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疼痛护理模式管理模式在床上骨科病房中的实际应用质量和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医院创伤骨科住院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人,对照组采用了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应用了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对比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VAS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高于对照组的82%(P<0.05)。结论:创伤骨科病房常规护理中加入疼痛护理管理,可以有效提升护理质量。
关键词:疼痛护理;创伤骨科;应用
引言
创伤骨科主要是治疗因外力或者是外伤引起的创伤骨性疾病,骨折患者最明显的生理反应为疼痛,由于受伤程度、疼痛耐受程度不同,为此部分患者难以忍受,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术后恢复。采取护理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为此本文通过观察疼痛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研究该模式在创伤骨科患者中的价值,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医院创伤骨科住院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25.3~71.4岁。观察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27.8~73,6岁。两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理解、沟通正常,依从性良好。②对研究知晓,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③存在手术指征。排除标准:①智力、表达障碍。②合并其他原因所致疼痛,或合并心理疾患、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等疾病。③研究期间主动退出。本研究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指导入院体检、用药,予以健康宣教,患者病情稳定。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疼痛护理管理,具体如下:
1.2.1、加强护理人员培训
护理人员是护理工作的实施者,其工作能力关系到护理质量。对护理人员加强培训,让护理人员系统性地了解骨折疼痛的机制,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变化,如何应对护理突发事件,护理中的风险因素等等。针对每一次的培训工作都必须加以考核,考核不合格者加强培训力度,直至通过。
1.2.2、干预内容:①环境优化:保持病房布局合理、光线柔和、空气流通、床铺干燥整洁;护理操作尽量集中在白天,护理动作轻柔、幅度小,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刺激,降低疼痛程度。②个体化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确定沟通方式,避免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重点介绍疼痛相关知识(疼痛体验经历、疼痛评估方法、药物/非药物镇痛指导等),使其做好心理准备,积极面对疼痛。③个体化心理疏导:尊重、接受患者对疼痛的反应,并与其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根据患者需求及心理状况,予以相应的心理健康指导,如术后数小时内,协助患者充分休息,更换体位,以自然放松姿势为主,以缓解疼痛;通过按摩和深呼吸(按摩患者疼痛相应部位/反射区,或是嘱咐患者深呼吸等,分散注意力,使其放松身心,以控制疼痛)、音乐疗法(根据患者个人兴趣爱好,播放舒缓音乐,促进身体放松,维持稳定情绪,从而提高患者自身对疼痛的控制能力)等干预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增进身心健康。④体位护理: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体位,注意翻身时动作轻柔、力度适当,避免引起不良事件,改善患者的生理舒适度。
⑤疼痛专科知识宣教:在优化疼痛管理体系下,疼痛宣教工作尤为重要,患者入院当天护理人员对其进行专业的疼痛知识宣教,包括但不仅限于科普疼痛知识、介绍临床药物及非药物治疗疼痛的相关知识、管床护士向所分管的患者进行非药物的健康护理宣教、住院期间让患者观看疼痛护理相关知识的视频等。
1.3、疼痛评估
患者病情和身体素质存在个体差异,护理人员需对其进行疼痛管理。在日常护理中坚持疼痛度评估,根据实际病情制定疼痛护理管理措施。随着患者疼痛感知的变化,调整护理方案。
1.4、观察指标
VSA量表将疼痛分为0分、<3分、4分至6分、7分-10分,其中0分表示无痛。根据不同层次采取不同护理方法。低于3分疼痛较轻微,护理人员可采取注意力转移法,通过音乐、沟通等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4分至6分疼痛影响作息,患者需服用药物,护理人员应当指导其服药。7分-10分时疼痛难以忍受,此时应当上报主治医生,协助医生制定镇痛方案。
1.5、统计学方法
以统计学软件SPSS 24.0为工具,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后的疼痛程度、焦虑及睡眠质量状况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的VAS评分、SDS评分、PSQI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见表1。
3、讨论
创伤骨科是因为外力所引起的一种骨折,因手术、感染、神经性疼痛等原因引起的疼痛对患者生理、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疼痛会导致生命体征不稳定,消极、焦虑情绪等等,不利于术后恢复。常规护理管理在创伤骨科患者中较为常见,且能取得一定成效。
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睡眠质量、疼痛评分、焦虑程度等改善均高于对照组,其原因是:①对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培训,成立疼痛管理小组,一方面提升了护理人员自身的疼痛知识水平,使其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另一方面有效改变了护理人员对疼痛认知、评估及其控制的态度,纠正了护理人员对疼痛管理的错误认知。②优化住院环境:使患者尽快适应周围环境,消除不良心理,主动配合疼痛护理;结合患者的个体差异予以健康宣教,使患者对疼痛有正确的认知,通过心理干预,以及深呼吸、音乐疗法、松弛疗法等,调节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和消化系统功能,改善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强应激能力,消除负面情绪。
综上所述,应用疼痛管理模式能够将骨科疼痛护理工作规范化,形成标准化的疼痛管理体系,显著提升了疼痛护理质量,改善了患者的满意度评价。
参考文献
[1]何筱筠.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对患者服务质量的影响[J].名医,2019(10):159.
[2]刘燕.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1):5-6.
[3]艾敏.无痛病房管理模式在骨科疼痛护理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9,40(07):1640-1642.
[4]马丽娟.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19):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