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综合性放射防护措施在冠脉介入治疗防护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期间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冠脉介入手术治疗的15例医护人员进行研究,2018年6月前未实施综合性放射防护措施,2018年7月开始实施综合性放射防护措施,冠脉介入治疗防护中,操作人员采用铅防护服、铅眼镜、铅玻璃防护屏及床下铅橡胶帘等综合性防护措施,并从距离控制方面加强防护,对综合性放射防护措施实施前后X线辐射剂量进行对比。结果:综合性放射防护措施实施后,医护人员铅防护服、铅玻璃防护屏及床下铅橡胶帘X线辐射剂量均明显低于实施前;辐射距离方面,与球管距离3m的X线辐射剂量明显低于2m、1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放射防护措施在冠脉介入手术治疗中应用,对X线辐射剂量能够有效控制,且与球管距离越远,辐射量越少,射线危害越少,对操作者保护效果越好。
关键词:综合性放射防护措施;介入治疗防护;应用
引言
介入手术指临床医师借助影像设备作指导,对疾病进行诊断与治疗的技术,在介入治疗过程中,操作人员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放射性辐射,为操作人员身体带来危害,因此介入治疗过程中辐射防护措施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探讨综合性放射防护措施在冠脉介入治疗防护中的应用价值,做出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期间参与本院冠脉介入手术的15名医护人员进行研究,2018年6月前未实施综合性放射防护措施,2018年7月开始实施综合性放射防护措施,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24~48岁,平均年龄(29.6±2.7)岁。
1.2 方法
介入治疗采用的器材是Philips数字减影X射线机;使用FJ-2000个人剂量仪监测X线辐射剂量。综合性放射防护措施主要包括铅防护服、铅玻璃防护屏、床下铅橡胶帘、铅围脖、铅眼镜和距离等。辐射剂量的测量方法:对铅防护服(操作者胸部水平)、铅玻璃防护屏、床下铅橡胶帘前后以及距离球管1、2和3米(床面水平方向)等各个点的X线辐射剂量进行采集。防护效率用P表示,为防护前的读数与防护后读数的差值占防护前读数的百分比,其中防护前的读数用H0表示,防护后的读数用H1表示。
1.3观察指标
观察防护工具应用前后的X线辐射剂量,由试验人员对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并给予比较。
2结 果
2.1综合性放射防护措施实施前后X线辐射剂量比较
综合性放射防护措施实施后,铅防护服、铅玻璃防护屏、床下铅橡胶帘等各点X线辐射剂量均低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3.1放射防护用具在介入放射防护中的应用
介入放射操作要求临床医师于X线透视引导下,在诊疗床边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疗,操作时间较长,患者及操作人员都会受到X线辐射照射。X线辐射照射会引起射线损伤,对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不仅仅是冠脉介入手术,目前,医学界对介入诊疗操作人员的辐射照射情况非常关注。有研究人员为了分析介入诊疗操作人员所受的X线辐射剂量,对介入诊疗过程进行模拟,不过这种方式并不能将患者体型变化、病变程度、手术视野变化所引起的X线变化状况反映出来。在本次研究中,介入诊疗操作者所受辐射剂量均经过严格测定,能够将辐射量变化情况体现出来,数据真实可靠。 据研究表明,介入诊疗床两端的辐射量比两侧辐射量更低,床平面以上的辐射量要低于操作平面以下的辐射量。通过了解不同区域辐射剂量的变化情况,有利于医护人员采取综合性的防护措施,减少辐射对身体的影响。从本次研究中发现,在介入术中使用铅玻璃防护屏后,介入手术操作者所受的辐射剂量明显下降,除此之外,术中应用床下铅橡胶帘与铅防护服后,所受辐射剂量也显著减少。这表明,医护人员采取综合防护措施之后,所受辐射量也能够得到有效控制,有利于提高介入术工作者的操作安全性,减少辐射对其身体造成的损害。医护人员在使用铅玻璃防护屏、铅防护服等防护工具的同时,还需穿戴最基本的防护用品,例如铅围脖,然而,在部分医院中,放射防护用具非常缺乏。 从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操作人员穿戴铅防护服后,X线辐射剂量为(0.52±1.21)μSv,与穿戴之前有明显差异,更加证明了基本防护工具的重要性。就介入诊疗操作者而言,一旦辐射受照剂量不符合国家规定的限值,则会增加患病风险。在介入诊疗中,针对操作人员的射线敏感部位,例如甲状腺、晶状体等,更应该加强保护,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可促使射线并发症发生率得到控制。因此,介入术操作人员必须配备基础的防护用具,包括防护帽、防护眼镜、防护围脖、防护服等。
3.2加大力度对介入术操作人员进行培训
从介入操作医护人员分布的科室情况上看,主要集中在泌尿外科、神经外科、心内科、骨科等科室,如果工作人员对X线辐射的相关知识缺乏了解,则会增加辐射风险。为此,医院要加大力度,对介入术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向其讲述与X线辐射有关的知识,并鼓励这类职业人员定期接受体检,使其能够意识到X线辐射对自身身体所造成的损害,加强防护意识。除此之外,医院还对介入诊疗操作流程与规章制度进行制定,在介入诊疗前,操作人员必须根据要求,穿戴铅围脖、铅防护服、铅眼镜,确保穿戴合格之后,才能够开始操作。在诊疗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也要充分发挥铅防护屏的作用,使防护屏可阻挡辐射,促使自身接触到的辐射量减少,这对于操作人员自身具有保护作用。 现阶段,很多血管造影机器都已经配备了防护设备,主要包括脉冲透视功能、X线遮挡器等,均能够起到防护作用。有研究表明,介入诊疗工作人员通过对固定防护设备进行合理利用,可促使自己所受的辐射剂量减少。这就要求介入诊疗工作人员能够对各种医疗器械性能增强了解,充分发挥防护设备的功能。有研究显示,若照射野面积增加,则X线输出量也会呈增加趋势,两者为正比例关系,影像增强器、球管两者间的距离也会对辐射剂量的高低产生影响,如果距离越大,则射线会变多,工作人员所受辐射剂量也会相应变多。另外,脉冲频率与所受辐射剂量也存在关联,在透视过程中,脉冲频率越高,所受辐射剂量也就越高。为了对工作人员所受辐射剂量进行有效控制,在操作过程中,操作者需尽量控制照射野面积,并使透视脉冲频率降低,除此之外,还需合理控制影像增强器、球管两者间的距离,促使距离缩短,有利于达到减少辐射剂量的目的。从本次研究中得知,与球管距离为1m的X线辐射剂量明显高于2m、3m(与球管距离),这说明操作者需合理、准确控制距离。通过加强对介入诊疗操作人员的专业培训,有利于使其对X线辐射知识增强了解,提高其防护意识,在工作中做好综合性防护措施,提升介入诊疗的安全性。
综上,介入治疗室需要采取综合性防护措施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操作过程中的X射线剂量,同时做好防护设备的管理工作,加强监督和监测,以减少辐射对医务人员的伤害。
参考文献
[1]綦俊辉,袁胜利,高守乐.介入放射治疗防护措施浅谈[J].中国医疗设备,2018,27(11):133-134.
[2]李迅,王志炜,张树义,等.对34家医疗单位的放射防护情况的调查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9,5(12):69-70.
[3]邹蓉珠.介入放射治疗中操作人员的受照剂量监测[J].中国医学创新,2019,7(21):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