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人们教育观念的改进,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各学科教师根据各自的教学需要,对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优化和完善。语言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提高小学生自我社会认识和思想水平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始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重要策略。小学语文教学展开,其中,语文教科书是重要材料。本文就部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科书;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引言:在新课改背景下,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水平是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重要内容,教师应积极调整教学思路,运用多元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与分析,坚持以学定教、以少促多,让学生在参与中收获知识,发展技能。同时,语文教师应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调动学生分析、探究的积极性,注重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参与对阅读文本的分析,以获取丰富的知识信息,不断提高阅读教学水平。部编小学语文教学中,教科书是基础语文阅读材料,学生通读语文教材,能够提高学生基础知识、发展学生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1 教学方式落后
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注重对学生自我理解能力的有效培养。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文章的意义,还要引导学生感受文章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空间,而且要保证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但在实际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仍然受到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长期采用灌输教学法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探究。这样不但会限制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会使学生的阅读体验明显下降,导致许多学生在阅读文章时,不按自己的想法来解读文章,而是按老师的想法来解读,这对学生阅读质量的提高十分不利。
1.2学生兴趣不高
小学生普遍存在的知识储备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阅读的进程,增加了阅读的难度,进而影响了对阅读兴趣的培养。近代小学语文阅读课上效率低下,又因老师过于重视理论讲解,使学生愈发觉得课堂枯燥,产生了一种长时间不愿阅读的心理。为了使阅读教学顺利进行,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对形式和文章的阅读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3 个性阅读缺失
经调查发现,大部分小学生在语文阅读课上缺乏自主阅读时间,更多的是教师的教诲,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需求,进而影响了学生阅读技能的掌握,使学生阅读兴趣下降,造成阅读质量下降的恶性循环。另外,一些教师过于注重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忽视了个性化阅读的重要性,这不仅严重挫伤了学生的阅读热情,也不利于学生今后全面掌握语文知识。因此,教师必须改变阅读能力培养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发挥个性和想象力,把阅读知识成功地转化为写作材料。
2 部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2.1 基于教材内容,创新阅读情境
语文教师在组织阅读教学工作时,也可以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获得更加积极的情感体验,并从中收获丰富的知识,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如语文教师在讲授《找春天》时,可先放儿歌“春天在那里”,借此渲染活泼欢快的气氛,迅速激发学生的兴趣,主动进入课文情境,带著愉快的心情去“寻找春天”,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在此基础上,语文教师还可以创设音频情境,引导学生带着充沛的情感去朗读课文,或构建图画、视频情境,让学生看到春来时各种花草树木的变化,使学生在情趣情境中感受春的气息,体会文本所蕴含的情感,进而在趣味性教学中促进阅读教学。
2.2 延伸教材内容,丰富学生阅读内容
教师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虽然教材中的内容符合学生学习能力成长的阶梯曲线,但并不能给学生带来更丰富的学习体验。在拓展语文知识时,教师只有把更多的优质教学资源带给学生,才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显著提高。例如在《观潮》这一课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关于钱塘江春潮的纪录片。通过对海潮图像的直观观察,同学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千万匹白马齐头并进,奔腾向前”的情景,借助影音带来的感官刺激,使学生可以对此教学内容有更深刻的印象。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延伸,有效降低学生的阅读难度。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从我国的文学名著中摘录或改编而成的小学语文课文,教师通过对这些名著其他内容的合理介绍。例如《西游记》和《三国演义》,它们的音韵和方言版本都是经典读物,适合小学生阅读,对其内容进行扩展、延伸,能够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2.3 学生与老师进行内容交流,提高阅读效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况,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根据教材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教师积极与学生针对教材课文内容进行互动、讨论,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分析,还可以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阅读技能的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如,教师通过向学生传授有益的阅读经验和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节约阅读时间,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
总结: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工作中,应立足于学生长远发展的需要,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注重选用更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开展课文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同时,教师应注重思维的多元化,尊重学生的阅读经验,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与分析,从而在开放、包容的环境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晓敏.如何借助语文课本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J].新课程(小学), 2015(6):33-33.
[2]刘冰.紧扣教材是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的途径[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 2006.
[3]陈瑜.浅析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J].亚太教育, 2015, 000(033):16.
[4]张艳.如何充分利用语文课本训练阅读能力[J].东方青年·教师, 2010(11).
[5]康欢欢.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 2016, 560(S2):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