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人下肢骨折术后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10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SAS、SDS、HAMA、HAMD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HAMA、HAMD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HAMA、HAMD评分均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4.0%)显著优于对照组(76.0%),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下肢骨折术后应用心理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老年;下肢骨折;心理护理;应用价值
致使老年下肢骨质有多种因素,因老年人多合并骨质疏松症,使得骨折概率更高。当前临床治疗下肢骨折多采用手术治疗,因患者年龄特殊性,易产生身体应激反应,使患者产生不良情绪,影响治疗效果[1]。基于此,本研究分析老年人下肢骨折术后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7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10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64~74岁,平均(66.4±2.1)岁;住院时间13~24d,平均(20.32±4.33)d;疾病类型:股骨颈骨折20例,股骨干骨折1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0例,其他骨折7例。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64~76岁,平均(66.45±2.33)岁;住院时间13~25d,平均(20.1±4.3)d;疾病类型:股骨颈骨折18例,股骨干骨折1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3例,其他骨折4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有可比性。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书。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内容为:
(1)患者刚入院时会因手术治疗而存在焦虑、恐惧等消极心理,该情况下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交流沟通,掌握患者内心想法,有针对性的制定心理护理方案,稳定患者情绪,提升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对患者的问题耐心给予回复,减少陌生感,加强护患关系,使患者更好的融入门诊部环境[2]。
(2)患者在即将手术前通常会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因此在此期间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十分必要、护理人员应加强健康知识宣教,提高患者对手术的了解程度。如术前注意事项。患者来到门诊部后身体和精神都受到疾病折磨,承担巨大压力,害怕手术失败或无法达到期望标准。为此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及时告知患者手术进展情况,让患者有准备的面对手术治疗。
(3)在术后患者承受疼痛的同时,会担心治疗效果和预后恢复情况,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提前告知手术创伤情况和手术效果,讲解术后疼痛时间,给患者传达积极信息来树立信心,促进患者治疗。护理人员在术后应积极与患者交流,尽可能满足患者要求,耐心回复疑问,用分散注意力等方法缓解患者疼痛。对于手术效果不理想的患者,更要积极鼓励,告知患者未达理想效果原因,争取得到理解,让患者能面对现实,接受后续的治疗。
1.3观察标准
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心理状态;患者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评估。
1.4统计学标准
使用SPSS17.0软件分析,t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用(+s)表示,资料用X2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来表示,(P<0.05)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SDS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结论
下肢骨折是较为常见的骨科疾病,老年患者机体器官功能衰退,且多伴有较多基础性疾病,其机体能力减退,骨密度降低,发生骨折概率较高,严重损害患者身心健康。下肢骨折是下肢残疾最主要的发生原因,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逐年增多[3]。老年群体心理、生理承受能力低于青年人,患者易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其次,患者身体机能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退,且多合并骨质疏松,加之下肢骨折愈合时间长,使患者对自身肢体功能产生担忧,滋生负面情绪[4]。严重的负面情绪极大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因此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十分必要。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SAD、SDS、HAMA、HAMD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4.0%)显著高于对照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心理护理针对患者心理特征,及时准确的给予心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增强患者自信心,改善其焦虑、抑郁的心理问题,提高其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雷燕.综合护理干预对骨伤科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J].心理医生,2017(13).
[2]YinqiuZ.EffectofTargetedPsychologicalNursingInterventiononPostoperativeNursingofTraumaticLowerExtremityFractures%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在创伤性双下肢骨折术后护理中的效果研究[J].双足与保健,2019,000(012):11-12.
[3]白玲,任萍.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人下肢骨折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4):3091-3092.
[4]岳文莉.心理护理对老年骨折患者焦虑情绪与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4,017(003):490-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