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备安全风险评价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4月第12期   作者:何巧
[导读]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建设使得轨道交通更加安全、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建设使得轨道交通更加安全、舒适、便捷,极大方便民众的日常出行,把能源节约和绿色出行的理念纳入到现代化交通建设的过程中,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现状。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日新月异,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技术水平也随之得以长足的发展。设备安全运营问题也随之提上了日程。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备安全风险评价做具体论述。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备;安全风险评价
        引言
        近年来国内城市化率快速提升,带动城市轨道交通(以下简称“城轨”)高速发展。以广州市为例,截至2019年底,已开通运营14条城轨线路,运营里程超过500km。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迈入线网时代,关键设备的失效影响将被线网进一步放大,这对设备及系统全寿命周期可靠性的设计和保持提出更高要求。与此同时,随着城轨设备的更新迭代,设备种类、设备技术层级、设备役龄等均呈现多样化。而线网设备运营环境的复杂性、新线路维保人员数量和技术水平相对不足、设备工作环境的差异等因素让设备可靠性的保持面临更多不确定性。
        1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存在的风险问题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存在的风险问题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人员方面。人员方面的风险主要来源于为生理、心理和技术三个因素。工作人员由生理因素造成的风险主要有列车司机违规驾驶,身体存在缺陷等风险;由心理因素造成的风险主要有安全意识淡薄、纪律性不强、心理素质较差等风险;由技术因素造成的风险主要有员工专业基础较差、操作技能不熟练等造成的风险。非工作人员由生理因素造成的风险主要有乘客身体原因造成的突发事件等;由心理因素造成的风险主要有乘客乘车过程中心理障碍等行为造成的危险事件等;由技术因素产生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乘客缺乏相关安全常识导致的危险行为。其次是设施设备方面。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到许多的设施设备,包括信号设备、车辆设备、机电设备、环控设备等。安全运营必须以设备的安全运行为前提,任何一个小故障都可能导致不安全后果,造成运营秩序不顺畅,甚至更严重的事故,所以设备设施的良好质量和稳定运转是安全运营的重要保障。最后是管理方面。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运营风险主要体现在规章制度和安全保障工作的漏洞。例如规章制度不健全,带来管理职责不明确、工作组织混乱等问题;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领导层责任心不够,监管不严格,员工在工作中违规操作等,这些都会增加安全风险。
        2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备运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应在科学性、全面性、主导性、操作性及可比性原则的指导下,严格遵循评估指标体系的歩骤流程,建立综合安全性水平结构体系。由于运营设备数据有限,根据2017年度某运营单位设备事故统计(其中供电设备作为运营设备中最容易发生事故的一环),本文选取供电设备作为研究对象。以供电系统为例将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划分为三个层次:目标层、一级指标层、二级指标层进行了分析,从中筛选出4个一级指标以及13个二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是按照供电设备在整个供电系统中的重要程度选取,能够有效反映整个供电系统。
        3全阶段风险安全应对体系的建立
        全阶段风险安全应对体系的建立主要涉及到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是决策阶段。决策阶段企业应根据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素对工程造价进行预测分析,并编制项目建议书。同时,需要编制重要部位(线位、站点等)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提出预防措施,以降低工程风险。

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应充分考虑社会、经济、环境与工程之间的联系,合理选择施工方案、技术、施工机械等,在技术经济条件允许范围内降低后续设计施工运营风险,并给出风险防范措施和建议。其次是设计阶段。设计单位应依据工程地质环境、施工方法、车站形式等,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施工图纸和施工方案。首先应深入研究勘察报告,其次对施工过程中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依据设计规范制定出多个方案,最后选择最佳方案进行设计,并附上设计施工过程中的风险解决处理意见。接下来是施工阶段。施工阶段风险管理是整个风险管理阶段的重点环节。施工阶段的风险复杂,种类多。施工单位应准确识别每个分部分项工程的风险,并对风险进行分析、评估,找出应对策略,规避转移或者自留风险。对危大工程应制定专项施工方案,组织专家论证,对施工中的关键风险源(周围建筑物垂直位移、地表沉降、桩顶沉降、桩水平位移、支撑轴力、立柱沉降、管线安全)进行监测预警,制定应急预案,并做好可能出现的事故抢险措施。最后是运营阶段。结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出现的事故类型、产生原因(主要包括人为原因和机械设备原因)及比例,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体系进行分析。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应急预案,并对应急预案程序进行训练和演练,提高面对灾情的应急能力,完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风险监控设施。同时更加严格地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科学合理地制定规章管理制度,做好相应的安全防范工作,严格把控地铁安监系统,防止危险源和危险物进入地铁区间,加强运营期管理。
        4信息安全评价体系的建立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正式实施,国内进入网络安全建设新时代。目前,信号系统网络安全并未受到高度重视,即便进行了网络安全防护建设,但是业务现场仍处于传统的被动的安全防护阶段,主要采用“封、堵、查、杀”的方式筑起安全防线。面对新形势下有目的性的新型网络攻击,必须调整安全建设思路,在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防护被攻击之前,构建主动防御体系,保障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行安全。目前,既有信号系统的安全防护大部分仅限于采用传统防火墙、防病毒等初级的防护措施。传统防火墙主要进行两网之间的逻辑分区隔离控制,主要是访问控制、安全域管理等功能。但传统防火墙不能理解工业控制协议的支持,一般不加载工业协议解析模块,传统防火墙的架构不能很好适应工业网络实时性和生产环境的要求。另外,目前国内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无安全认证机构,安全认证体系还未建立,信号系统的安全保证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结语
        总而言之,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运行维护与管理工作应当与时代发展目标相结合,根据时代要求与时代变化,不断完善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从而使得运行维护方案更加科学合理,从而推进城市交通建设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肖雪梅.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风险与安全评估——基于拓扑的方法[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4.
        [2]代宝乾,汪彤,秦跃平,等.基于事故理论的城市轨道交通风险评价模型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7(10):156-159.
        [3]张辉,李文勇,倪志芳.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工程施工风险评估与管控措施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0,13(11):46-51.
        [4]潘科,王洪德,石剑云.多级可拓评价方法在地铁运营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铁道学报,2011,33(5):14-19.
        [5]聂菁,苏会卫,张念.基于AHP的轨道交通施工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以福州轨道交通1号线为例[J].自然灾害学报,2014,23(5):246-2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