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医院就诊中,往往会首先做血液检查,而最为基础的血液检验便是血常规检验。但是我们在血常规检验的过程中,并不知道血常规检验的具体意义。血常规中含有众多的指标,其意义又是什么呢?
1、 血液检验的意义
血液广义上被定义为一种包含液体和细胞的结缔组织,细胞含有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液体则是指大量水分与一些化学成分,比如蛋白质、无机盐等。人的身体中,血液会有规律的、系统性的循环,会流经全身各处,和各个组织器官的联系极为密切,再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和连接,使机体成为一个整体,保证机体生理活动正常。所以,能够造成血液病变的,不仅含有造血系统疾病,且包含了机体局部或者全身性的病变,可能会使血液成分改变、质量改变。血液检验不仅能够为各类血液系统疾病诊断提供依据,对于其他系统的疾病也有着重要意义,这也使得血液检验在临床诊断中应用广泛。
2、血常规检验的意义
在临床中,血液检验主要包含血细胞形态、数量检验;出血型疾病、贫血检验;配血、血型试验等。在临床检验中,使用最多的还在于血液检验、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分类计数等数项内容,也就是常说的血常规检验。血常规检验的意义在于掌握病人:是否健康及贫血;血液中疾病的反映;机体抵抗力。总体而言,血常规是为了深入检查进行初步的资料分析、疑似疾病排除,对于病情诊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种意义:
2.1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计数
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对血液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情况进行观察,能够掌握患者贫血存在与否。贫血与计数存在着正向关系,也就是计数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患者就处在了贫血状态。血红蛋白平均浓度、红细胞体积的观察中,能够使患者贫血情况更为明确,确认其是否是正细胞贫血或巨细胞贫血、小细胞贫血。在血红蛋白计数中,如果数值超过160g/L,则水命血液存在血红蛋白增高症或血液浓缩的情况出现。
2.2 白细胞检验
血液中的白细胞是人体体内的护卫,能够将侵入体内的病毒和细菌灭杀,以此使人体具有免疫力和抵抗力。因此,如果患者出现了细菌感染或者病毒感染导致疾病发生,那么白细胞也一定是在异常状态中的,因此白细胞检测能够利于疾病查探。
检验中若是白细胞计数超过(30~50)×109g/L,那么患者就具有严重型的贫血问题,需要提升重视程度,并做好有关检查,进而明确贫血原由。若是白细胞数量降低,低于4×109g/L的情况下,检查者可能受到了放射线影响或化学中毒、病毒感染等影响,需要进一步进行检查。白细胞主要由淋巴细胞、中性白细胞、嗜酸白细胞构成,淋巴细胞数量提升可能是机体出现慢性疾病或者病毒感染,中性百宝数量提升则机体有感染问题,嗜酸白细胞数量提升则可能机体发生过敏症状,比如过敏性炎症。
2.3 血小板检验
在血常规中,血小板是较为重要的,若是其发生减小的情况,则可能发生出血问题,比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而其增多的情况下,血液高凝,会有较大概率发生血栓。血小板的主要功能为凝血,在出现伤口时迅速凝血,减少血液的流出。除了上述状况,血小板高于正常值,但相对增加不多,一般时感冒或者其他轻微疾病,只要在疾病康复后就会恢复,血栓情况是指血小板计数超过了600×10?g/L。血小板发生了明显的减少,则说明了机体存在凝血功能性问题,比如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等,要及时的采取治疗措施,预防疾病进一步发展。
2.4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
进行外周血细胞形态的观察中主要包含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的形态检验。患者身体患病的情况下,此类细胞会相应的发生改变。通过血常规检验,能够明确此类细胞发生了怎样的改变。细胞发生变化的情况也可能是非疾病自身原因,也有可能使得患者摄入抗生素一类的药物。此外,通过形态检验,往往能够使疾病状况得到真实反映。
3、血常规检验中的注意事项
为了保证检查的准确性,我们在进行检查前和检查中还要做好相应的准备,比如空腹检查、检查前夜清淡饮食、抗生素服用状况等,检查完成后医生在询问日常生活状况,人员也要如实回答,避免使医生判断受到扰乱。同时,在面临可能发生的重大疾病,患者要保持心理稳定,理性分析疾病中症状,并与自身进行对照。如发生重大疾病,建议复诊,避免误诊的情况出现。
血常规是为了临床诊断提升血液的常规指标,血液在机体中无处不在,因此其提供的疾病诊断指导价值是相对较大的,能够使医生有效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是否存在造血障碍、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慢性疾病、贫血等。通过准确的诊断,为治疗提供可靠的基础,为患者的疾病治疗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