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肾壮督蠲痹通络配合浊毒疗法论治风湿痹病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6期   作者:关红印
[导读] “益肾蠲痹法”是我国首批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在继承先师章次公学术经验的基础上
        摘要:“益肾蠲痹法”是我国首批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在继承先师章次公学术经验的基础上,结合70余年临床经验总结而成的一种治疗方法,在风湿病的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朱良春教授在长期的诊疗过程中,不断完善这一治痹理论,逐步形成了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为指导,以虫类药与草木药配伍为基础,并针对肢体疼痛、肿胀、僵直拘挛三大主症,以“益肾壮督治其本,蠲痹通络治其标”为大法,融理、法、方、药于一体,内治、外治于一炉的特色诊疗技术。朱良春教授应用“益肾蠲痹法”为主治疗风湿病,为临证治疗疑难风湿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益肾壮督蠲痹;浊毒疗法;风湿痹病
        
        
        1浊毒理论
        浊毒理论是国医大师李佃贵李老提出的一个创新的中医病因病机理论,是研究和阐述浊毒的生成,病理变化、发病特点、演变规律、诊断及治疗方法的学术理论。
        浊毒:既是一种对人体脏腑经络及气血阴阳均能造成严重损害的致病因素,也是指多种原因导致脏腑功能紊乱、气血运行失常、机体内产生的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正常排除,蕴积体内而化生的病理产物。
浊毒理论认为疾病的发生很多都是浊毒病邪胶结作用于人体,导致人体细胞、组织和器官的浊化,即治病过程。
        浊化的结果:导致细胞、组织和器官的浊变,即形态结构的改变,包括现代病理学中的肥大、增生、萎缩、化生和癌变,以及炎症、变性、调亡和坏死等变化。
        浊变的结果:是毒害细胞、组织和器官、使之代谢和功能失常乃至功能衰竭。
        2痹病
        痹病又称痹证、风湿病,是人体正气不足或脏腑功能失调,风寒湿热等邪侵袭人体,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出现以肢体关节疼痛、重着、麻木、肿胀、屈伸不利等,甚者关节变形、肢体痿废或累及脏腑为特征的一类疾病的总称。
痹证病变部位:多在皮肉脉筋骨。
        临床表现特点:多以慢性、反复发作性,渐进性为特点,是临床中疑难杂病之一。
        风湿痹病包括现代医学:1)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血管炎、干燥综合征等。2)与脊柱有关的关节炎,如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炎症肠病关节炎等。3)退行性关节病:如原发性或继发性骨关节炎等。4)与感染有关的关节炎,如化脓性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等。5)代谢和内分泌疾病有风湿病状态:如痛风、淀粉样病变、肢端肥大症。6)与肿瘤相关的风湿性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滑膜肉瘤等。7)神经性疾病所致,如脊神经根病变。8)伴有关节表现得骨骼、骨膜及软骨疾病,如骨质疏松、缺血性骨坏死。9)非关节炎性风湿病:关节周围病变、椎间盘病变、纤维肌瘤、肩背痛、肌腱炎等。10)其他:如复发性关节炎、肉瘤样病等。这一分类已被WHO采纳,并广泛得到国内外大部分风湿病学者的认同。
