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与管理对策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4期   作者:冯娟
[导读] 目的:分析产科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与管理对策。方法:2019年7月至2020年4月,针对本院产科护理中潜藏的不安全因素展开相应研究,并随机抽取本院产科收治的42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
        【摘要】目的:分析产科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与管理对策。方法:2019年7月至2020年4月,针对本院产科护理中潜藏的不安全因素展开相应研究,并随机抽取本院产科收治的42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2019年7月至2019年11月为对照组,分析产科现有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2019年12月至2020年4月为研究组,针对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管理策略,比较两组结果。结果:研究组的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明确产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护理管理对策,可有效减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可提高产科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护理管理对策
产科患者多为产妇,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产妇是初产妇,对分娩存在严重的不安、焦虑、恐惧心理,会对临床分娩造成严重负面影响。为促进产妇顺利完成分娩,提高母婴生命安全,临床多在围产期实施产科护理[1]。但是,从产科护理的实际应用情况可以看出,产科护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母婴安全,但是产科护理本身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会对产妇分娩造成影响[2]。为进一步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明确不安全因素,制定并实施相应的管理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本研究主要探讨产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与管理对策。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9年7月至2020年4月,针对本院产科护理中潜藏的不安全因素展开相应研究,并随机抽取本院产科收治的42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2019年7月至2019年11月为对照组,年龄20-40岁(30.21±3.24)岁;孕周36-41周(38.72±0.56)周。2019年12月至2020年4月为研究组,年龄20-39岁(29.76±3.43)岁;孕周37-41周(39.21±0.59)周。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但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产科护理并分析产科现有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研究组实施相应的护理管理策略,①建立友好护患关系:护患关系直接影响到产妇对临床工作的配合度与依从性,为改善护患关系。护士需热情、主动的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需主动与产妇、家属沟通交流,了解产妇护理需求,主动为产妇提供相应的护理,满足产妇需求,初步建立和谐友好的护患关系。再者,护士服务过程中需始终贯彻“以产妇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密切观察产妇的各项体征,结合实际情况实施针对性护理,降低产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②完善护理制度:结合医院实际护理制度,构建并完善相应的护理管理制度。受限,若存在严重损伤、严重感染等不良现象,及时上报,及时登记,并及时实施对症处理。其次,坚持无菌操作,在产妇分娩期间,医护人员必须穿点戴无菌服,在无菌环境下完成相应的产科护理操作,并且要做好产室、病房的清洁消毒工作。在与产妇的体液、血液接触时,需佩戴专用手套,预防感染。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科室需要做好护理工作规章制度的完善,明确各自的职责,在出现突发情况时需要沉着冷静的处理,并合理控制家属的探访,规避交叉感染的风险。③强化培训:强化产科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职业道德、综合素养,让产科护士明确自己的职责。其次,医院还需结合产科护士的实际情况,对产科护士实施相应的技术知识培训、法律知识教育,从而强化护士的安全意识。最后,还需根据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分析结果,让产科护士进行相应学习,促使产科护士掌握不安全因素的规避、处理技能。
1.3观察指标
两组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在两组患者出院当天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并根据调查结果将患者分入不同选项中。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均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研究组的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下表。
表1 两组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n/%)

    3.讨论
产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如下:(1)护患关系不佳:护患关系近年来是临床医护工作比较关注的一个方面。若护患关系不佳,则护士与患者也不会有太多的沟通交流,双方若不进行深入、详细的交流,则会导致重点模糊,护理需求不明,护理工作缺乏针对性,继而诱发护理风险。譬如产妇产后与护士缺乏交流,护士无法及时得知产妇的临床症状变化,则会增加产后感染、产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3]。(2)护士综合素养不高:很多护士并未认识到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护理理念的必要性,本身护理责任心不强,缺乏职业道德素养,缺乏安全意识,对产科护理工作不够重视,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导致临床异常现象的发生率偏高,难以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甚至会威胁母婴安全。(3)护理制度不完善:医院未建立完善的护理制度,很多护士只能凭借着自己的经验与掌握的护理技能为产妇展开相应的护理工作。但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工龄不足三年的护士数量逐渐增大,这一部分护士若无明确的护理制度引导,难以为产妇提供完整有效的护理服务。风险管理模式主要是基于循证理念针对临床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各种风险发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有助于减少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助于提高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速疾病转归。
由上可知,明确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制定并实施管理对策,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刘春勤,陶阳.产科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与管理对策[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8):197-198.
[2]杨成菊.产科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与管理对策[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1):10,13.
[3]罗梅.产科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与管理对策[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7,4(21):155,1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