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颈部血管彩超(CUS)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以我院4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A组)、40例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B组)为研究对象,均施以TCD、CUS检测。结果:A组内中膜增厚率、颅内动脉狭窄率分别为92.50%、62.50%,显著高于B组的30.00%、10.00%(P<0.05)。TCD与CUS共同检测缺血性脑卒中的灵敏性(92.50%)、特异性(95.00%)、准确性(93.75%)均明显高于单独TCD(70.00%、65.00%、67.50%)、CUS(72.50%、67.50%、70.00%)检测(P<0.05)。结论:于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TCD、CUS联合检测的应用,可提高临床诊断效能,值得实践及推广。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经颅多普勒超声;颈部血管彩超;诊断
缺血性脑卒中即指由脑供血动脉闭塞或狭窄、脑供血缺乏而致脑组织缺血坏死的总称,具体症状表现为突发眩晕、力弱、复视等,严重者会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失语等,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1]。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颈部血管彩超(CUS)均属于无创检测方式,其具有无辐射、安全、操作便利等优势,目前已得到临床的应用及推广。为验证于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TCD、CUS联合应用效能,现对本院4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例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展开研讨,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4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A组)、40例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B组)。A组:23例男,17例女;年龄40~78岁,平均(56.74±3.41)岁。B组:22例男,18例女;年龄41~79岁,平均(56.68±3.57)岁。经统计,两组一般资料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展开对比。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施以TCD、CUS检测:(1)TCD检测:选用本院德力凯EMS-9PB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设为2.0MHz,取患者仰卧位,探头通过眼窗、颞窗、枕窗等观察前循环及后循环,获取并记录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动脉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峰值流速等,以评估动脉血管是否存在狭窄及狭窄程度。(2)CUS检测:超声探头设为7.5MHz,取患者平卧位,完全暴露颈部,由胸锁乳肌外缘与锁骨上进行纵向扫描,探查动脉膨大部、分叉处、颈内动脉起始端上3cm处、颈外动脉起始端上3cm,然后,实施逆向横切扫描,测量分叉中内膜厚度,观察颈动脉最高部位,查看有无斑块与斑块大小、回声、位置等情况。
1.3 判定标准
TCD检测颅内动脉狭窄程度判断标准:闭塞:100%;重度狭窄:99%~70%;中度狭窄:69%~51%;轻度狭窄:50%~1%;正常:0%。
CUS颈动脉狭窄程度判断标准:闭塞:100%;中度狭窄:99%~70%;中度狭窄69%~51%;轻度狭窄:低于或等于50%。
1.4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临床诊断结果。
(2)分析不同检查方式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灵敏性=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阳性例数),敏感度=真阴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假阴性例数),准确性=(真阳性例数+真阴性例数)÷总例数。
1.5 统计学分析
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处理数据,通过Z或X2来检验计数资料(n、%),P<0.05,即指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诊断结果对比
A组内中膜增厚37例(92.50%),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25例(62.50%),B组内中膜增厚12例(30.00%),血管中重度狭窄4例(10.00%);两组内中膜增厚率、颅内动脉重度相比,存在较大差异(X2=23.854、32.916,P=0.000、0.000)
2.2 不同检查方式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分析
TCD、CUS单独检测与TCD联合CUS检测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灵敏性70.00%(28/40)、72.50%(29/40)、92.50%(37/40),特异性65.00%(26/40)、67.50%(27/40)、95.00%(38/40),准确性分别为67.50%(54/80)、70.00%(56/80)、93.75%(75/80);三组检查方式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相比,存在较大差异(Z=15.674、18.462、23.847,P=0.000、0.000、0.000)。
3 讨论
TCD属于诊断颅内血管动力学变化的一种常用检测技术,其主要利用对患者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颅内段、大脑中动脉血流方向、流速、形态实施探查,为脑血管疾病判断提供科学依据[2]。但该种检测方式虽可有效探查到动脉血管狭窄情况,但对于颅内动脉变异血管、损伤斑块的检查效果欠佳。CUS为一种无创诊断方法,可客观显示颈动脉血管壁、血管腔状况,及时探查到颈动脉粥样化斑块大小、部位、范围、形态、回声等特点,从而为斑块性质评估提供可靠依据[3]。另外,CUS还可于早期发现易损斑块,从而便于临床诊疗工作的开展,防控患者病情深入发展。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TCD、CUS均具有各自的优势,鉴于此,可将两种检测方法进行联合应用,以提高临床诊断实际效能。本研究中,A组内中膜增厚率、颅内动脉血管狭窄率与B组相比,均显著较高,可见TCD、CUS均可有效鉴别缺血性脑卒中。TCD与CUS联合检测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与单独TCD、CUS检测相比,均明显较高,这提示TCD与CUS共同检测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能较高。
综上所述,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TCD和CUS联合检测的应用,可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与有效性,促进诊疗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李蒙蒙, 朱明肃, 李红闪, 等.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的相关性研究[J].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9, 46(1):74-77.
[2]姜健慧, 杜薇, 韩广明, 等. 体感诱发电位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监测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的应用[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9, 35(4):391-394.
[3]王燕. 不同年龄段颅内外血管狭窄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16(11):1622-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