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堂中生命教育渗透策略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11期   作者:赵健
[导读] 深刻理解和认识生命世界的相关知识,学习生命科学的基础理论,是小学科学课堂应该关注和重视的内容。基于此,本文论述了生命教育的积极意义以及基本教学原则,详细阐述了如何有效在科学课堂渗透生命教育的具体应用策略。
        摘要:深刻理解和认识生命世界的相关知识,学习生命科学的基础理论,是小学科学课堂应该关注和重视的内容。基于此,本文论述了生命教育的积极意义以及基本教学原则,详细阐述了如何有效在科学课堂渗透生命教育的具体应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生命教育;渗透策略
        引言
        由于传统教育中对于生命教育板块的缺失,致使一些学生对于生命不够珍惜,甚至漠视生命,因此国家以及教育领域纷纷提出应该重视生命教育,有效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而在小学阶段,在科学课堂渗透生命教育是最佳途径。科学课程中本来便包括着丰富多样的生命教育内容,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充分借助科学课程的优势,有效渗透生命教育。
一、 对小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积极意义
生命教育实质上是指人类自出生到死亡的这个过程中需要面对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它是日后学生形成完整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必要前提。近些年来,小学生中的厌学、逃学、自杀等不良、消极行为渐渐增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和障碍的人数也越来越多,校园欺凌、暴力事件时有发生,伤害他人与自我伤害的事件也并不少见。这都是由于在教育过程中缺乏了必要的生命教育。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应肩负起加强生命教育的重担,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学生以正面积极的目光看待生命的诞生与消亡,了解并理解生命发展的整个过程。让学生清晰梳理生命的不易和伟大,学会感恩自然、感恩父母、感恩社会、珍惜生命,知道自然界的万物皆有生命,都值得被尊重。通过一系列科学的生命教育来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其形成健康的心理和道德观点,珍爱自然,心怀感恩,善待周遭的人与物。
        二、小学科学课堂渗透生命教育的基本教学原则
        1.密切联系实际   
        学生作为生活的主要参与和感受者,投身于实际联系紧密的学习活动可以让学生收获更多的知识,让实践经验能够更好地在生活与学习中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教师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渗透生命教育实际上就是依照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的这一原则,能够让学生切身地感受到科学就是实实在在发生在身边的鲜活实例。
        2.适机渗透生命知识
        科学教师应该掌握好进行学科知识教学的时间分配,在备课时便首先根据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寻找与之相匹的内容拓展生命教育的相关知识。例如教师在讲授《如同润物细无声》这一节课时,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感受生命知识。又如在教授《生命离不开水》这以节课时,教师可以先从一首诗歌引出“水”,随后从学生最为熟悉的家庭生活环境入手,逐步拓展至动植物的生命活动,从而全方位地加深学生对于“水”的认识和感知,充分领会到水的重要性,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开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三、小学科学课堂渗透生命教育的具体应用策略
        1.依托教材内容,充分了解生命
        提到生命这个词汇,小学生的第一反应便是人的生命。为此小学科学教师在进行生命教育时,首先应该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覆盖范围有多广泛,花草树木、虫鱼鸟兽......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小学科学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涉及到生命科学,譬如《植物》、《动物》单元便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以此渗透生命教育,给学生打开一扇通往生命世界的学习大门。

同时,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内容,例如《校园生物分布图》中的生物是学生每日都能看到的物体,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认识各种生物,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成生动具体的画面来呈现给学生,接着在互动交流环节结束后,再带领学生去认真观察校园中的生物,运用看、听、闻、抚摸等多种手段深入的进行感受,并在此基础上了解生物的生长环境与周围的动植物类型,这里的树木与花草都是活力四射的生命;居住在大树上的小鸟与昆虫也是独一无二的生命,教师应该让学生加深对于生命的认知和感受,了解到动植物都有固定的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这个过程,而它们生长在环境之中,同时还影响着环境,这就是生命。
        2.通过自身实践观察,欣赏生命的美好
        小学科学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相应内容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身边的动植物,例如,在学校的花园中寻找四季,泥土中寻找蜗牛,观察路边脚下爬行的蚂蚁,在家中喂养金鱼和乌龟等等,换言之就是在观察和实践中欣赏和赞美生命。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种植鲜花,亲手将凤仙花种子埋在土壤里,再通过自己的亲手浇水和呵护,看到种子从破土而出到长出嫩叶,感受生命的诞生;一些学生还会将植物的变化过程拍下来,跟同学进行分享和讨论。同时,设置在教室内的绿化角也会得到学生众星捧月般的爱护,植物的每一点变化都会尽收他们眼底,学生们会悉心关注哪盆植物又长高了,哪一株植物无精打采......一些学生还会在操场散步时,拾捡掉落的树叶和花瓣,观察花瓣形状或者从叶子的形态判断植物品种等。 总之,学生在养植物的过程中会逐渐地开始欣赏生命,他们会清楚地知道树叶与花朵都是生命,微小忙碌的蚂蚁、白胖的蚕宝宝也是生命;此外学生还会理解叶落花谢、绽放与衰败周而复始,这也是生命的过程。
3.通过情感体验方式,学会珍爱生命
生命教育也是教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对于人生价值、生命过程的理解和认知,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同理心与关爱情怀。换言之,真正的生命教育实质上就是触及心灵的教育。
        在教学《动物的生命周期》中的课程《蚕变了新模样》中,为了让学生认识和理解茧里面的蚕到底是什么模样,把茧划开以便让学生观察。这时有学生在一旁轻叹:“如果把茧划破,蚕蛹会死掉吗?”这时立刻有学生说:“太残忍了,还是不要剪开吧。”我将茧轻轻划开后告诉学生:“把蚕蛹放回去是可以活下来的。”学生们听后,这才放下紧绷的情绪,真正认真地开始观察。学生柔软的内心,是教师适机让其感受生命教育的正面结果,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外找到相关的资料让学生充分感受生命诞生的不易以及脆弱。当学生们看到砖缝中顽强生长的瓜苗、被台风无情刮倒的大树、刚出生的小海龟歪歪扭扭地奔向大海只是为了躲避掠杀,自然灾害过后的一片废墟...... 教师将这些视频资料播放给学生观看,并让学生在观看后自由谈论想法,在热烈的互动氛围中引发学生对于生命重量的思索。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右手放在左手的静脉处,感受自己脉搏的跳动,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生命的蓬勃与跃动。最后通过近距离的直观观察,亦或是联系身边的日常见闻,从而领会到无管是一粒微小的种子,还是一个肉眼难以瞧见的昆虫,它们都全力焕发属于自己的生命光彩,而当它们在不得不面对强大外敌时,哪怕它们的力量再微弱,也会奋力求生,不会放弃一丝的希望。那么,人类作为高级智慧生物的代表,更加应该善待生命;在有限的生命中,我们应该珍爱生命,不畏困难与挫折,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结束语
宝贵的生命只有一次,但是正是由于学校在学生阶段缺失了生命教育的环节,造成了日后的负面情绪滋生,以及青少年犯罪自杀事件的增加等等。因而加强生命教育迫在眉睫,教师通过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渗透生命教育,可以让学生学会尊重与珍惜生命,确保学生的身心发育能够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心理健康与人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邵锋星.科学方法教育:拓展科学学科育人价值的关键环节[J].基础教育课程,2020(10):64-68.
[2]邵琪.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科学教程构建探讨[J].基础教育研究,2020(06):5-6.
[3]袁慧结.小学科学新生命教育的观察学习探究[J].教育与装备研究,2020,36(01):58-60.
[4]徐群芝.生活化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J].求知导刊,2019(52):64-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