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偏头痛治疗中中医内科治疗的相关方法以及效果。方法:选择136名患者来参与此次研究,均属于偏头痛患者,在2017年12月到2019年3月间,患者选择本院来进行诊治。按照统计学方法来开展科学分组,共分为两组,分别以西医常规治疗、中医内科方法来开展治疗,并作为对照组和中医组,然后评估和统计所有患者在接受相应的治疗后,具体治疗的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产生情况,进而比较不同方法的效果。结果: 分析评估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后偏头痛患者的治疗效果,采用中医治疗的患者中,3名患者经评估治疗无效,有效人数65人,有效率为95.59%,对照组有效人数54人,有效率为79.41%;不良反应情况,中医组发生率为2.94%,对照组为7.35%。所以,研究组所采用方法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更强,且P<0.05,数据的差异性在统计学中具备意义。结论:偏头痛可以通过中医内科方法来开展切实有效的治疗,这对于提高治疗效果,保证患者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中医内科;偏头痛;临床;效果分析
偏头痛在本质上是由于患者神经血管方面存在问题所引起的相关症状。并且该病症存在周期性,在患者发病时会存在严重疼痛,不利于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甚至还有可能导致患者产生抑郁、烦躁等多种不良情绪[1]。虽然通过需要来进行止痛能够获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其在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然而中医所采用的辨证施治,能够从根本上分析偏头痛患者的病因,进而开展切实有效的治疗,减少或者消除病症所带来的不良影响[2]。所以文章围绕中医治疗展开了下述研究,以期为偏头痛治疗水平的提高作出借鉴。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2月到2019年3月间的患者来参与此次研究,从中筛选136名偏头痛患者,按照统计学方法来开展科学分组,分为两组,分别以西医常规治疗、中医内科方法来开展治疗,并作为对照组和中医组。前一组中,男性32人,女性36人,人均年龄(41.96±3.75)岁;后一组,男女各34人,人均年龄(43.09±2.76)岁。依据统计学方法对上述一般资料所对应的P值展开计算,P>0.05,说明上述资料的差异性在统计学中不具备意义。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为患者服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每天2次,每次10毫克。中医组:结合中医诊断结果为患者提供不同治疗方法。(1)肝郁气滞型。所以患者多数会存在胸闷、口苦等情况,对于此类患者可以采用柴胡疏肝散、通窍解郁汤等来进行加减治疗;(2)肝肾阴虚型。此类患者会出现耳聋耳鸣、腰膝酸软、失眠情况,对于此类患者多采用通效益阴汤、杞菊地黄丸等来开展治疗[3];(3)风阳上扰型。这类患者在发病时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头痛和眩晕,同时还存在耳鸣、口苦等其他情况,一般会采用天麻钩藤汤加减来进行治疗;(4)瘀阻脑络型。此类患者的发病间隔相对较短,并且会出现锥刺状的疼痛,一般都会采用血府逐瘀汤、通窍活血汤等舒筋活络的方剂来进行治疗。所有患者都经过两个月治疗,然后来评估相关指标。
1.3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其中不存在复发,症状显著消失的属于显效;症状得到缓解的属于有效;效果不明显或者恶化的属于无效。(2)不良情况主要包括嗜睡、恶心呕吐、体重增加等。
1.4统计学方法
各项数据的分析处理都需要利用SPSS21.0软件来完成的,数据在处理完成后按照(±s)和n%的形式来进行表示,用X2和t来进行检验。只有在P<0.05的情况下,才能够说明数据的差异在统计学中具备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分析评估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后偏头痛患者的治疗效果,采用中医治疗的患者中,3名患者经评估治疗无效,有效人数65人,有效率为95.59%;对照组患者经过同等标准评估,有效人数54人,有效率为79.41%。对比可见,中医治疗所能够创造更好的效果,有助于临床治疗水平的提升,且P<0.05,数据的差异性在统计学中具备意义,具体数据可以参考表1。
表1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较(n%)
采集两组患者在治疗中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中医组发生率为2.94%,对照组为7.35%,其分别出现例数为2例和7例,具体数据可以参考表2,且P<0.05,数据的差异性在统计学中具备意义。因此,偏头痛治疗中,中医治疗的安全性更高,风险更低。
表2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n%)
3讨论
偏头痛属于非常高发,并且对人们影响非常大的一种神经性血管疾病,其发病原因非常多,比如家族遗传、患者自身情绪波动剧烈变化、失眠、疲劳、不良环境刺激等等。该类疾病在发病时,患者会出现极其严重的头痛,而且还会兼有眩晕、耳鸣等其他不良情况,并且该类疾病会对患者的睡眠带来非常大影响,致使患者出现精力不足、抑郁烦躁等多种不良情绪,进而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4]。然而该疾病的治疗难度非常大,虽然经过治疗,但是复发率依然会较高,在临床西药治疗是最为普遍和常见的,比如本研究所采用的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其作为钙离子拮抗剂,在进入患者体内后,会作用于脑血管平滑肌特异受体,进而抑制前列腺素引起的血管吸收,这样就可以缓解患者头部疼痛,但是该药物需要长期服用,不具备根治效果,同时还会使患者存在嗜睡、恶心呕吐等相关不良情况[5],治疗效果相对有限。而中医作为传统医学,在偏头痛方面已经有了非常多的研究,留下了大量资料和治疗方法,在中医辨证施治中,偏头痛患者能够分为多种不同类型,比如肝郁气滞型,此类患者主要从通窍、补阴方面入手来开展治疗,常用方剂有通肝解郁汤、柴胡疏肝散等等,再者如肝肾阴虚型、瘀阻脑络型等等,不同偏头痛患者在根源上的病因及病症机制都是有所区别的,中医通过辩证分析,对患者采用不同的方剂来进行治疗,所能起到的治疗效果会更加良好,并且也不会存在较大的副作用和耐药性。在本次研究中,在应用中医治疗方法后,中医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5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而对照组的这两项指标分别为79.41%和7.35%,采用中医治疗的有效率要高于常规西药治疗,而不良反应情况方面则显著低于对照组,且P<0.05,数据的差异性在统计学中具备意义。
综上所述,中医内科治疗方法具备非常好的实用性及有效性,能够为偏头痛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好的途径和方法,应用推广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苏振东.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体会探讨[J].心理医生,2018,21(7):72-73.
[2]庄志东.中医内科分型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J].饮食保健,2018,30(24):102-103.
[3]石鑫.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8,27(30):361.
[4]陈官华.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J].中医临床观察,2011,3(7):157-158.
[5]王忠志.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50例疗效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8):658-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