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对急诊抢救间患者的影响研究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6期   作者:潘春宏 徐正仙
[导读] 目的 探讨应用人文关怀护理于急诊抢救间患者在急诊危重患者的临床效果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人文关怀护理于急诊抢救间患者在急诊危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从2018年4月-2019年12月收治的急诊危重患者共64例进行这此研究,完全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施行常规急诊护理方案,实验组采用全程人文关怀护理模式。比较干预后抢两组滞留时间,时间(DTN)及满意度评分。结果 施行差异的护理后,实验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优于另一组,且患者DTN及滞留时间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抢救间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应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患者的急救效率,应该在急救护理工作中大力开展。
        关键词:人文关怀;急诊抢救间;效果观察;应用分析
  医院急诊收治的患者一般病情较为危重,此类患者通常需要急诊抢救干预,以免耽误手术治疗的时间,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目前临床上的通讯及诊断技术不断提高,目前医院急诊工作重心主要在于提高抢救的效率[1]。急诊抢救间作为急诊的核心区域,其对医护人员的要求更高,对于这类患者,传统的急诊护理通常救治效率较低,且家属的满意度较差,患者就医等待时间较长。有研究者提出采用人文关怀护理,遵循新型医疗模式强调人文观念,且急救的过程更加系统条理,为进一步明确该方案在于急救中的具体价值,现进行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院伦理会的批准,从我院2018年4月-2019年12月就诊的64例危重患者中,选取64例急性研究。按随机数字生成的方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男17例,女15例,年龄在20—65岁之间,平均(37.6±3.61)岁。他们的病程约在2—12d之间,平均(6.32±0.51)d。对照组患者男16例,女16例,年龄在31—56岁之间,平均(38.1±4.11)岁。她们的病程在2.5—11周之间,平均(7.25±0.89)周。所有患者中,外科创伤12名,心肌梗死患者9名,急性脑梗死10例,不同组患者年基线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方案,第一时间评估患者的基本情况,监测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完善急救记录,制定初步急救护理方案。实验组在护理过程中注重人文关怀:
1.2.1:塑造人文环境:维持急诊抢救间的温度适宜安静,完善护理标识的摆放,相关抢救器械摆放整齐,同时备有温水及轮椅,方便患者需要时使用,同时门外的走廊里放置候诊椅及书架,陈列一些抢救流程及医学常识的报刊,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心情,同时有专门人员为患者家属介绍就医流程[2],解答家属及患者的疑虑。
1.2.2人文理论培训:由专业的教学团队定期对急诊科护士进行各方面培训,主要是讲解人文护理及优质护理,同时注意加强急诊科医患沟通的相关培训,同时训练护理人员礼仪常识,保持仪表端庄,尽可能给患者舒适感。
1.2.3绿色通道:考虑到急诊抢救间的患者病情较急,大多数需要急诊处理,因此开设绿色通道有重要的意义,可大幅简化就诊流程,减少患者的就诊时间,同时护理人员收到急救通知后开放绿色通道并做出相应准备,预约影像学的相关检查,完善床旁彩超及心电图检查[2],护理人员整理急救所用到的仪器、药品、器械,急诊医生评估后立刻开放静脉通道。
1.2.4全程陪护:护理人员全程陪护患者,建立情感并相互沟通理解,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完善相关的病程记录及用药记录,同时指导患者正确的康复方法,待患者病情好转后完善病情记录,并定期评估患者的具体情况。
1.3观察指标
  统计组间患者DTN及抢救间滞留时间,此外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应用本院自拟的调查表,应用手机二维码进行扫描,主要包括服务水平、就医环境、服务意识、就医程序等共10个方面,每个项目5分,分数越高则代表满意度越高。1.4统计学分析
本次数据通过SPSS18.0进行处理,计量学资料使用(x±s)的形式表示,应用x2检验以及t检验,P<0.05 则代表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不同组患者DTN,滞留时间及满意度评分的比较。
经过完善护理后,实验组患者DTN、滞留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患者的满意度评分较高,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详见表1。

3讨论
急诊抢救间收集最为危重患者,患者病情复杂危重,患者的治疗效果取决于护理的质量,若不能保障急救的效率,有时难以有效的进行抢救。因此不断提高急诊抢救间的护理质量是极为重要的。
在急救护理中由于工作紧急而繁重,但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护理人员大多至关重要的病情变化[3],容易忽略患者及家属心理的感受,随着医疗设备的更新,需要不断提高急救的效率以满足患者的需求,除关注病情外,还应塑造良好温馨的就医环境,而人文关怀护理方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将人性化的方法与原则灵充分贯穿在急诊抢救当中[4]。包括塑造人文环境,人文理论培训,建立绿色通道及全程陪护,贯彻当今的医学模式。尽可能的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及恐惧感,进一步配合治疗工作,对做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5],患者当今严峻的护患关系,该方案理论上有较高的急救效率。本次研究发现,采用人文关怀的实验组患者其DTN,滞留时间均较短,且护理满意度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 <0.05),说明此方案有较高的急救效率。
综上所述,对急诊抢救间患者进行人文关怀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患者的抢救前等待及住院时间,提高抢救效率,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值得在进行进一步的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沈文妹.人文关怀在小儿高热惊厥临床救治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20,10(10):112-114.
[2]田梅蕾,郝玉贵,郝玉花.人文关怀对急诊抢救间患者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27(02):73-74.
[3]吴洁,吴慧.多元化人文关怀在儿童急诊清创缝合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0,27(02):120-122.
[4]赵燕凌,梁欢欢,薛妍,吉天雄,牟寻寻.基于勒温场域理论促进人文关怀理念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探索[J].护理研究,2019,33(23):4138-4140.
[5]张樱严,赵乐玥,陆燕华.人文关怀护理在肢体离断患者急诊入院时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7):367-3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