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评估消毒供应中心噪声与听力损伤风险关系,提出防护措施。方法:对不同性别、工龄、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纯音气导听阈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工龄越长,听力损伤风险越大(P<0.01);不同岗位之间听阈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噪声存在听力损伤风险,应针对噪声源、传播介质、接受者三个方面进行防治,以降低职业危害。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噪声;听力损伤;防护消毒供应中心
噪声以空气动力性、机械性、电磁性等噪声为主。大量研究表明,噪声暴露导致的噪声性听力损失易感性可能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本文以环境因素噪声现场测量、接触者纯音气导听阈得出听力损伤风险关系,为噪声的危害评估、预测和完善职业防护措施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总建筑面积近414m2。查检设备科室超声清洗机2台、酸化水机1台、纯水机1台、全自动清洗机1台、器械干燥柜1台、气枪3台、高温锅2台、低温灭菌器2台、打气泵2台、消毒机2台、封口机1台。电脑5台、打印机3台、微波炉1台、还有2台蒸发器。噪声接触人员11名。严格准入条件:排除耳部疾患和耳毒性用药史者;近1个月无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病史;未使用护听器等保护装置。
1.2噪声现场测量
根据AQ/T4269-2015《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规范》和GBZ/T189.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八部分:噪声》,采用3MSoundproSE1/10ctaveRTA频谱声级计进行设备噪声布点和采样。实际接触噪声剂量按照GB/T14366-93《声学职业噪声测量与噪声引起的听力损伤评价》测量,设备为CK162B积分型精密声级计(英国Cirrus)。
1.3听力检测
按照GBZ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声学纯音气导听阈测定》规范,于2018年7月3日—13日由院本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纯音测听室的两名主管技师进行统一听力检测。所有受检工作人员体检时间均为脱离工作岗位48h以上,采用丹麦国际听力A723h.AZ29型听力计及上海声诺标准测听室,测定7个频率(0.25,0.5,1.0,2.0,3.0,4.0,8.0khz)的纯音气导听阈。严格准入条件:基础听力0.5~6.0kHz,各频率听阈≤25dB(HL)。由该院具有职业病诊断资质的医疗集体根据GBZ49-2014职业性噪声聋标准诊断。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对男女性别的异常率差异得出P值;检验得出95%C1工龄与听力损伤风险关系;根据Pearson2检验不同岗位听阈测试结果的差异得出P值。
2结果
2.1设备噪声
科室超声清洗机2台、酸化水机1台、纯水机1台、全自动清洗机1台、器械干燥柜1台、气枪3台、高温锅2台、低温灭菌器2台、打气泵2台、消毒机2台、封口机1台。电脑5台、打印机3台、微波炉1台、还有2台蒸发器。
表1 设备噪声值
.png)
2.2环境噪声值
去污区、检查包装和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的环境噪声值分别为(87±3)dBA,(82±2)dBA,(62±3)dBA。
2.3听力检测
接受纯音听阈测试11例,异常1例(占10.3%)。男性的听力受损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1.76,P<0.01);得出10年以上工龄听力损伤的发生率是1年以下工龄的1.4倍[P<0.05,OR(95%C1)为1.4(1.14~1.73)],认为工龄越长,听力损伤风险越大(P<0.01);经Fisher检验,不同岗位听阈测试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
3防护
3.1声源控制
噪声指数最高的压力气枪目前主要应用于口腔科手机设备的干燥作业。经调查国内普遍采取手工干燥模式。按照WS310.2-2016《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要求,以每日100支计算,清洗、消毒、注油各步骤后压力气枪用于干燥的接触时间为9000S。因此设计研发机械干燥箱(实用新型专利号:201920074806.3),经实验噪声接触剂量降至(28±3)dBA,噪声接触时间仅为1080s。
3.2传播介质的控制噪声
传播介质的控制包括采用吸声、隔声、消声和阻尼技术等将声能转化。在目前建筑上改进双层隔声门窗隔绝空气,减少声能量的传播;排气扇上安装消声器;室内的壁面、防火墙的内壁增加吸声材料,消除声波带来的混响效应;压缩泵移至室外等。对新院消毒供应中心标准化布局优先考虑噪声的衰减距离,因建成后较难调整。
3.3接受者保护实例
研发消毒供应专业护听器(实用新型专利号:201821403047.2),经声衰减性能测试其在频率0.25,0.5,1.0,20kHz的声衰减值分别为10,15,20,25,25dBA,具有抗噪性、舒适性、耐用性等特点,符合GB/T23466-2009《护听器的选择》标准,又可达到去污区清洗过程中血液、体液、化学消毒剂等污染外耳部位的防护标准。
4讨论
国内外大量文献显示:噪声可引起听觉器官产生耳鸣、听阈移位等不可逆的听力损伤;此外还可引起头痛、心悸、血压升高、恶心、注意力不集中,增加工作差错的风险;诱发女性生理机能紊乱,引起流产、早产等。本研究显示:消毒供应中心噪声与听力损伤风险存在关系,开展重点人群的听力保护、控制N1HL环境易感因素已越来越得到管理者的关注。环境因素研究主要集中在暴露强度和暴露时间上,此外还有年龄、吸烟、饮酒、苯类有机溶剂等危险因素。因此,借鉴工业噪声管理模式,构建消毒供应、预防保健科、耳内科、职业病科、后勤处等多学科噪声管理团队,建立完善的噪声防控机制(执行、指导、体检、督查、保障、评价等),创新消毒供应中心噪声传播的控制,制订噪声防护标准化,开展噪声接触人员定期听力体检等是降低N1HL发生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郭桂梅,邓欢忠,韦献革,等.噪声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J].职业与健康,2016,32(1):713-716.
[2]田立美,金仲品.医院消毒供应室噪声污染对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及其预防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7):263-264.
[3]李嘉辉,陶志民,王致.职业性噪声暴露对听力和高血压的影响[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7,30(1):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