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眼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0例我院眼科收治的患者,按随机数字选取法分成观察与对照两组各25例,对照组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添加心理护理。对比两组不同护理方式的应用价值。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情绪改善程度、患者治疗效率以及最终对护理满意度同对照组数据比较均占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对于眼科患者治疗期间及时采取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安抚患者焦虑情绪,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最终使临床护理质量得到患者的满意认可。
【关键词】眼科;心理护理;应用价值
眼科疾病具有较高的治疗难度及危险性,加之患者眼部疾病发生后会存在过度焦虑恐慌情绪,致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因此会增加临床治疗难度。为提高眼科疾病治疗效果,本文笔者对心理护理在眼科患者治疗中的运用价值进行了详细分析,最终分析结果已在下文详细阐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病例为2017年6月-2020年6月期间在我院眼科接受治疗的50例患者,将所有患者通过分组的方式进行护理研究,组别为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患者,对照组中有15例男性与10例女性,年龄平均值为(42.0±2.3)岁;观察组中男女患者为14例和11例,患者中位年龄为(42.5±2.4)岁,各组间基础资料数据差异值较小(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配合;观察组则添加心理护理干预,①风险评估:治疗前要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处理,详细掌握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自身文化程度、心理状态以及存在的治疗相关风险因素,并结合临床护理经验拟定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案。②心理教育:要通过对患者进行耐心的疏导与安慰,讲解治疗方法以及医生的权威性,最大限度安抚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能够拥有最佳心态面对治疗,进而确保治疗顺利进行。③手术护理:针对采取手术治疗的患者,治疗过程中要及时给予患者更多的鼓励安慰,减轻患者过度焦虑恐慌情绪,减少手术应激反应发生。并要协助手术医生尽快完成手术,术后要做好相应检查工作,以便更好的提高手术安全性。④生活指导:及时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以及饮食习惯,鼓励患者多饮水和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禁止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加强患者个人卫生清洁护理,避免发生感染现象;对存在情绪低落的患者要给予及时有效的安慰,避免不良情绪影响术后康复效果[1]。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焦虑情绪运用汉密顿量表评分,评分项目有24项,总分值均为100分,最终分值越高则表示焦虑情绪越严重。
1.4护理治疗效果判定
护理治疗后眼部疾病得到尽早治愈,视力功能得到良好恢复则表示显效;患者眼部疾病以及视力功能基本恢复为护理治疗有效;而通过护理治疗后患者的病情恢复较差则表示无效。显效和有效的总例数则为护理治疗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
SPSS19.0为本文运用的统计学软件,(±s)和t检验/n(%)和x2检验为此次计量和计数资料描述方法,当数值相差达到P<0.05则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组间患者最终临床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焦虑情绪均较严重,评分结果差异数值较小(P>0.05);通过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情绪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为理想,且最终患者护理治疗有效率以及对护理满意度评分均较高,两组数据差异数值较大(P<0.05),见下表1、表2。
3讨论
眼科疾病在临床上的发生率较高,而由于眼疾会降低患者的视力功能,因此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及生活,加之大多数患者缺乏对医学知识的认知度,会对疾病产生过度恐慌情绪,导致患者心理状态较差,从而会影响患者的疾病治疗配合度以及效果。所以针对眼科疾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应加强护理配合,通过合理的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从而提升患者的疾病治疗效率[2]。为此,本文对眼科患者加强了心理护理干预,并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心理护理是目前临床护理中深受患者认同的一种护理措施,在患者疾病治疗期间及时通过风险评估掌握患者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而能够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使风险降到最低甚至排除。并通过加强对患者的心理认知教育,使患者能够进一步了解疾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并通过给予亲情化的安慰疏导,最大限度缓解患者的焦虑恐慌情绪,从而提高患者对疾病治疗信心和依从性;并通过加强整个治疗过程的监护力度,最终使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高,使患者的眼部疾病得到尽早治愈[3]。
上述结果表明,对眼科护理中添加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增强患者的认知度、依从性以及提高疾病控制效果起到了重要性作用。
参考文献
[1]葛霞.心理护理在眼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9(22):60-61.
[2]高颖.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在眼科门诊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作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21):79-80.
[3]包雪娇.心理护理在眼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
18(A1):28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