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中的沟通技巧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6期   作者:李甜
[导读] 如今,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了临床护理中的基础性工作
        摘要:如今,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了临床护理中的基础性工作,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更好的治疗和防范疾病,对临床治疗起重要的辅助性作用。达到有效的健康教育目的,掌握护患沟通的技巧十分重要。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护患沟通往往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本文将介绍影响护患沟通的常见因素,介绍一些基本的健康教育沟通技巧。
        关键词:健康教育:沟通技巧;护患沟通
        引言:
        当代人的身体素质下降,患病率升高,主要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因此,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往往需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过程涉及到护理人员与患者的直接沟通,而由于患者正处于异常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下,必须采用特殊的沟通技巧,否则将使健康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1.健康教育中影响护患沟通的主要因素
1.1环境因素
        在不同的环境下,人的心理状态和情绪也是不同的。在医院中接受治疗的患者,本身已经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再加上医院环境的陌生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这时候如果护理人员在昏暗、阴冷、温度较低的环境中与患者沟通。是不利于患者积极接受,并获取有效信息的,但是如果改为在温暖、明亮、温馨的环境中沟通,效果则会事半功倍。
1.2患者个人因素
        影响护患沟通的患者个人因素有很多,首先是患者的智力发育水平,比如一些患有脑部疾病或精神疾病的患者是无法与护理人员正常沟通的。其次是患者的文化水平和职业,文化水平较低的患者,往往不能在沟通中理解一些专业术语,存在一定的沟通障碍。另外还有患者的生理因素,有些患者由于疾病而出现了听力障碍和语言障碍,或者处于巨大的病痛折磨下,无法正常与人沟通。最后是患者的心理因素,疾病往往会使病人变得容易暴怒,缺乏耐心,情绪容易激动,无法静下心来与护理人员沟通,更不愿听从健康教育。
1.3护理人员因素
        健康教育的成果如何,与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和个人态度等也有直接关系,如今一些护理工作者在工作中对待患者缺乏耐心,态度冷漠,在与患者沟通时无法给予病人安全感和信赖感,甚至会引起病人的愤怒情绪。或者是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大量使用一些敏感字眼,夸大其词,导致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增强,对患者病情的恢复反而起到了反作用。不良的沟通还体现在护理人员的表情、语气、声调等方面,因为患者在患病期间处于特殊的情绪状态下,更在意这些细节,因此任何一点护患沟通的问题都可能影响患者与护理人员良好关系的建立[1]。
2.健康教育中的沟通技巧
2.1营造良好的沟通环境
        良好的沟通环境对成功的健康教育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这应该成为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的必要前提,因此每一次的健康教育都应该选择最佳的场所和时机。应选择白天,病房里光线充足时,与患者展开一次耐心的谈话,如果健康教育的内容涉及到隐私,应该尽量与患者单独交谈。如此也便于患者随时发泄情绪。为避免病人处于紧张状态,可在谈话时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营造轻松的氛围。谈话室内不要紧闭门窗,保持空气流通和光线充足,在这种环境中病人往往更容易卸下防备,主动倾吐自己的心声。


2.2根据患者需求处理沟通语言
        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之前,要首先熟悉病人的个人资料,了解其文化背景、职业以及病情信息等,结合这些信息对健康教育的内容和语言进行特殊处理。比如对于文化水平较低,年龄较高的患者,就要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不使用专业词汇。对于年龄较大,出现听力障碍或者听力受损的患者适当提高音量,并搭配一些肢体动作解释,而对于文化水平较高的患者,健康教育要尽量做到精准高效,突出重点,避免拖沓,以免引起患者厌烦。在交流过程中,保持亲切的语调,控制好音调、语速,保持表情和动作端庄。避免机械的背诵,令患者产生不信任感。
2.3保持对患者的尊重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期间,要始终表现出对患者的高度尊重,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始终耐心解答,不冷漠、不厌烦,不使用不当词汇,在交谈过程中给患者留出充足的反应和表达时间,促进双方沟通,而不是单向表达。不大声呵斥患者,不使用质问、命令的口吻与患者对话,在患者说话时耐心倾听,保持目光注视,不转移注意力或做出不耐烦的表现,要表示自己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在患者说话期间不打断,不争论。沟通期间,使用礼貌用语,如“请问”,“您”,“可以吗?”这样的语言,使患者感受到充分的尊重[2]。
2.4使用非语言技巧
        沟通不仅要使用语言技巧,还有一些非语言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非语言沟通技巧主要指一些肢体上的动作和面部表情,通过这些细节也能充分表现出护理人员的态度和尊重。人的情绪是可以通过面部肌肉的变化来表现出来的,控制好面部表情,保持微笑,能够令患者产生亲切感,更愿意与护理人员敞开心扉的沟通,有时候一个温暖坚定的眼神,就是患者坚持治疗下去的莫大动力。在肢体动作上,需要针对不同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来选择沟通时候的肢体接触方式,比如对于同性别患者,可以在与其沟通时握住对方的双手,传递一种温暖,令患者感受到关怀和慰藉。面对年龄较小的患者可以通过轻拍其背部、肩部来传递一种信心。对于儿童患者抚摸头部能够使其获得一种安全感,并增进与护理人员之间的距离[3]。但是与异性患者接触时,尽量不要盲目地进行肢体上的接触,以免患者产生反感情绪。对于初次沟通的患者,他们与护理人员不熟悉,会有很强的心理戒备,这时候不要贸然拉近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在沟通时,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在以后的沟通中,再逐渐拉近这一距离。
2.5发自内心的关怀
        患者能够从护理人员的表情、语气、神态动作中感受到关怀,而护理人员主动贴心的关怀,是拉近与患者距离最好的方法,也是提高健康教育成效的有力举措。因此在平时,护理人员应该和患者像朋友一样相处,用亲切的语言问候。比如对于中老年患,者可以用:“叔叔阿姨您今天觉得身体如何?有没有觉得不舒服?”或者“今天天气好,可以到病房外散步了!”这样的语言,能够消除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隔膜,更加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听从医嘱,按照健康教育的要求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
3.结语
        总之,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必须了解影响沟通的几个常见要素,避免走入“雷区”,平时多学习沟通技巧,并在与患者交谈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排除错误的方法。这是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未来医院也应该针对护患沟通技巧,对护理人员展开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医护工作水平,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陈旭.如何提高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沟通技巧[J].中国卫生产业,2014,22:80-81.
[2]穆培霞.护士在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沟通技巧[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10:158-159.
[3]刘青梅.护士在门诊健康教育中的沟通技巧[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09:1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