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护理及文献复习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6期   作者:王昱1贾方2谢媛琪2王春丽2 袁莹2林小田2
[导读]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护理方法及避免交叉感染
        [摘要]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护理方法及避免交叉感染。方法 通过对3例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况制订护理措施,并结合国内相文献复习。结果 经强化基础护理、应用中西药物、心理干预和消毒防护等措施后,3例患者均治愈,无医患交叉感染。讨论 实施相关护理措施和心理干预有助于病情康复,有效的消毒防护措施可避免医患交叉感染。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护理体会;文献复习
        [中图分类号]
        Nursing Experience of three Cases with Novel Coronary Virus Pneumonia and Literature Review
        Wang Yu, Jia Fang,Xie Yunqi,Wang CunLi, YuanYi, LIN Xiaotian*
        1.Office of  Quanity and Safe ;2. 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No.1 Hospital of Naval Force of Southern Theater Command, PLA, Zhanjiang,
        Corresponding author: linxiaotian,
[Absract] Objective Exploring the nursing methods of patients with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and preventing  cross-infection . Method By formulating nursing measures for the condition and psychological condition of 3 patients with new coronary pneumonia,and Literature Review. Result  The three patients with COVID-19 were cured  after active nursing and treatment.No person with Close contacs of COVID-19 did not suffer from COVID-19.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levant care measures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can help the recovery of the disease. Effective disinfection protection measures to avoid cross-infection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Key word] COVID-19; Nursing Experience;Literature Review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1]。由于COVID-19的传染性和致病性较强、感染方式复杂和传播途径多样,加之2000多例医护人员的交叉感染[2];不仅使患者和家属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并且,也给医护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3,4]。本文通过对3例COVID-19确诊病例的护理实践,并结合复习相关文献资料以探讨COVID-19的护理方法,希望对COVID-19护理质量的提高能有所帮助。
1.临床资料
        病例1:患者,男,29岁,湛江籍。因“发热4h”于2020-01-28入院。测T38.0℃,有流涕、鼻塞、干咳、咽痛,无胸闷、气促。2020年1月16日患者与妻子(病例2)从武汉乘列车抵湛江探亲。实验室查:WBC 6.86×109/L、淋巴细胞绝对值(LYM)1.85×109/L;淋巴细胞百分率(LYM27.0%));胸部CT示左上肺胸膜下磨玻璃影。甲/乙型流感阴性,腺病毒、柯萨奇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IgM抗体均阴性。2020-01-30湛江市CDC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确诊为新冠肺炎。给予利巴韦林、炎琥宁等治疗5d,症状消失,2月4日转院康复治疗。
        病例2:患者,女,24岁,武汉籍,系病例1妻子。因“咳嗽5d”于2020-01-29入院。入院前5d出现干咳,无发热、乏力等,曾在某院胸部CT示双下肺炎症,给予“抗炎”治疗。1月28日来我院查WBC 6.01×109/L、LYM 0.85×109/L、LYM%12.4%;胸部CT示两肺下叶见散在斑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模糊。2020-01-30市CDC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确诊新冠肺炎。先后给予中西药物治疗,5d后症状消失转院康复治疗。
        病例3:女,64岁,武汉籍,因“发热1d”于2020-02-01入院。测T37.7℃,伴咳嗽,少痰。1月23日患者及亲属共8人驾面包车从武汉到湛江度假。查WBC5.8×109/L,LYM 0.47×10^9/L,LYM8.0%。胸部CT示双肺见多发片状磨玻璃密度影及多发条索状密度增高影,密度不均匀,边界模糊,以胸膜下为主,考虑病毒性肺炎;2月4日市CDC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确诊为新冠肺炎。经抗病毒、中药及对症支持等治疗5d,症状好转,转院康复治疗。而密切接触者7人中另3例因“发热、肺炎、核酸阴性”诊断为疑似病例均治愈,另4人正常。
2.综合护理措施
        2.1 基础护理与消毒隔离  按一级护理标准测量体温、血压、呼吸和心率及观察意识情况,记录出入量,监测血氧饱和度(SpO2);个人卫生护理;单间居住;补充水和电解质平衡清淡饮食,每日有蔬菜、水果等;此外,房间通风,空气紫外线消毒,地板用84消毒液拖地。
        2.2 病因治疗与对症护理  给予抗病毒药物分别应用如利巴韦林注射液、莲花清瘟胶囊、喜炎平和炎琥宁注射液等;发热给予小柴胡冲剂退热、纳差给予四磨汤口服液等。
        2.3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指导患者手卫生、正确脱戴口罩、咳嗽礼仪、新冠防治知识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和消毒隔离及预防措施等;并且,针对自卑、焦虑、担忧、恐惧、不配合等心理情况,给予安抚、开导、交心、镇静等。


3.讨论
        3.1  注意观察病情,防止向重症化发展   一般来说,轻症COVID-19患者恢复较快,而普通型患者经积极处理后也能较好康复,但有部分普通型肺炎因处置不及时或处置不当可发展成重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护理时要注意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尤其要注意患者精神、意识、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变化。据研究年龄大、有基础疾病、疫区接触史、症状重、L减少和NLR高者更易向重症化发展[5]。本组3例患者均来自于武汉疫区居住工作史,2例有L减少和NLR升高,1例有慢性基础病糖尿病,由此,我们在排班了增加了人力,按一级护理加强了查房巡视,并记录体温、血压、呼吸和心率等生命体征及意识的改变,对有胸闷、气促或血氧饱和度异常者及时给氧;并且,对出现焦虑、恐惧症状患者也酌情应用镇静剂以减少体力消耗[6]。
