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输液架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6期   作者:周云英 朱芳鑫
[导读] 目的:探讨新型输液架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  目的:探讨新型输液架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54例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患者分成对照组67例,观察组87例,对照组患者术中使用普通输液架进行高压滴注,观察组患者术中使用新型输液架进行高压滴注。将两组的空气产生例数和医护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空气产生例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护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输液架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的降低空气产生例数,以及提高医护满意度。
         【关键字】  新型输液架;颅内动脉瘤;满意度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血管由于先天异常或后天损伤等因素导致局部的血管壁损害,在血流动力学负荷和其他因素作用下,逐渐扩张形成的异常膨出[1]。介入治疗由于具备入路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目前已经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手段之一[2]。术中为防止腔内血栓形成,故需连接多组高压滴注装置,由于普通输液架条件有限,不易观察滴注中的液体,存在安全隐患,故使用新型输液架进行高压滴注,具有易观察、方便实用、安全的优点。本文就新型输液架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探讨,效果显著,并取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为:201720863663.5,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于我科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患者154例,使用普通输液架进行高压滴注的67例分为对照组;使用新型输液架进行高压滴注的87例分为观察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新型输液架成品介绍
    普通输液架若需连接多组高压滴注装置时,会造成输液管凌乱,整理不便,易发生缠绕[3],不易观察盐水状况;新型输液架可将多组高压滴注装置有序排列,便于观察盐水状况,采用不锈钢材质,根据DSA床宽度、高度及所需功能制定,平时可放床旁待用,结构示意图见图1。
 
        图1   新型输液架结构示意图
1 伸缩框        2 固定套筒
3 挂钩          4 定位块
5 螺钉          6 第二横杆
7 第一横杆      8 挂环
111 顶杆        112 侧杆
1.2.2  新型输液架使用方法  见图2

图2  新型输液架使用方法示意图
首先将两个滑槽定位块安装于DSA床旁,确定好距离,通过螺钉锁紧,再调节好高度待用;液体套入加压袋里,按序挂在挂钩上,排气并加压,然后关闭输液器阀门待用;每组加压输液袋的默菲氏管分开放置在相应挂环上与之一一对应;医生根据治疗需要控制灌注速度,医护能清晰观察管理各组液体,安全有效地完成本次手术。
1.2.3  手术应用  观察组术中使用新型输液架进行高压滴注,将多组加压输液装置分散有序排列,不易混淆,输液通路清晰对应Y阀装置,术者一目了然,易于观察。护士隔着铅窗也能看清机房内术中液体输注情况,减少射线暴露,可预知动脉加压输液袋内液体滴完时间,及时提醒,及时更换。对照组术中使用普通输液架进行高压滴注。
1.2.2  评价方法  观察比较两组空气产生例数和医护满意度。对两组术中空气产生例数进行统计;对医护满意度进行调查、评价及统计,以满意和不满意表示。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空气产生例数的比较  观察组空气产生例数低于对照组(P<0.05)(表1)。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医护满意度的的比较  观察组医护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表2)。


3  讨论
防止气体栓塞是介入操作过程中应 始终注意的一个问题,术中操作排气不全,连接管脱落,滴注未及时更换均可能导致空气栓塞,一旦有空气进入脑血管,根据气量多少和累及的血管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症状,严重者有可能致命[4]。本次研究显示,对照组空气产生例数10例,其中2例发生严重空气栓塞,造成患者死亡,形成医疗重大事故;观察组术中使用新型输液架进行高压滴注,医护可清楚观察高压滴注中的盐水状况,安全顺利的完成手术。
在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空气产生例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护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新型输液架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的降低空气产生例数,以及提高医护满意度,直接提升医院介入室服务质量和服务品质,减少了患者的安全隐患;消除医护冷漠、机械化合作,积极营造轻松、愉快的手术氛围,更好、更安全、高质量地完成手术[5]。新型输液架在运用中美观坚固,安全科学,利用DSA床空中优势,不占有限空间,方便实用,发展前景可观,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介入学组.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3)[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39):3093-3103.
[2]冯大勤.破裂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4,14(2):173-175,179.
[3]吴凯琳,姚丽文,郑雯.防倾倒可调式综合输液架的设计及临床应用[J].上海护理,2011,11(3):34-36.
[4]吴明超,曹铭华,江顺福,高黎明,毛元潮.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中常见并发症的防治探讨[J].江西医药,2014,(10):1035-1037.
[5]李娜,徐长妍.手术室优质护理对急诊手术患者生理、心理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z1):106-1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