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优质护理工作中护士分层管理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4期   作者: 崔光霞
[导读] 目的探讨分析在儿科病房护理管理中应用分层管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6例在该院儿科病房接受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儿科病房护理管理中应用分层管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6例在该院儿科病房接受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管理组(n=43例)以及分层管理组(n=43例),对比两组患儿护理质量等情况。结果分层管理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7.61%,常规管理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总满意率为74.42%,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管理组患儿的临床护理综合评分为(86.34±7.04)分,常规管理组患儿的临床护理综合评分为(78.01±5.13)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分层管理模式能够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并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关键词:儿科;分层管理;优质护理;护理管理
        近年来为提高儿科护理服务的综合质量,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医院的认可并在实践中得以推广应用。护士分层管理的核心是以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等级差异为基础进行分级,从而对不同层级的护士进行差异化的岗位职责安排。有研究发现分层管理,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选取86例在该院儿科病房接受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的患儿根据管理方法平均分为常规管理组(n=43例)以及分层管理组(n=43例)。常规管理组患儿中的男患儿25例,女患儿18例;年龄区间为2~13岁,平均年龄为(7.8±1.5)岁;病程为7~35d,平均病程为(16.7±5.6)d。分层管理组中的男患儿24例,女患儿19例,年龄区间为2~12岁,平均年龄为(7.4±1.6)岁;病程为5~36d,平均病程为(17.1±6.1)d。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用做对比实验。
        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根据科室工作规章制度与主治医师的嘱咐,对患儿进行用药指导,体征与病症记录,对患儿家属进行基本健康教育等。观察组实施基于护士分层管理的优质护理:首先,结合该院儿科护理工作的特点与护理人员的特点,做出如下分层:一是资深护士组(层),该层组护士主要由从业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资深护士、主管护师组成;该层组护士一方面提供常规的儿科护理服务,另一方面还需要承担一定的“带教”责任,从而为新进护士或护理技能有待提升的护士提供一定的帮助;此外,若遇到重大突发情况也主要由该类护士承担护理任务。二是成长型护士组(层),该层组护士主要由从业2年或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护理人员组成,这个群体的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护理技能,但是,在处理复杂护理问题以及护理经验上仍然存在欠缺。这类护理人员也是该院儿科科室护理的主力军,承担日常护理与基本的“以老带新”工作。三是新进护士组(层),该层组护士主要为一些新进人该院儿科的护理人员(工作年限一般不满1年);该群体护理人员一般较为年轻、富有工作热情和精力;但是,这类护理人员在护理经验与临床护理问题应对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3.观察指标
        根据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患儿家属满意度等指标进行评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不良事件次数舻理服务次数×100.O%:以自制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患儿家属的满意度信息.问卷调查中将满意度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3个选项,统计受访者选择满意与十分满意的人数并与总受访人数进行比较。患儿家属满意度=(十分满意人数+满意人数)臆患儿家属人数×100.0%。
        4.统计方法
        利用SPSS20.O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阢(%)】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分层管理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7.61%,常规管理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总满意率为74.42%。分层管理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管理组患儿家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2.临床护理质量分层管理组患儿的临床护理综合评分为(86.34±7.04)分,常规管理组患儿的临床护理综合评分为(78.01±5.13)分。分层管理组患儿临床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常规管理组患儿,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68,P=0.000)。
        三、讨论
        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依赖于护理人员的付出,以及对护理质量的控制。医院儿科护理工作的任务繁重,要提高护理的优质服务水平则有必要对护士管理模式进行优化改进,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护士的管理模式差异对于儿科护理服务质量优质化具有重要的影响。采用分层管理模式能够充分发挥不同护士的专业特长与个体特点,从而进行分级并据此安排与之相符合的儿科护理工作,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岗位胜任力。如,对护士的个体特征信息进行收集,主要包括性别、年龄、专业技术职称、工作经验、学历等基本信息,并对上述信息进行归类整理,从而为不同层级的护士安排与之层级相适应的工作。同时,分层级管理模式有助于工作的细化,提高护理人员的自我工作责任意识,将护理人员的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的护理服务,提高了护理服务的质量与护理人员的自我价值。护理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服务质量,通过合理的配置医院的人力资源,将能够有效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而现如今我国医院在临床上却存在着一定的“怪象”,那就是护理人员不管职称、学历等是否存在差异,都“一视同仁”地干着相同的护理工作,这就导致优秀的护理人员不能充分地发挥自身的职业能够,导致人力资源被极大地浪费了。而通过将护理人员进行分层管理,使每个护士都能够做符合自身实际水平的护理工作,属于一种新兴的护理管理模式,这就使得传统的护理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变化。通过应用该护理模式,能够使每一层岗位的护理人员各司其职。并且,通过对护士开展逐级管理、逐层提升,还可以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还可以有效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采用对床位患者的“分片包干”护理模式,还可以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充分做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全程护理,使对患者的护理质量大幅提高,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而由于儿科患儿通常有着依从性差、耐受性不强的特点,这就导致儿科护理有着很大的难度,很容易导致护患纠纷问题的发生。而通过应用分层护理管理,不仅能够提高对儿科患者的护理质量,还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认可程度,避免发生护患、医患纠纷,提高医院的声誉,保证医院的良性发展。而该次临床研究的结果也进行了很好的佐证:分层管理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7.61%,常规管理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总满意率为74.42%。分层管理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管理组患者家属(P<0.05)。这表明通过实施分层管理,能够使患者家属对护理更加的认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最大限度的防止出现护患纠纷,有效提高医院的声誉;分层管理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综合评分为(86.34±7.04)分,常规管理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综合评分为(78.01±5.13)分。分层管理组患者临床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常规管理组患者(P<0.05)。这表明通过实施分层管理,能够很好的增强护理质量,使医院能够提供给患者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从而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引人儿科优质护理工作中,因此,使患者的家属能够对护理更加的认可,是一种有着明显临床应用价值的护理管理手段。
        参考文献
        [1]陈行琼.护士分层分组管理在优质护理临床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1):171-172.
        [2]王育琼.分析分层分组管理模式在优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34):167,172.
        [3]秦彩丽,张春梅,马燕.细节管理和风险管理在儿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哈尔滨医药,2017,7(2):171-172.
        [4]汪春霞,隆碧霞,向红遐.分层级护理模式在儿科病房应用的临床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6):159-1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