彰显了我国“宗教信仰自由”的现实意义。


        3东关清真大寺文物保护工作的意义研究
        青海西宁作为“一带一路”中的重要城市,促进改革开放的意义非浅。在青海东关清真大寺的文物保护工作中,通过有效地民族与宗教政策,能够为全世界的游客展示我国宗教工作成就,促进各民族游客见证伊斯兰文化在中国的本土化的发展成果,从而有效地促进各民族群众团结发展。以下进行具体介绍。
        3.1为全世界游客展示我国宗教工作成就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一直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然而近年来以美国极右政客为代表的西方政客,污蔑我国的宗教发展与人权发展。通过对于青海东关清真大寺的有效文物保护工作,能够利用事实回击西方极右政客的错误观点,为全世界游客展示我国宗教工作成就。具体而言,青海西宁地处“一带一路”的关键位置,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发展,青海西宁已经成为了“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城市,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外宾前来。在各国外宾前来西宁的过程中,青海东关清真大寺已经逐渐成为了中国“宗教信仰自由”的一张发展名片,能够引导各国游客认识到我国“新时代”宗教事业的发展,促使各国游客能够切实地认识到我国的宗教工作成就,从而有力地回击了西方极右政客的污蔑。
        此外,青海东关清真大寺配备了中文翻译、英语翻译与阿拉伯语翻译,能够为世界各地的游客,有效地介绍青海东关清真大寺的发展历史,并帮助各国游客认识到中国的“宗教信仰自由”发展状况,促使全世界游客对我国的宗教政策,产生具体化的理解,从而有效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发展模式”的制度优势。
        3.2为各民族游客展现伊斯兰文化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成果
        青海东关清真大寺既是一所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伊斯兰文化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的现实体现。青海东关清真大寺以伊斯兰建筑风格为主,并根据伊斯兰教义,将礼拜室朝向麦加方向。在此同时,青海东关清真大寺也展现了我国各民族的建筑文化特点,安放有藏传佛教活佛赠送的“经筒”,并且在部分建筑中,能够体现汉族、土族的传统建筑风格,是我国各民族建筑文化融合的产物。
        在建筑文化之外,青海东关清真大寺也是集中体现伊斯兰教中国化发展的历史见证,也带动了相关街道的整体经济发展。各国家、各民族的游客在游览青海东关清真大寺过后,能够去寺外街道,体验伊斯兰饮食文化与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融合:“清真饮食文化”,并购买相应的旅游纪念品,从而更好地见证伊斯兰文化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特色。
        3.3促进各民族群众团结发展
        随着青海东关清真大寺的文物保护工作的不断发展,青海东关清真大寺持续性地免费对外开放,能够为我国各民族人民提供完备的宗教交流场所。在目前青海东关清真大寺的开放背景下,主要有回族、汉族、撒拉族、土族、东乡族、保安族的穆斯林群众,会定期前往青海东关清真大寺进行“礼拜”、“主麻”等伊斯兰教活动。青海东关清真大寺通过伊斯兰教的媒介,有效实现了“伊斯兰教中国本土化”的发展,维护各民族信教群众的信仰权利,更好地促进了我国“民族团结”事业的发展。具体而言,青海东关清真大寺是我国各民族穆斯林群众,开展交流、沟通的优质宗教服务性场所,在有序开展伊斯兰宗教活动的基础上,能够为不同民族的信教群众,提供相互文化交流的平台,能够帮助相关信教群众获得更为自由的宗教信仰以及信仰发展权利,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中国化宗教发展”的制度优势。
        对于青海西宁的非穆斯林群众以及各地游客而言,青海东关清真大寺同样也是有效彰显“民族团结”的一面旗帜。在青海东关清真大寺的带动下,寺外街道形成了完善的“伊斯兰中国化商业体系”,能够引导西宁当地的非穆斯林群众以及各地游客,有效地见证“民族团结”的具体体现,享受其中的商业、人文发展成果,并促进各民族人民提升生活质量。通过青海东关清真大寺寺外街道的商业化发展,促进各民族群众在“民族团结”的整体氛围中,更好地享受各民族互利互惠的发展成果。【3】
        最后,青海东关清真大寺的保护与运营工作,也是对“伊斯兰教中国化”历史的一种维护与见证。青海东关清真大寺中现存大量的“伊斯兰教中国化”历史遗迹,能够为文物保护工作者提供充足的历史考证素材。【4】青海东关清真大寺的发展史,也同样是“伊斯兰教中国化”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青海东关清真大寺的妥善保护以及维护运营,能够使我们更为尊重历史,更好地促进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通过有效地青海东关清真大寺历史文物保护过程,能够为各民族人民展现我国自唐朝末年以来的“伊斯兰教中国化”发展过程,促使各民族人民有效地了解相应的历史知识,从而更好地促进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青海东关清真大寺”的文物保护工作,事关着我国的国际形象与各民族团结事业发展。“青海东关清真大寺”发展的历史,能够从侧面展示出我国的“民族团结”历史,并且在今天仍旧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文物部门以及宗教人士、信教群众的协同保护,“青海东关清真大寺”正在“新时代”的青海大地上,焕发着别样的光彩。希望我们能够在对“青海东关清真大寺”进行有效地文物保护基础上,促使“青海东关清真大寺”成为展现各民族、不同信仰人民团结发展的纽带,在“一带一路”的桥梁下,奉献出更为光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天,周晶.西宁东关清真大寺——西北丝绸之路沿线文化融合的典范[J].《建筑与文化》,2016,7:226-227.
        [2]汪溶.西宁东关清真大寺的修建——兼谈礼拜堂屋顶经筒的来由[J].《青海社会科学》,1981,1:85-87.
        [3]程亮.城市化进程中的历史街区有机更新——以西宁东关清真大寺周边街区改造为例[J].《规划师》,2014,4:78-82.
        [4] 洪军.青海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宁市东关清真大寺[J].《青海民族研究》,2004,2:126-1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