        3.2 药物治疗的护理  尽管对COVID-19这种新发的重大传染病无特效药物,但科学家们通过体外试验或药理分子结构筛选了一些对控制COVID-19可能有效的药物应用于临床。国家卫生健康委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推荐了几种药物如α干扰素、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利巴韦林、磷酸氯喹和阿比朵尔等药物,但上述药物均存在一些副作用[7];常见的毒副作用如发热、溶血、恶心、呕吐、腹泻、肝功能损害、粒细胞减少甚至心律失常等[8];此外,据曾聪彦对诊疗方案中已收载如血必净、热毒宁、痰热清、喜炎平等8种中药注射剂等8种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用药及用药监护要点进行整理归纳,明确这些药物的适应证和禁忌证[9]。因此,对于抗病毒西药的观察主要在于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加重,当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皮疹、肝功能损害以及心脏副作用等时应立即中止输液,更换液体和输液管,立即报告医生酌情处理;对于中药注射液如喜炎平注射液对于寒证患者不宜用[10];并且,当热象已退,应及时停药,以防损伤阳性[9]。此外,尚应注意饮食护理,对于进食少者应补充足量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食物以清淡、维生素丰富的蔬菜、水果和均衡饮食。
        3.3 做好心理护理,消除负性情绪  据观察COVID-19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担心、恐惧、失眠、多虑等心理问题[3],分析原因可能与COVID-19的传染性强、潜伏期长、聚集性发病、医护人员感染和致死率较高等易造成病人恐惧有关。故应及时给予心理干预,可采用教导、暗示、示范、说教等方式,对患者的负性情绪予以疏导,在精神上予以抚慰[6];并且,需要采取多种不同的方式加强对患者的陪伴,持续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尤其要加强对女性、文化程度低、对住院表现担忧等患者的心理危机干预以减轻其心理应激[11]。实践证明,通过积极心理干预后患者心情明显轻松舒畅,都能主动配合采集咽拭子、痰液、肛拭子和血液等标本和配合各项治疗;即使患者出院后也应进行随访,因为部分患者可能面临生活和工作的不确定性、家庭变故和亲朋好友的压力等也可能会出现多种心理问题,严重者甚至迁延不愈变成慢性致残性疾病[12]。只有通过走访、电话和微信联系,及时了解患者出院后的情况,才能及时建立心理干预体系有效地解决患者及近亲属的各种心理问题。
        3.4  加强健康教育,避免院内感染  2019-nCoV超强的传染性,使许多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以及医护人员都担心被2019-nCoV感染。对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分析传播的途径如咳嗽、打喷嚏、说话产生的飞沫经呼吸道传播和通过间接接触含毒飞沫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导致感染[1];以及在相对封闭较长时间处于高浓度气溶胶浓度情况下经气溶胶传播[7]。还有粪便及尿液中含有病毒有经气溶胶传播的风险[13]。因此,安排疑似病例住单间,确诊病例2人间,病房开窗通风、每日2次紫外线和84消毒液拖地,卫生间的下水道也每日消毒。患者入院时指导患者如何七步洗手和正确戴脱口罩,讲究人个卫生,合理咳嗽礼仪;对医护人员则是加强训练,如对个人防护装备穿脱的关键问题进行剖析,以确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工作中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14];尤其是对危险操作用要加强防护,做好手卫生和个人防护物品的穿戴,如近距离操作如抽血、吸痰、采集咽拭子、给氧、机械通气等时戴护目镜、防护面屏或头盔,最大可能避免感染发生[15];此外,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的标准对医疗区环境及隔离病房、走廊区等进行紫外线和含氯消毒剂随时消毒或终末消毒[16]。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国卫办医函〔2020〕77?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 (试行第四版).[http://www.nhc.gov.cn/yzygj/s7653p/202001/4294563ed35b43209b31739bd0785e67/files/7a9309111267475a99d4306962c8bf78.
[2]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9856598520253550&wfr=spider&for=pc 经济观察报,发布时间:02-2915:49经济观察报官方帐号.
[3]程家国,谭晓东. 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特点及疏导[J]. 健康研究,2020,01:19-21.
[4]吴菊,张雨燕,钟静,王立芬,廖利平.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病人心理与行为影响的调查分析[J]. 全科护理,2020,08:949-951.
[5]陈夕,童瑾,向建华,等. 13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流行病学特点对重症化影响的回顾性研究[J]. 重庆医学,2020,49(4):1-9.
[6]张婷,王冬梅,孙娇娇,彭飞.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的护理要点[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0,30(4):1-4.
[7]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的通知.http://www.nhc.gov.cn/yzygj/s7653p/202003/46c9294a7dfe4cef80dc7f5912eb1989.shtml.
[8]陈孝,陈杰,郭澄,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合理用药专家共识[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0,40(4):1-14.
[9]曾聪彦,曹海丽,梅全喜.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的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及用药监护要点[J]. 中国药师,2020,23(4):1-6.
[10]曾聪彦,梅全喜.中药注射液安全应用案例分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72,83,87,143-144,278.
[11]吴菊,张雨燕,钟静,王立芬,廖利平.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病人心理与行为影响的调查分析[J]. 全科护理,2020,08:949-951.
[12]韩慧琴,陈珏,谢斌.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治愈后的心理问题和干预策略建议[J]. 上海医学,2020,4:1-9.
[13]Holshuem L, Debolt C, Lindquist S, et al. First case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 the United States[J]. N Engl J.Med. 2020, 382(10): 929-936.
[14]付立,常艳琴,陈丽珊,李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中个人防护装备穿脱流程的关键环节剖析[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20,37(4):1-4.
[15]赵晓宇,李敬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护理中的防护问题与应对方法[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20,03:13-15.
[16]国家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局.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的防控方案(第三版).http://www.360doc.cn/mip/888469884.html.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