        3西医的风湿病
        西医的风湿病是风湿性疾病的一种简称,无论其致病原因如何,只要是侵犯到关节、肌肉、肌腱、韧带、滑囊等,出现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均属于风湿病的范畴。
        西医风湿病病因:既包括受风、受冷、受潮湿等,同时还存在着免疫学因素、感染性因素、内分泌性因素、退行性因素、代谢性因素等。该病的病变范围既可以是局限的,也可以是以关节疼痛等局部症状为临床表现之一的一类全身性疾病。
        4风湿痹病分型
        4.1风湿痹病型(此型包括行痹、痛痹、着痹)
        1)行痹:以风盛为著,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关节游走疼痛,恶风发热,苔白,脉浮。
        2)痛痹:以寒盛为著,肢体关节疼痛不移,痛有定处,疼痛较剧,得热痛减,遇寒痛增,关节屈伸不利,苔白,脉弦紧。
        3)着痹:以湿气盛为著,肢体关节疼痛重着,肌肤麻木,手足沉重,活动不利,苔白腻,脉濡缓。
        4.2风湿热痹型
        关节疼痛灼热红肿,发热口渴,烦闷不安,汗出恶风,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4.3久痹型
        4.3.1痰瘀痹阻型
        肢体关节疼痛时轻时重,关节肿大,甚至强直畸形、屈伸不利,皮下结节,舌质紫或有瘀斑瘀点,苔白腻,脉细涩。
        4.3.2肝肾亏虚型
关节疼痛反复发作,日久不愈,肢体倦怠,面色少华,腰肌冷痛,肢体屈伸不利,舌淡苔白,脉细弱。
        通过长期临床实践结合朱良春朱老提出的“久病多虚、久痛多瘀、久痛入络、久必及肾”及老师李佃贵李老的浊毒理论,疾病的发生很多都是浊毒病邪胶结作用于人体,导致人体细胞、组织和器官的浊化,引起形态结构的改变,包括现代病理学中的肥大、增生、萎缩、化生和癌变,以及炎症、变性、调亡和坏死等变化。认为风寒湿热等邪气乘虚袭踞经遂,正气为邪所阻,壅塞经脉,留滞于内,胶着不去,凝塞不通,邪正相混,如油入面,深入骨髓,痰浊互阻,引起浊毒内生,导致关节、筋骨浊化肥大、增生、萎缩等骨痿现象。由于风寒湿各型错综复杂,常交杂一起,我大致分以下四型。
        4.4风寒湿痹型
        主证:证见周身关节或肌肉酸痛而身重,游走不定或固定不移。四肢拘挛,手足麻木。以腕、肘、肩、膝、踝关节多见,局部关节疼痛,得温则舒,寒冷阴天易发作且疼痛剧烈。或见关节肿胀,屈伸不利,皮下结节。局部不红不热。苔薄白,脉沉细或濡细或沉迟。


        病机:风寒湿邪留住经脉,气血凝滞,痹阻经脉。
        治则:祛风散寒、化浊祛湿、蠲痹通络。
        4.5风湿热痹型
        主证:手足关节肿胀,局部灼热,遇冷则舒,也有夜间喜把患肢放到被外者,但时间过长又会加重疼痛,仍以温为适。或有五心烦热,低热、咽干牙痛、大便干燥,舌苔黄,或黄腻,舌质红,尺脉小。
        病机:风寒湿痹,痰瘀胶结,经脉痹阻,郁久化热产生浊毒。
        治则:化痰行瘀,通络蠲痹,补肾清热,化浊解毒。
        4.6痰瘀痹阻型
        主证:痹证日久,肌肉关节刺痛,固定不移或关节肌肤紫暗、肿胀、按之较硬。肢体顽麻或重着,或关节僵硬变形,屈伸不利,有硬解,瘀斑,面色黯黧,眼睑浮肿,或胸闷痰多,舌质紫暗,或舌下脉络粗大发紫。舌苔白腻,脉弦涩或细涩。
        病机:寒痰湿瘀互结,留滞肌肤,痹阻经脉,留滞于内,胶着不去,凝塞不通,邪正相混,如油入面,深入骨髓,痰浊互阻,甚者引起浊毒内生,导致关节、筋骨浊化肥大、增生、萎缩等骨痿现象。及“久病多虚、久痛多瘀、久痛入络、久必及肾”等机理。
        治则:化痰行瘀、益肾壮督、蠲痹通络、搜剔泄浊。
        4.7肝肾亏虚型
        主证:痹证日久不愈,病势缠绵,关节屈伸不利,肌肉瘦削,腰膝酸软或畏寒肢冷,自汗。阳痿、遗精或骨蒸劳热,心烦口干,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或少津,脉沉细弱或细数。
