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在当前教育手段日趋丰富的背景下,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被广大高校应用并不断改进以适应学生发展的特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典型的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讲究教学资源的整合和课堂上的互动环节,让学生能真正参与到课堂中,从而使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提高知识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高效课堂
一、文献综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概念及特点
(一)概念
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也可译为“颠倒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让学习更加灵活、主动,让学生的参与度更强。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他们可以看视频讲座、阅读电子书,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能在任何时候去查阅需要的材料,课堂变成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合作探究、完成学业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二)特点
1.教学手段的信息化
在教学过程中,把原来预习部分转化为利用现代信息工具观看视频。教学视频通常是为特定的知识点制作,长度为10分钟之内,通过媒体播放器播放、暂停、回放教学视频,可以方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记录学习笔记和反思学习内容。
2.先学后教的预习化
翻转课堂的知识传授环节在课堂外完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课程内容的自主学习,而知识内化环节是在课堂内进行学生的作业答疑、小组的协作探究以及师生之间的深入交流,由老师的帮助和同学的协同完成。
3.教师角色的导师化
翻转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角色也发生颠覆,教师从讲台上的“演员”转变为教学活动中的“导演”,学生则由原来讲台下的“观众”转变为教学活动中的“演员”。教师在安排好教学整体进度的情况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课程进度。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开展的必要性
(一)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
部分学生专业知识积累较少,自主学习能力欠缺,对于课上教师讲授内容兴趣不高,听课质量较差。有的科目课堂授课结束后很少布置作业,学生因此降低对课程的关注度,失去自学的动力,同时教师对学生掌握程度了解不多。
(二)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较低
通过观察传统教学课堂,部分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不参与,另有部分学生遇到感兴趣的问题时予以关注,不感兴趣时也游离在课堂教学之外,有的学生因为没有预习对课程内容很陌生,因此丧失了积极性,种种原因,使得真正有效参与课堂教学的学生人数大大减少,课堂教学效果甚微。
(三)评价模式单一
目前高职院校学业评价中的应试化倾向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忽略平时的学习,仅在考前一至两周内突击学习,以不“挂科”为学习的最终目的,教师也以学生最终考试成绩作为课程的学业评价,而没有参考学生在学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情感等因素。
综合以上原因,以学生的“学”为目的的教学方式尤为重要,将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开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施办法
(一)课前预习突出问题导向
通过课前预习的方式,剔除简单及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点,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帮助学生解决更多疑难问题。当前线上也有很多不同的教学工具辅助教学,教师应该合理巧妙地去应用,而不是一味地跟风。翻转课堂的课前预习并不是要求学习材料一定要达到网络化,而是学习材料能否引发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考,并激发其与现实问题的联系和对学习内容的深度理解,只要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都可称之为有效的教学手段。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微视频、PPT式
微视频作为实施自主学习的资源,是呈现教学内容的科学载体,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关键因素。
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以及学生的实际学情确定视频内容的难度,若学生学习程度较好,则教学内容可以更综合一些,若学生学习程度较弱,则要以夯实基础为主。微视频内容要根据课程内容有侧重点,选择一个点即可,切勿针对的点过多而导致学生走马观花,内容呈现方式应多元化,但要坚持问题导向,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以免时间过长导致学生产生预习疲惫感。为了提高预习效果,可以在视频中适当添加检查练习、讨论题等。
2.导学案式
导学案将传统的习题教学模式与翻转课堂结合起来,以问题牵引作为主线,通过问题的设计与学生的完成,将整个课堂内容呈现出来,达到让学生课前预习的目的。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不能单纯让学生为预习而预习,将课程内容以挖空形势让学生完成,如此一来就失去了翻转课堂的教育目的,与传统预习没有区别。一篇好的导学案一定要以本节课的内容作为牵引,设计环环相扣、逐步深入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能是单个散乱的问题,而要选择一个侧重点,将这个侧重点建立在学生的兴趣点上,将这些问题有机的统一起来,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自己主动去搜集资料,主动去找问题,主动地去思考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把控整个知识体系的发展脉络,明确重点和难点部分,强调外延知识的渗透融入。
3.任务小组驱动式
以上两种方法均是翻转课堂具体实施的有效途径,但同时也存在弊端,如对于人数较多的班级队伍,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认知程度参差不齐,导致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到这个自主学习的环节,从而大大降低课堂效率。面对这种问题,应该采取分组式学习,将班级学生进行分组,保证每一组都有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指定小组长,教师向学生提供课前预习素材的同时给每个小组分配任务,并且尽量使每个小组完成不同的任务,将小组成员的参与度作为一个参考指标,最后汇总在形成性评价中。对于每个小组的任务,以竞争式的汇报督促学生完成,如此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二)课堂管理加强学生能力建设
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变被动为主动,但课堂并不是不可控制,在此过程中,教师还需注重情境引导,体现学习内容及学习任务的真实性,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以便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课堂的对话和讨论,需要教师做出精心的准备和细致的观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一节完整的课堂内容应该由教师的总体引导、学生的汇报交流及疑难问题的共同探讨几部分构成。在每堂课开始,教师应该作为引导者明确本堂课的任务是什么,将知识框架呈现出来,做到课堂知识脉络清晰。每堂课第二个环节应该是检验学生的课前预习效果,每个小组分组汇报学习结果进行交流,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并给出总结,学生汇报过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给予指导并传授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最后就是整堂课的答疑环节,师生应该针对问题展开讨论,这些问题在课前教师应该要做到事先预设,使讨论环节目的明确,避免出现偏题或者与课堂无关而使课堂效率大打折扣。
(三)课后评价注重形成性和终结性相统一
翻转课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课堂讨论、探究及总结,因此在评价阶段要将主体性体现出来,不能仅根据测验成绩和纸质作业来评价,要将学生参与的过程作为一个重点评价指标。评价方式应采用多元化,有学生和老师双向评价,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以此作为总评价中学生层面的一个指标,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体现出以学生为本,但要以公正公平为前提,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结合学生课堂的表现,教师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以此作为总评价中教师层面的一个指标,最后结合上交的作业和测验成绩作为学生的总评成绩。
四、结语
传统课堂模式虽有其弊端,但沿用至今不可否认它的优点,今后的课堂也不可能完全脱离传统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有其自身的优越性,适合当前要求全方位发展的素质教育,只有结合两者的优越性,同时根据所带学生的学情特点,精心设计课程内容,才能打造出高效课堂,真正实现知识与实践相统一。
参考文献:
[1] 林国振.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7, 036(009):37-39.
[2] 易永平.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军事课中的实践与思考[J]. 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16, 000(034):P.55-56.
[3] 胡征.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校教学模式研究[J]. 现代教育科学, 2015, No.422(11):134-139.
[4] 廖元秀. 我国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西部素质教育, 2017, 003(004):161-162.
[5]诸葛语丹, 石大建. 大学翻转课堂学习效果实证研究——基于"雨课堂"技术的两种课堂教学方式比较[J]. 现代教育科学, 2019(8).
[6]张金磊, 王颖, 张宝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 远程教育杂志, 2012(04):4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