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4期   作者:李粉玉
[导读] 目的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体会。方法 纳入我院急诊科于2019年1月-12月间收治的6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研究样本,
        【摘要】目的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体会。方法 纳入我院急诊科于2019年1月-12月间收治的6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研究样本,均提供院前急救,总结急诊急救护理要点。结果 6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抢救成功,未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未出现AMI再发情况;患者急诊评估、心电图观察、静脉用药、静脉采血、获得紧急PCI治疗用时均短。结论 AMI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与急诊急救护理工作均需要坚持快速、安全、有效的原则,护理要点包括加强检查、诊断、评估、对症治疗、体征监测、转运管理、心理护理、健康指导等。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并发症;抢救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安全的疾病之一,有研究显示约有50%ST段抬高型AMI患者可在发病后1h内死亡,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律失常,而院前急救是医疗救助系统中的重要举措,是急救过程的首要环节,为AMI患者提供快捷、安全、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可在较大程度上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积极改善疾病预后,对促进病情康复意义重大[1-2]。院前急救流程包括检查、诊断、常规生命体征支持治疗等,院前急救护理质量直接影响急诊抢救质量[3]。纳入我院急诊科于2019年1月-12月间收治的6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研究样本,均提供院前急救,总结急诊急救护理要点,现将本次研究全部内容整理后作以下论述: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急诊科于2019年1月-12月间收治的6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研究样本,其中男性40例、女性21例,年龄范围在45-70岁,平均为(58.2±3.5)岁,梗死部位:前壁33例、下壁18例、侧壁5例、后壁5例;起病至就诊时间最短0.5h,最长2h,平均为(1.1±0.3)h。
        纳入标准[4]:患者症状均表现为典型的胸骨后疼痛、合并濒死感;患者经心电图检查发现2个及以上相邻导联ST段抬高;含服硝酸甘油后症状无法缓解;均为初次发病。
        排除标准:排除沟通障碍者;排除既往心脏病史者;排除肝肾功能异常者。
1.2护理方法
        ①院前急救护理:急诊科护士接到120调度中心急救电话后,记录地点与患者症状,连线指导报警者不要随意搬动患者,保持平卧位,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急救小组工作人员以最快速度出车,提前做好相应准备工作,抵达现场后快速评估患者生命体征情况,进行初步检查与诊断,了解病史,检查患者脉搏、心电图、血压表现,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调整输液速度,提供吸氧干预,避免患者心脏压力过大,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镇痛剂,平稳护送患者进入救护车内,转运期间注意观察患者呼吸道是否通畅,全程心电监护,提前与急诊科联系,做好接诊工作。患者入院后护士主动提供心理疏导,主动关心患者,保持良好的护患沟通,尊重患者及家属,介绍AMI相关知识,促使患者尽快适应医院治疗环境,取得患者信任,消除紧张情绪,提高患者遵医意识。

②急诊急救护理:患者进入急诊后医师快速为患者做深入的检查与诊断,指导患者保持休息,减少心肌耗氧量,维持低流量吸氧,检查心电图结果。重点预防并发症发生,AMI患者发病后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心率下降、心律失常、早搏、心源性休克等,护士警惕并发症早期征象,及时上报医师处理;护士为患者营造温馨舒适的治疗环境,及时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做好转运监测及护理。
2 结果
        6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抢救成功,未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未出现AMI再发情况;患者急诊评估平均用时(1.05±0.09)min、心电图观察平均用时(4.06±0.50)min、静脉用药平均用时(4.58±0.60)min、静脉采血平均用时(5.20±0.33)min、获得紧急PCI治疗平均用时(39.57±2.05)min。
3 讨论
        当前我国现代医院基本配备完善的院前急救系统、急救流程及相关规章制度,且随着现代通讯技术飞速发展,院前急救与急诊抢救工作也在不断发展完善阶段,向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5]。
        文章研究结果显示6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抢救成功,未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未出现AMI再发情况;患者急诊评估平均用时(1.05±0.09)min、心电图观察平均用时(4.06±0.50)min、静脉用药平均用时(4.58±0.60)min、静脉采血平均用时(5.20±0.33)min、获得紧急PCI治疗平均用时(39.57±2.05)min。分析原因发现,急诊科参与院前急救的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与丰富的抢救经验、较强的抢救技能与沟通能力,急诊科接到呼救电话后需要迅速做出反应,快速准备后集合出发,对AMI患者而言,抢救时间直接影响抢救成功率,因此为患者提供高效率、安全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与护理是所有抢救工作的前提[6]。
        综上所述, AMI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与急诊急救护理要点包括加强检查、诊断、评估、对症治疗、体征监测、转运管理、心理护理、健康指导等。
参考文献
[1]赵霞.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33):165-166. [2]刘知江.优化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四川医学,2019,40(9):967-969.
[3]陈佩佩,李晓云,贾亚娟.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15):106-108.
[4]郑佩佩.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应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29):179-182.
[5]张明会.探析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院前急救与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29):173-174.
[6]莫凤兴,莫云弟,邵凤娣, 等.急救一体化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7):2831-28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