        病机:久病及肾,正虚邪恋,肝肾不足,气血亏虚,筋脉失于濡养、温煦。日久肾阴不足也可化生骨蒸产生浊毒内热。
        治则:补益肝肾、舒筋止痛、蠲痹通络、搜剔化浊。
        各型治疗:以一方为主,在辩证论治的基础上随证加减治疗多种类型风湿痹病。经过多年临床实践研制出治疗风湿痹病的有效方剂结合老师的浊毒疗法治疗各型风湿痹病效果显著。
        以关氏风湿通痹汤(现已由山东廷江药业生产成散剂)为主方随证加减蚂蚁、蝮蛇、乌梢蛇、土虫各10g威灵仙、鹿衔草、防风、甘草、熟地、当归、白芍、补骨脂各15g徐长卿、老鹳草各20g薏米20g黄芪30g。
        功效:益肾壮督、蠲痹通络、舒筋止痛、搜剔化浊。
        4.8风寒湿痹型
        蚂蚁、蝮蛇、乌梢蛇、土虫各10g威灵仙、鹿衔草、防风、甘草、熟地、当归、白芍、补骨脂各15g徐长卿、老鹳草各20g黄芪30g。
        治则:祛风散寒、化浊祛湿、蠲痹通络。
        加减:寒气盛加制附子10g、制川乌5g此两药先煎两个小时。风寒湿诸气在上者加羌活、桑枝、姜黄引药上行,祛风通络止痛。风寒湿诸气在下者加独活、牛膝引药下行直达病所。湿气重者加茯苓、薏米化浊祛湿。肌肤麻木不仁者加豨莶草、海桐皮增加祛风通络之功效。
        4.9痰瘀痹阻型
        蚂蚁、蝮蛇、乌梢蛇、土虫各10g威灵仙、鹿衔草、防风、甘草、熟地、当归、白芍、补骨脂各15g徐长卿、老鹳草各20g黄芪30g。
        治则:化痰行瘀、益肾壮督、蠲痹通络、搜剔泄浊。
        加减:疼痛严重者加元胡,治疗一身上下诸痛。瘀血严重者加乳香、没药活血化瘀。骨节变形者加透骨草、寻骨枫、骨碎补搜风壮骨。浊毒内生导致关节、筋骨浊化肥大、增生者加天南星、骨碎补、核桃仁泄浊补肾。
        4.10肝肾亏虚型
        蚂蚁、蝮蛇、乌梢蛇、土虫各10g威灵仙、鹿衔草、防风、甘草、熟地、当归、白芍、补骨脂各15g徐长卿、老鹳草各20g黄芪30g
        治则:补益肝肾、舒筋止痛、蠲痹通络、搜剔化浊。
        加减:脊柱僵硬或腰痛明显者加狗脊、鹿角胶补肾壮筋骨。肾阴不足骨蒸产内热者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滋阴补肾、清热化浊。
        4.11风湿热痹型
        治则:化痰行瘀,通络蠲痹,补肾清热,化浊解毒。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桂枝12g、白芍10g、甘草10g、白术15g、知母15g、防风15g、连翘15g、黄柏15g、土茯苓20g。
        加减:有血瘀者加海桐皮、威灵仙活血通络。皮肤有瘀斑者加丹皮、生地清热凉血散瘀。关节红肿严重,疼痛剧烈,入夜尤甚者加金银花、犀角化浊解毒。
病情反复发作,关节肿胀、灼热、晨僵、胶着感明显者加薏米、土茯苓加至30g利湿化浊。阴虚低热不退者加生地、牡丹皮凉血清热。
        参考文献:
        [1]蒋恬,顾冬梅,朱婉华.朱良春教授治疗风湿病学术思想和诊疗技术简介[J].新中医,2019,43(06):150-151.
        [2]张侠福,何峰,顾冬梅,朱婉华.朱良春“益肾蠲痹法”治疗疑难风湿病验案二则[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9,2(11):46-48.
        [3]张波,张继平,周少雄,杨红,范文奎,林锦春,蔡春媚.益肾蠲痹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抗CCP抗体及AKA抗体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9,30(01):137-1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