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探究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4期   作者:赵国曦
[导读] 目的:探究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方法:抽选200例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在某院进行治疗的儿科患儿为研究对象,
        摘要:目的:探究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方法:抽选200例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在某院进行治疗的儿科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法分为各100例的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儿护理中差错事件的发生情况、护理工作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就不良事件发生率统计对比来看,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护理质量以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对比来看,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护理干预中明确护理风险因素,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护理方案对于护理质量的提升,以及患儿治疗中安全性的保证均有非常显著的作用,值得全方位推广应用。
        关键词:儿科;护理风险因素;防范措施;综合护理
        引言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全面生活和医疗水平逐步提升,广大患者对医疗机构医护治疗提出更高要求,特别是儿科科室由于患儿普遍年龄偏小,缺乏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再加上用药特殊性等因素,相较于成人科室产生护理纠纷的可能性更大。一旦发生严重护理纠纷事件,除了对医疗工作秩序产生扰乱之外,还极大的威胁护患双方关系。本文从当下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入手,分析了风险的影响因素,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措施。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200例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儿科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法分为各100例的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男女占比59:41,年龄跨度8个月-10岁,平均(4.91±1.53)岁。研究组男女占比66:34,年龄跨度8个月-11岁,平均(5.14±1.65)岁。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经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按照常规护理要求为患儿开展各项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加强对各类风险事件的防范控制,
        1.2.1风险因素
        (1)护理记录不全,护理人员对护理记录登记不完整、不及时、不准确,记录潦草。(2)护理质量不过关,护理态度不好,护理操作不熟练,如穿刺技术不过关,药液更换不及时。(3)意外事件,患儿坠床、跌倒、烫伤、碰伤、输液反应等。(4)用药问题,标本送检、输液问题。(5)感染问题,由于对医疗器械、空气、地面清洁消毒不及时,或者医疗废物回收不及时,导致患儿交叉感染。
        1.2.2安全防范措施
        (1)建立健全各类管理制度,根据临床治疗中常见的风险事件,完善管理措施,确保各项管理措施落实到实处,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相关管理培训,确保各项制度能够严格执行的护理工作中,加强对打错针、发错药等不良事件的管理和处理。(2)重视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培训,护理人员参与到职业技能培训中,能够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员本身的工作能力及职业水平,这也是其中一种有效途径。医院各科室应定期对护理工作者进行岗位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技能和专业技能,防止被护理的风险。(3)严控药物使用,最为常见的护理风险就是药物使用风险,降低护理风险,就必须要严控药物的使用,保证用药安全,护理人员要加强在用药方面的知识储备,更好的掌握药理知识,保证安全用药量,牢记注意事项。

(4)加强家属住院期间健康宣教,能纠正家属照顾患儿不正确的理念与行为,促进家属对患儿疾病认知盲区的开拓,规范病区管理的同时提高患儿出院后的家庭自我护理能力。(5)提升对护患沟通的重视要求,护理人员需及时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避免因工作量大或工作过于繁杂,导致影响护理工作质量,如患者家属向咨询问题需要积极耐心地进行讲解,不可表现出不耐烦或者忽视家长问题的情况,尽可能提升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各类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来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主要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用χ2检验,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研究组100例患者治疗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如下:护理纠纷1例,检查延误2例,存在护理漏洞1例,合计4例,总发生率为4.00%,对照组100例患者治疗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如下:护理纠纷3例,检查延误7例,存在护理漏洞2例,合计12例,总发生率为12.00%,两组患儿就不良事件发生率统计对比来看,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比较两组患儿护理质量以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
        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为(97.62±1.37)分,对照组为(80.25±1.16)分,经计算t=96.762,P=0.000;研究组满意度评分评分为(98.43±0.91)分,对照组为(87.48±1.62)分,经计算t=58.932,P=0.000;两组患儿护理质量以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对比来看,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衡量一个医院的综合服务水平,临床护理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儿科作为医院的特殊科室,患儿年龄小、自我保护意识低、自控力差、配合度差等增加了护理难度和护理风险,容易产生护患纠纷,降低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因此,在整个儿科护理中,应该分析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以及实施可行性的安全防范措施,提高护理满意度、控制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一般护理风险因素有护理记录不全、护理质量不过关、护理意外事件频发、用药问题和感染问题,这些因素导致护理风险的增多,尤其是护理意外和用药问题,这些都关系着患儿的生命健康,应该特别重视。本次研究中,两组患儿就不良事件发生率统计对比来看,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护理质量以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对比来看,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明确儿科患者护理中风险事件类型,完善先关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患儿护理中差错事件的预防效果显著,且能够提升临床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综上所述,儿科护理干预中明确护理风险因素,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护理方案对于护理质量的提升,以及患儿治疗中安全性的保证均有非常显著的作用,值得全方位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田玉丽.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及应对措施[J].中国校医,2017831(10):789-789.
        [2]李潇佳.新生儿室潜在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8,4(1):173-176.
        [3]刘芳.肿瘤内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J].2018,11(2):17-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