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医患纠纷不断,各种医疗官司屡次出现于网络媒体中,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如何加强检验医学管理,方能有效应对“举证倒置”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何为“举证倒置”?
“举证倒置”是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关于“证据”的一项规定,也即本应“谁主张谁举证”,但是受某些因素的影响,原告无需承担举证责任,而应由被告对原告诉求进行举证,以证明自己的“清白”,若是运用在医疗纠纷中,即由医院举证,若是医院拿不出相应的证据,将承担败诉风险。
二、检验医学怎样应对“举证倒置”?
(一)确保检验质量
检验医学也即是在仪器、质控品、试剂、检测方法等的综合作用下,对标本进行检验的医院科室,所获取的检测信息有助于临床医生进行诊疗活动,所以其准确性极为重要,能够有效降低医疗事故风险,那么如何确保检验质量呢?需要对检验环节进行划分,保证每一环节工作质量,具体而言:
第一,分析前质控。在展开临床检验分析之前,标本质量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前提与基础,所以需要充分重视标本采集的相关注意事项,例如在采集标本前需要注意病人性别、运动、釆血时间、生活方式、年龄、妊娠、餐前、月经期等生理状态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否则可能错误解释检验结果;而在釆血时也需注意釆血方式,若是病人正在输液,则不能同侧釆血;此外,标本运转、温度、贮存、离心也会影响标本质量,可能使血液标本发生黄疸、脂血、溶血等,造成错误结果。做好上述事项,均能有效降低检验错误风险,避免“举证倒置”。
第二,分析中质控。
检验分析期间,有四项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具体而言:(1)试剂:近年来,由于检验技术、设备得到长足发展,各类新型自动化分析仪逐渐普及,进一步带动试剂的发展,而在使用新试剂时,务必要进行试剂的线性回归试验、稳定性试验、批内批间变异系数等测验,确保试剂可用于临床检验,并且试剂种类、参考值也对检验结果有一定影响,需要引起重视;此外,使用试剂时波长选择、样品体积分数、温度、测定时间等因素一般不需改动,若是有所改动,也需注意其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否则可能造成结果偏差,引起医患纠纷;(2)仪器:通常仪器的准确度、精密度也对检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当检验分析仪使用多年后,可因温控系统、光源系统、样品加样注射器、定时器、光电比色系统等而影响检验结果,所以日常需要注意校对、保养仪器,确保检验准确性;(3)人员:从检测前准备直至检测报告发出,期间关于试剂的选择、仪器保养、仪器设置等均涉及到人员因素,所以人员因素贯穿于整个检验过程,对其进行质量控制,可减少检验结果误差;(4)参数:参数设置也是质量保证的一部分,包括选择方法学、温度、反应时间、样品体积分数、波长等,以及设置吸光度、反应线性范围等,均是确保分析质量的前提。
第三,分析后质控。在完成检验活动且进行检验分析后,也可进行质量控制,具体措施为:(1)实时监测检验结果,在检验结果实际发出前,需要借助仪器记录,实时观察反应曲线,了解有无底物耗尽、吸光度超过范围等问题,若是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能够有效避免发出假性报告;(2)认真核对报告,切勿填错,以免给病人造成额外损伤,所以建议在报告发出前建立健全相应的核对制度;(3)强化临床沟通,若有异常结果,需要多方面找寻原因,尤其是当出现超出生命极限值、症状不符等情况时,需要多与临床沟通、联系,化被动检验为主动服务,提升病人认可程度,并且还可主动学习临床知识,积极参与死亡病例讨论、危重病人查房等,发现检验过程中的差错,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确保检验工作质量,减少医疗事故,避免“举证倒置”。
(二)强化法律学习
为进一步提升检验医学管理水平,需要定期组织该科室工作人员学习有关医疗事故的法律法规知识,强化工作人员法律意识,明确意识到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使其可以按照科室管理规范进行检验活动,减少医疗事故。
(三)全面质量管理
除却上述事宜外,还需对档案、装备水平、技术水平展开全面质量管理,即:第一,关于档案。如检验报告、检验单等,由于其属于病历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发生医疗事故后可用于鉴定,对于举证倒置有重要影响,所以不能忽视,需要对其建立清楚、明确的管理制度,养成检验人员保管、收集证据的意识;第二,关于装备水平。应定期添置、购买必要检测设备,且选用高质量、合法试剂,注意正确处理与收集标本;第三,技术水平。对于科室工作人员而言,应具备检验医学知识、统计学知识、质量控制知识、专业外语知识、仪器设计原理、试剂方法学评价等理论知识,提升业务素质,尽可能准确的分析报告、数据,减少数据误差,避免临床医生据此作出错误判断,发生医疗事故,当然,不正确保管与记载检验报告、检验单等证据,也可承担民事责任,所以务必要重视。
综上所述,为做好检验医学工作,合理应对“举证倒置”,需要确保检验质量、强化法律学习、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以便减少检验误差,降低错误检验结果对临床诊疗的影响,减少医疗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