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核心肌群训练对小脑损伤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6期   作者:黄志光
[导读] 探析强化核心肌群训练对小脑损伤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析强化核心肌群训练对小脑损伤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脑损伤患者64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开展的时间为2018年11月-2019年12月,将所有的患者按照1:1的比例分到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中有患者3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康复治疗,但治疗方法不同,分别是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强化核心肌群训练),治疗期间使用Berg量表对患者的平衡能力进行评估,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以改良Barthel指数(MBI)完成。对相关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同时对两组记录后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采用强化核心肌群训练的观察组和常规康复治疗的对照组,比较Berg评分,观察组相对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MBI评分,对照组相对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中使用强化核心肌群训练,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对其生活活动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小脑损伤;强化核心肌肉;平衡功能;影响
        引言:小脑损伤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此类患者多表现为运动功能、平衡功能降低,这会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能力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临床中应该采取正确方法治疗。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脑损伤患者进行分析,使用不同方法分组对照,以此探析强化核心肌群训练对小脑损伤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现将报告内容如下呈现。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脑损伤患者64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开展的时间为2018年11月-2019年12月,将所有的患者按照1:1的比例分到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中有患者32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例数、年龄分布情况如下,男性17例:女性15例,其中最大年龄的患者和最小年龄的患者分别是70岁、40岁,中位年龄为(45.56±6.67)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例数、年龄分布情况如下,男性18例:女性14例,其中最大年龄的患者和最小年龄的患者分别是71岁、40岁,中位年龄为(45.87±6.79)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资料之间有明显的可比价值。
        纳入标准:(1)年龄处于40岁以上的患者;(2)生命体征稳定患者;(3)具有清晰意识,且积极配合治疗的患者。
        排除标准:(1)排除精神症状患者;(2)排除语言障碍和认知障碍患者;(3)严重脏器功能不全者;(4)配合度低的患者。
        所有患者研究前均获取知情权,并签署同意书,研究经过院方伦理委员会审批后实施。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采用常规康复治疗,主要治疗方法包括:对良肢位进行拜访,并进行关节训练,该训练分为主动训练和被动训练;下肢分离运动训练、下肢肌力和耐力训练、重心转移训练、平衡训练、下肢作业训练和步态训练。治疗时间为8周,每天训练两次,每次35min左右。观察组患者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实施强化核心肌群训练,具体治疗方法如下:(1)躯干旋转训练。治疗时指导患者坐在平衡球上,此时双脚着地,并固定训练带,医护人员要协助患者挺直背部,将训练带的另一端抓紧向胸部位置拉近,之后进行躯干旋转,一定时间后缓慢回到原位。(2)半桥训练。同样使用平衡球协助训练,指导患者将双脚放于平衡球上,并进行半球动作,若患者无法顺利完成该动作,可指导患者将健康一侧的单组放在平衡球上,另一侧置于病床上进行训练[1]。(3)平衡球腹部训练。指导患者行仰卧位,同样选择平衡球协助完成训练,将其置于脚踝部位弯曲处,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将膝盖部位弯曲,呈90°角,将患者手臂呈交叉状态放于胸前,轻轻将躯干向上抬起,直至肩胛部位离开平面,进行反复动作。(4)站立平衡垫训练。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在平衡垫上站立,并保持身体的平衡,此时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平衡能力进行观察,以此为基础进行睁眼双足站立、闭眼双足站立、睁眼单足健侧站立、闭眼单足站立。以上治疗持续时间为8周,每天进行两次训练,每次35min左右。
1.3观察指标
        治疗期间使用Berg量表对患者的平衡能力进行评估,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以改良Barthel指数(MBI)完成。对相关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同时对两组记录后的数据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临床产生的各项数据需要在研究过程中进行分析和处理,然而研究数据较多,需要使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完成分析工作,故将所有资料和数据纳入计算机中。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描述方法不同,分别使用均数±标准差、n(%)进行描述。在进行计量资料数据比较时,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数据比较时,使用X2检验。如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使用(P<0.05)表示。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的Berg、MB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采用强化核心肌群训练的观察组和常规康复治疗的对照组,比较Berg评分,观察组相对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MBI评分,对照组相对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小脑是脑的一部分,也是人体运动功能的重要调节中区,具有传出和传入的联系。可通过传出纤维调整和纠正各相关肌肉的运动,从而促进运动的协调性。另外在身体平衡的维持方面小脑具有重要作用[2]。小脑对前庭器官的信息进行接收和传输,以此对不同部分肌肉的张力进行改变,在重力作用下让机体在运动的过程中保持平衡。当前,小脑损伤已成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此类患者会表现出运动时共济失调、站立不稳、摇晃欲倒,同时还会导致患者出现语言功能障碍、平衡功能降低等情况,这对患者的生活动力和生活质量有着严重的影响。为了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临床中应该使用针对性方法进行康复治疗[3]。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强化核心肌群训练在小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对于此类虽然较多,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根据患者的情况实施强化核心肌群训练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本研究表明,两组接受治疗后无论是Berg评分,还是MBI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施加核心稳定性训练,可以更好发挥调节作用,一方面有助于平衡机体肌群肌力,另一方面有 助于强化机体肌群的控制能力,维持更为良好的肢体运动的协调性。核心稳定性训练通过确切强化机体核心稳定性以及躯体重心控制,进而为机体肢体的运动提供一个稳定而又良好的支点,肢体控制能力更加强大而具协调性叫核心稳定性训练具体作用机制为:一是此项训练有助于增强四肢运动控制能力,促使四肢能够维持正常的运动功能,并且能够将其力量完全发挥,核心肌群的稳定,不仅影响四肢动作是否拥有牢固支点,而且影响整体动作是否正确,通过为四肢肌肉收缩提供牢固支点,进而促使四肢肌肉收缩能力明显提升,不仅如此,还有助于协调肌肉与肌肉之间的运动,促使彼此间力量传递更为迅速,最终获得更为理想的四肢运动效率;二是通过有效的核心稳定性训练,能够对躯干产生直接诱导作用,使之对不同肢体动作可以进行相应调整,以保证躯干与肢体两个部位能够形成线 性力量传递,最终有利于肢体运动功能,使之良好恢复;三是通过有效的核心稳定性训练,能够进一步强化机体感觉信息输入,利于兴奋的有效传导,进 而使得肢体不同运动肌群保持一致,使之运动更具协调性,此外,借助核心稳定性训练,还能够进一步 强化机体感知觉特别是对患侧肢体的恢复尤为有利,进而帮助大脑功能重组,使之进程持续加快,患侧肢体活动范围明显扩大、协调控制能力明显提高。
        总而言之,在小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中使用强化核心肌群训练,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对其生活活动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毛朝琴,戴立磊,范澄等. 躯干核心肌群强化训练的强度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平衡能力的疗效研究[J].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9,21(01):17-19.
[2]毛朝琴,吴颖洁,孟一迪,黄诗媛,马婕文,徐清榜. 强化躯干核心肌群对脑卒中患者躯干控制平衡步行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康复效果[J]. 安徽医学,2019,40(05):489-492.
[3]任义.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核心肌群肌力的影响[J]. 甘肃医药,2019,38(04):337-3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