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治疗是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大气压和液体静压的物理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药物由静脉运输入体内,融入血液并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病灶,达到治疗效果。但在静脉治疗期间,患者因药物因素、细菌感染因素、护理人员专业能力因素等情况导致患者行静脉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出现,包括静脉炎、感染、皮疹、穿刺处血肿等,增加临床治疗难度,患者不适情况明显,为改善静脉治疗患者临床症状,需进行安全管理静脉治疗,提高静脉治疗规范性和安全性。
根据静脉治疗的注射内容和治疗作用,可分为四类,第一类为药物治疗,如抗生素药物治疗,能够快速作用于患者病症,达到抗菌效果;第二类为水分及电解质补给,能够纠正患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情况,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第三类为血液补给,主要是针对大出血、休克昏迷患者,能够增加循环血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水平;第四类为营养物质供给,如葡萄糖溶液、蛋白质溶液,能够提高患者机体营养水平,促进组织修复,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针对不同注射内容,临床护理措施不同,输液部位不同,安全隐患也不同,因此,针对静脉治疗临床需给予针对性操作规范,以改善静脉治疗安全性。随着静脉治疗在临床治疗范围越来越广,2009年由中华护理学会静脉输液护理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用于规范临床静脉注射治疗操作。规范化静脉治疗操作也逐渐被临床医学工作者认可。
目前,静脉治疗临床常见安全问题包括感染、滴速过快、药物过量、医源性疾病增多,其中感染主要与医院环境、静脉注射无菌操作、穿刺导管质量有关;滴速过快容易导致患者穿刺部位不耐受,出现静脉炎、皮疹等不良反应,严重者威胁患者生命健康;药物过量容易导致患者血液循环符合过重,出现电解质失衡情况;医源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静脉治疗并发症情况,增加临床治疗难度。因此,在静脉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除了掌握常规护理技术操作,还需要提高操作质量,在治疗期间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患者临床治疗下效果,达到静脉治疗的目的。
静脉治疗前首先需要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患者年龄、病情发展、治疗依从性、静脉血管情况、药物耐受情况、生活自理情况,合理分析患者静脉注射药物和剂量,提高静脉治疗安全性。
如针对老年慢性疾病患者,需长时间静脉注射治疗,患者血管脆性较大,在选择静脉注射治疗时常选择活动范围小手部静脉,看清走行摸清静脉深浅和粗细,并采用留置针治疗,能够避免脱针、血管刺破等情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在穿刺时需要避免皮肤表面创口、渗液部位,能够降低患者感染情况。
静脉治疗期间需要做到无菌管理,包括医护人员手卫生管理、无菌器械管理、无菌药液管理、皮肤消毒管理、环境管理等,据相关研究表明,医务人员手表面带菌率为100%,其中G-杆菌携带率约为30%,在医护人员手卫生管理中,医护人员行静脉注射前需进行六步洗手法。同时,静脉注射期间导致护理人员手上沾有药液,血液情况,须立即采用抗菌皂液进行清洗,避免职业暴露;在穿刺器具的选择上,医务人员需要保证器械的无菌性、器械使用安全性、器械对患者静脉损伤情况,提高器具使用安全性。如针对静脉治疗患者,穿刺期间若针头出现弯曲,折断情况,需及时更换针头,并将不合格针头放入锐器盒,提高穿刺成功率;在静脉注射药物配置中,护理人员需控制药物配置时间,据相关文献报道,药液配制后静放3-5h,药液中细菌对数增长,药液治疗安全性降低。因此,在无菌药液配置管理中要求,药液配制后,放置时间需小于两小时,且在药液配置期间,需要控制针头插入角度、次数,注射前需对药液瓶表面消毒,以提高药液使用质量;在皮肤消毒管理中,主要是在注射治疗前,进行静脉血管周围的皮肤消毒措施,多采用乙醇、碘酊、氯己定等喷雾作为消毒药物,在使用期间,需控制消毒药物使用时间和使用方法,药物通常使用时间低于7d,消毒范围需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周围4cm皮肤进行环形消毒,待消毒药剂风干后进行局部穿刺;环境管理是指患者在治疗期间,需做好医院环境护理,不仅能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改善患者治疗舒适度,还可以降低医院交叉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临床治疗安全性。
为不断推进临床静脉治疗安全性管理措施,医院感染科人员需采用PDCA管理模式,针对国内外相关静脉注射操作规范措施,制定并实施适合我院发展的静脉治疗安全管理规范,定期进行安全管理和临床护理工作培训,提高医护人员临床操作规范性。同时,管理部门需要不定期考察医护人员临床操作规范性,并记录静脉注射中存在的问题,包括静脉注射操作问题、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等内容,通过分析、讨论、实践方案,完善临床静脉治疗措施,在工作会议中明确指出,促进医护人员专业能力提高,不断提高静脉注射安全性,以改善患者预后质量。
综上所述,静脉治疗是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方法,但在治疗期间安全隐患发生率较高,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增加临床治疗负担。在静脉治疗安全性管理中,需要采用PDCA管理模式,指导医护人员不断学习静脉治疗规范性操作,改进临床不良操作情况,降低患者不良反应情况,以提高静脉治疗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