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肠造口 健康教育 心理特点 心理护理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低位直肠癌病人行Miles手术,做永久性结肠造口(人工肛门)是目前公认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我国每年有近10万病人接受此类手术。肠造口改变了原有的排便方式,不仅给病人的生活造成不便,并使其心理上造成极大痛苦。肠造口病人的生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心理康复状态。现将我科28例肠造口病人心理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17年11月~2019年12月我科实施结肠造口术28例,男20例,女8例;年龄40岁~88岁。
2肠造口病人的心理特点 长造口病人受生活习惯、文化程度、家庭、年龄及其对结肠造口认识程度的影响,导致病人心理活动发生复杂的变化。根据这种变化出现的时间,可将其划分为手术前、手术后和康复期三个阶段
2.1手术前心理 癌症本身和需要做肠造口的事实给病人手术前带来一系列的行为的变化。①拒绝接受癌症及要做肠造口的事实,不配合手术治疗,甚至不愿做手术或要求出院;②恐惧、绝望:由于对手术不了解,害怕手术,对术后康复知识的缺乏,加上对癌症和肠造口的恐惧,从而充满了极度的恐惧感和绝望感;③疑虑、焦虑:由于对诊断和手术方式的选择表示怀疑,害怕手术的疼痛,担心手术的安全性、预后及经济上的压力而产生的焦虑心理;④抑郁:认识到做肠造口是必要的选择,但对术后的恢复和将来的生活没有信心,情绪低落、悲观厌世。
2.2手术后心理 手术后到出院的一段时间内,由于排便方式的改变和依赖家人的照顾,病人的心理出现变化。①抑郁:是术后常见反应之一,主要与手术给病人带来的压力和心理出现的变化有关;②烦躁、焦虑:病人初次看到肠造口上外翻的结肠粘膜时,可能会感到害怕、不安、失落、无奈,甚至厌恶自己,情绪波动较大,从而出现烦躁和焦虑。
2.3 康复期心理 这一时期病人可能又回到术前角色,许多事情要自己面对,病人存在严重心理问题。①自卑、自闭:认为自己已残疾,害怕被人厌恶或歧视而封闭自己,因此不愿与他人接触;②依赖:始终认为自己是病人凡是都要依赖别人,对恢复原来的生活缺乏信心,出现退行性行为。
3心理护理 正确的康复治疗和心理护理,能使病人正确对待疾病本身和肠造口带来的各种变化,消除心理障碍,保持情绪的稳定,增强他们与疾病进行斗争和恢复社会活动的信心,提高其生活质量。
3.1术前心理护理 术前指导病人缓解心理压力、稳定情绪是促进肠造口病人术后康复的重要环节。
3.1.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能给病人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气氛和情绪反应,从而使病人减轻对疾病的恐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1.2 相关知识宣教 由于肠造口术引起术后排便方式的改变,对病人的心理和自尊有明显的影响,很多病人不愿接受。因此,护士应告知病人造口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介绍术后适应过程,使其认识到造口术只是将正常的排便渠道由肛门移到腹部,对消化功能影响不大。只要学会正确护理及正确选用造口器材,保持乐观态度,术后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工作。
3.1.3 造口病人探访 向病人介绍经理相同的手术,让术后恢复好的病人与其交谈,以现身说法的形式,让病人亲眼看到造口病人能重返社会,增强病人对手术的信心,从而积极面对现实。
3.2术后心理护理 手术后一段时间内,病人要经历躯体和精神上的痛苦,情绪不稳定,波动很大。当病人手术清醒后,要及时告知手术成功的消息。交代病人及家属术后注意事项,指导病人自我训练,同时深入细致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安慰、支持和鼓励病人。适当的肠造口护理不仅有利于病人的生理康复,而且可促进其心里康复。在术后加强照顾和护理的同时,应适时引导病人参与肠造口的护理。反复向病人及家属示范、讲解、传授肠造口护理的知识和技巧,教会他们选择合适的造口袋,进行正确的更换和护理,做好造口周围皮肤的护理,进行饮食调节等。通过术后心理护理,以消除病人心理上的压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其重返社会的信心。
3.3 康复期的护理 定期随访、咨询:对术后6个月内的肠造口进行每3个月1次的门诊随访,通过面对面交流,针对饮食肠造口护理以及化疗或放疗中出现的一些副反应引起的相应的心理行为变化进行咨询,给予解答、帮助和指导。通过医护人员、病人家属和朋友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做好术前、术后恢复期及康复期的心理护理,可以减轻或消除病人心理上的压力,提高他们重归术前生活和社会活动的信心,提高生理和社会两方面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汪建平 肠造口病人的心里康复-中华护理杂志2019(10)
2彭文岗 直肠癌病人的精神心理治疗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