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康复护理对预防脊柱骨折术后患者下肢疼痛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研究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4期   作者: 刘倩1 王丽梅2
[导读] 目的探讨脊柱骨折术后患者运用综合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3月~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92例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
        摘要:目的探讨脊柱骨折术后患者运用综合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3月~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92例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综合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脊柱骨折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脊柱骨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综合康复护理,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能够促进骨折康复。
        关键词:综合康复护理;脊柱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住院时间脊柱骨折是临床骨科中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且患者病情多比较严重当前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患者术后需长时间卧床休息,且术后剧烈的疼痛等应激反应的刺激下,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很高,在增加患者痛苦的同时还会影响患者的恢复情况,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因此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改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称为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3月~2019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年龄25~68岁,平均(46.2±12.4)岁,其中19例为女性、27例为男性;观察组年龄26~69岁,平均(46.4±12.5)岁,其中18例为女性、28例为男性。两组的性别、年龄等比较无差异(P>0.05)。
        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综合康复护理,流程如下:(1)术前健康宣教:脊柱骨折手术较为复杂,很多患者并不了解手术流程、手术相关情况,对于手术存在一定的疑惑,甚至存在一定的抗拒心理。因此,术前护士应做好健康宣教,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述脊柱骨折手术的相关知识、治疗效果、注意事项,促使患者配合临床治疗与护理。(2)术前康复护理:为预防患者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护士可以在术前为患者的双下肢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护士还可以进行足底静脉充泵,通过对患者的踝小腿-大腿进行加压,加速患者双下肢静脉血流的速度,促进淤血从患者的静脉排空,并产生搏动性血流。同时,护士可以指导患者家属日常为患者进行双下肢按摩,促进血液虚化,保证血管功能。(3)术后体位护理:手术结束后,指导患者平卧,可适当抬高患者的双下肢,利用重力原理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同时,可以适当的为双下肢进行按摩。定时帮助患者翻身,夜间休息时指导患者穿上防血栓长腿弹力袜。(4)术后康复护理:术后1~7天,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并结合静脉泵进行治疗,督促患者进行收缩锻炼,一天3~4次,一次20~30下。也可以指导患者进行双腿抬高交替锻炼,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逐渐增加锻炼量。术后7天,指导患者进行下肢屈曲锻炼,防止深静脉血栓与肌肉萎缩,锻炼持续到患者下床。(5)功能锻炼:全麻术后6小时后即可进行踝泵训练,局麻回病房后即可进行双下肢活动,具体根据患者情况而定,需先向其讲述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术后机体功能恢复中的作用,引起患者对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视,使患者能够主动积极进行功能锻炼。脊柱骨折患者术后功能训练宜早不宜晚,则需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即先进行屈踝、膝关节外旋和内旋等锻炼,之后逐渐增加抬腿、屈髋屈膝运动,直至恢复能独立行走。(6)疼痛的护理:通过与患者沟通舒缓焦虑情绪,并采取聆听音乐和放空冥想等措施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以缓解患者疼痛,必要时给予患者针对性的镇痛药物,减轻由于疼痛、不良情绪等引起的应激反应带诱发的高凝状态。(7)预防性抗凝治疗的护理:气压治疗,川芎嗪注射液静滴,
术前低盐低脂饮食,多饮水降低血液粘稠度。
        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下肢疼痛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


        4.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的依据。
        二、结果
        2.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两组并发症对比[n(%)]
        
        2.2两组临床指标对比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下肢肿胀度少,且住院时间短,组间对比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2。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三、讨论
        脊柱骨折患者在术后需要长时间卧床休养,再受到手术创伤以及出血等因素的影响,患者机体中的血液流速缓慢,甚至长时间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再者,患者在术后需要长时间俯卧,俯卧时间过长会压迫髂腹股沟,导致下肢血流受阻,从而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统计资料指出,脊柱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大约为70%左右,且患者术后长期卧床、下肢活动量减少等影响了下肢的血液循环,加之长期卧床引起的下肢肌肉萎缩等是此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此外手术操作极易损伤血管,诱发机体出现应激反应,这样会大大减低机体的抗凝功能,使患者血液持续高凝状态,也是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又一原因,对手术效果及预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在脊柱骨折患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有诸多影响因素,以下两点比较常见:①术中对血管造成损伤,增加机体应激反应,使机体抗凝功能下降,血液长时间保持高凝状态;②术后卧床时间长,减少下肢活动,使肌肉出现萎缩,降低静脉血流速度,从而导致深静脉血栓。综合康复护理作为新型的一种护理模式,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可以对患者的不良心态进行纠正,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减少不良行为,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减轻疾病影响。在综合康复护理中,协助患者合理摆放体位,能够减少切口张力,减轻机体疼痛,降低机体应激反应,增强患者免疫功能,避免出现凝血功能,降低肌张力,预防血栓。同时,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指导患者开展循序渐进的功能训练,能够促进机体血液循环,避免出现血栓,并且还能预防肌肉萎缩,恢复脊柱功能。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35%,低于对照组的17.39%,并且与对照组比较,其住院时间短、下肢肿胀度小,这一结果与吴晓妹研究报道一致,说明综合康复护理运用在脊柱骨折患者中效果显著。
        结束语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术后加用了针对性干预、功能锻炼、疼痛护理和抗凝干预,其中针对性干预和功能锻炼可加速下肢静脉血流速度,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疼痛护理和抗凝干预消除了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明显下降,下肢疼痛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参考文献
        [1]吴晓妹.综合康复护理对预防脊柱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33):119-121.2018.
        [2]张斌,姚影珍,张立兴等.脉络宁联合利伐沙班对脊柱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安全性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30):3344-33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