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影响精神科住院患者住院过程中的系列相关护理工作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制定相关的护理策略,并分析其在临床工作中起到的作用。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需要住院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取针对所分析的护理风险因素而制定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采取精神科科内常规的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得到了显著的控制,较对照组有明显的下降。且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整个的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升。结论针对精神科住院患者护理风险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护理策略,可以起到很好的降低精神科住院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改善了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
关键词:精神科患者;护理风险;不良事件
引 言: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和压力的增加,精神卫生问题已经成为公共卫生问题[1]。精神疾病包括抑郁、精神分裂症及情感障碍等疾病。精神疾病患者多伴有思维、情感和行为异常,部分患者出现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易出现自杀、暴力、坠床、跌倒、外走等风险,大多数患者不配合治疗,增加护理风险[2-3]。精神科疾病护理难度大,护理工作任务繁重,但精神疾病护理干预对患者生命安全有重要意义。常规护理中护理人员完成医嘱,在护理中没有充分发挥能动性、自主性,不能保证护理质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科护理的要求也随之提高[4]。通过护理风险评估可分析患者存在的潜在风险,结合存在的风险,寻找积极的防范措施。本研究对我院精神科收治患者分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精神科住院患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
我院于2018~2019年收治的需要进行有效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200例,为本次临床实践研究对象。所选患者中,原发性精神疾病患者占68例,外伤因素所致的精神疾病患者占52例,因相关环境因素所刺激产生的精神疾病患者占80例。所有患者的年龄在38~82岁,平均67.24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之间的精神疾病严重程度、自伤或者致他伤的发生例数、患者的自我意识状态、性别比例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监督患者用药,按时为患者提供药物,开展病房巡视工作。实验组给予风险评估,主要措施如下[5]。患者入院即对患者开展自杀、暴力行为、外走、跌倒、噎食等风险评估,评估应用3级评分法,入院当班护士评估1次,评估为高风险患者由质控护士进行第2次评估,再次评估为高风险患者由护士长进行第3次评估,护士长确定高危人员。患者住院期开展动态评估,高风险患者前3d每日进行评估,连续评估3d后改为每7天评估1次,直至降为低风险。实验组给予护理风险干预,主要包括。①正确应用警示标识:护理风险高危患者做好警示记录,保证护理人员快速判断风险类型加强观察防范。②加强高危风险干预:高危风险患者置于同区域病房,全天候监护,加强交接班工作,值班护士加强安全检查,通过心理疏导,掌握患者心理变化,患者出现明显攻击行为,伴有高攻击风险,结合患者实际应用保护性约束。为患者营造安全住院环境,在同患者接触过程中注重方式,满足患者合理需求,在护理中避免激惹患者。③加强应急预案培训和演练:按照评估结果总结患者可能出现风险制定应急预案,制定自杀、暴力攻击、跌倒风险,科室每3个月进行组织培训,定期组织考核,将考核结果计入考评,针对在演练中存在的不足,及时进行处理,保证在出现问题时可以正确应对。制定风险计划,提高护理工作对护理风险识别,建立健全风险识别制度,正确识别护理风险因素,做好预防措施,完善护理流程,护理风险预案,规范护理流程,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④加强对各个环节风险分析:分析薄弱环节,做好防范措施,识别风险因素。⑤建立安全质量控制体系:检查核心制度落实和工作流程,发现问题及时防范。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提高护理人员安全培训意识,定期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能力。
干预3个月后进行评估。
1.3疗效判定
两组护理方法的具体评定,按照护理工作过程中,两组所发生的护理差错事件,以及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来综合进行。
1.4数据处理
两组临床对比实验所产生的所有数据,均利用SPSS20.0进行数据的处理归类以及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最后的临床实际对比发现,采取针对相关风险因素所制定的护理策略的观察组患者,其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率较采取常规护理方法的对照组明显下降。同时,在患者对于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评价上,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n(%)]
组别 例数 护理差错事件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 100 3(3) 99(99)
对照组 100 20(20) 78(78)
P <0.05 <0.05
3.讨论
精神科患者由于精神异常,对于正常的生活缺乏足够认识,因而导致一系列容易发生自身伤害以及伤害他人的行为。尤其在患者整个的住院治疗期间,如果不能够采取一定的措施去防止此类事情的发生,会极大影响整体医患关系的和谐[6]。而精神科患者或多或少会存在心理上的认知障碍,这也对患者治疗期间的保护产生了影响。因此,需要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采取针对于患者心理状态的有效护理措施。精神科患者为一类较特殊的群体,影响其安全的因素也较多。为此,制定针对于精神科患者的有效护理策略,应该首先对于相关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后制定针对性措施。在整体的护理对策中,我们增加了对于预案的演练以及分析、安全教育以及相关知识培训、对于患者的深层次交流等。而根据我们实际的研究发现,采取针对有效风险分析后相关护理策略的观察组患者,整个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为3%,较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对照组的20%有明显的下降。且患者对于治疗的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9%,较对照组的78%明显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精神科住院患者护理风险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护理策略,可以起到很好地降低精神科住院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改善了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玉秀.基于HACCP的精神科高危患者护理风险评估汇总表的设计与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8):2611-2614.
[2] 马贺.精神科康复病房的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风险管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13):1101-1102.
[3] 苏丽英.精神科开放式病房实施风险管理的护理实践及效果[J].医药前沿,2018,25(14):2149-2150
[4] 潘攀.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风险管理措施探讨[J].养生保健指南,2018,23(41):420-421.
[5] 徐金诺,赵慧慧.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饮食保健,2018,33(14):7281-7282.
[6] 吕芳.风险管理对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的作用[J].医学美学美容,2018,8(10):2101-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