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比较二次断脐联合改良脐部护理方法和传统脐部护理方法在新生儿脐带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9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我科入院治疗的283例新生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141例)和对照组(142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脐部护理方法,试验组采取二次断脐联合改良脐部护理的方法,观察及比较两组患儿的脐部处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脐部炎性分泌物、脐炎的发生率以及脐部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次断脐联合改良脐部护理方法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脐带;新生儿脐炎
脐带时胎儿和母亲进行氧气传输和营养物质交换的重要通道。在新生儿出生后,脐带即被切断并结扎,形成与外界接触的有创面。因新生儿免疫力弱,若脐部护理不当、脐带残端受到细菌感染引发炎性反应,可导致脐炎,严重时可导致新生儿败血症和继发性腹膜炎[1][2],危害新生儿的生命健康。为加速脐带脱落,避免新生儿脐部感染,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本研究比较了传统脐部护理方法和二次断脐[3]联合改良脐部护理方法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至10月在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科入院治疗的新生儿283例,其中男195例,女88例,患儿体重为(2.105±0.617)kg,胎龄为34(32+3,36+6)周。患儿入院疾病诊断为:早产儿和/或低出生体重儿。纳入标准:胎龄大于28周的足月儿或早产儿,神志清楚,无严重颅脑损伤和意识障碍。排除标准:罹患严重心脏、肝脏、肾脏、神经和消化系统疾病;入院时即有感染指征的新生儿。将283例新生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141例)和对照组(143例),2组患儿性别、胎龄、体重和入院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对照分析条件。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且所有患儿的家长均已仔细阅读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脐部护理方法,即在新生儿脐带切断结扎后使用无菌敷料包扎24h,之后暴露脐部并每日采用2%碘酊对新生儿脐带残端进行消毒。
1.2.2 观察组:观察组采用二次断脐联合改良脐部护理的方法。二次断脐的最佳时机应以脐带干燥为准[4]。具体护理方法为:在新生儿脐带结扎后使用无菌敷料包扎24h,之后暴露脐部并联合应用消毒剂对新生儿脐带残端进行消毒,即先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初步清洗新生儿脐带,再用2%碘酊消毒,为避免新生儿被碘酊灼伤,最后使用75%酒精进行脱碘处理。责任护士每日评估患儿脐部干燥情况,直至脐带完全干燥可实施二次断脐处理。二次断脐的具体操作方法为:使用剪刀尖部按顺时针方向沿脐根部呈浅圆锥形剪掉残留脐带,切勿一刀平剪,避免残端遗留而使华通胶物质变质、局部渗出潮湿。如果结扎下方有血肿,这时剪脐应连同血肿剪掉,同时将血块清除干净,断脐过程中应注意严格遵循无菌原则。修剪断脐后,联合应用消毒剂对脐部进行消毒并用无菌护脐带包扎,24h后将护脐带拆除。如果患儿脐端仍有渗血,使用无菌吸收性明胶海绵填塞在脐带断端处,如无渗血,则保持脐端清洁干燥,沐浴后联合应用消毒剂消毒即可。护理人员在实际护理过程中,必须充分严格观察新生儿感染征象,如脐周红肿、脓性分泌物、发热等,发现指征立即汇报医生做相应处理[5]。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脐部出现脓性分泌物、脐炎的发生率,以及脐部创面完全愈合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统计和分析软件为SPSS 23.0,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以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儿脐部出现脓性分泌物、脐炎的发生率,以及脐部创面完全愈合时间的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脐带处理效果的比较
3.讨论
新生儿出生剪断脐带后,脐带残端由于没有血液供应,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步脱落。在新生儿脐带脱落过程中,由于脐带残端通常发生开放性切口,新生儿本身免疫力较差,如果护理不当,可能导致脐部感染,对患儿的短期和长期预后造成影响。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加强新生儿脐部观察和护理尤为重要。
近些年来,临床实验研究表明,新生儿剪断脐带24 h 后,实施改良性的断脐护理,能更好的控制脐炎的出现率。在常规脐部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二次断脐护理能明显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有利于预防脐炎[6]。此外,改良性脐部护理能利用再次剪断脐带残端,加速新生儿脐带脱落,有效缩减新生儿脐部愈合时间。然而在剪断新生儿脐带残端时,必须严格观察脐带残端的干枯程度、发现最佳时间,如果新生儿脐带残端没有全部干枯的话,切断后会使已闭合的伤口再次创伤开放,给护理带来困难,易引发新生儿脐炎[7]。
本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患儿脐带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更短(P<0.01),且脐炎(P<0.05)和脓性分泌物产生(P<0.01)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二次断脐联合改良脐部护理方法相较于传统护理方法更具竞争力,可明显改善患儿临床指标。值得注意的是,新生儿在出院后大多数情况下脐带并未完全脱落,因此护理人员应对新生儿家属进行居家护理的健康教育,指导家长注意观察新生儿脐部是否出现异常情况,一旦出现,及时就医,避免出现严重感染。
综上所述,二次断脐联合改良脐部护理方法可有效促进创面愈合,减少脐炎的发生,避免引起更为严重的脐部感染,对新生儿脐部状况有明显的改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杨斌,尚丽娜,刘文科,等.中药特殊敷脐带与传统护脐带对新 生儿脐部残端的效果比较[J].宁夏医学杂志,2016,38(7):626-628.
[2] 王芝兰,郭庆玲.对比分析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在预防新生儿脐炎方面的效果[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1):109-110.
[3] 毛莲芬,罗艳梅,廖红梅. 新生儿二次断脐的临床应用[J]. 实用临床医学,2012,03:58-59.
[4] 莫暖姣.新生儿脐部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0):1146-1148.
[5] 杜英. 两种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对预防新生儿感染的效果对比评价[J]. 基层医学论坛, 2019, 023(012):1698-1699.
[6] 王佳丽. 两种脐部护理方法在预防新生儿脐炎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 齐鲁护理杂志,2017,22(16):95-96.
[7] 冯婷花,梁婷婷,谭彩云. 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脐带残端处理中的应用效果[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7):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