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究"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模式,对改善社区精神病患者生活质量和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社区从2018年1月23日至2020年1月25日共192名精神病患者的精神障碍类型,详细个人信息,随机分为普通护理干预组和一体化护理干预组,其中普通护理干预组每日给予常规护理,一体化护理干预组除了给予常规护理,另外增加“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收集两组一段时间后CGI-S评分,并对精神病人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 普通护理干预组CGI-S评分为4.73±0.34分,显著高于一体化干预组3.11±0.45分(P<0.05)。 结论 “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我社区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精神病患者的依从性,是可推广的新护理模式。
关键词:一体化护理;精神病患者;生活质量;依从性
引言:精神疾病俗称精神病,是指在不同因素影响下,患者出现大脑功能失调,导致情感、认知、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的临床表现的疾病[1]。其治疗方式需要根据不同的精神障碍类型而制定,一般采用药物治疗与护理治疗相结合。目前来说,在医院封闭式治疗仍是治疗精神病的主要方式,但随着精神病患者人数增加,医疗条件不能满足所有精神病患者的需求,需要开创新的治疗模式,以改善大部分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依从性[2]。
一、资料
以《中国精神障碍防治指南》为基础,组织制定具有我社区特色的《精神障碍防治手册》。收集我社区从2018年1月23日至2020年1月25日共192名精神病患者,以精神障碍类型进行归类,记录详细个人信息。入选标准如下:(1)符合CCDM-3抑郁症标准、精神分裂症标准(2)病程≤3年(3)病情稳定(4)年龄18≤年龄<66周岁(5)CGI-S评分≥4(6)危险行为评估≥1。其中男性98例,女性94例。疾病分类:单相抑郁症36例,双相抑郁症37例,产后抑郁症9例,更年期抑郁症11例,单纯型精神分裂症47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52例。将患者随机分成普通护理干预组和一体化护理干预组,每组96例。本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方法
普通护理干预组每日除了监督患者服用药物以外,向患者进行专题健康教育,给予一定的精神康复训练。内容包括:《精神疾病知识手册(患者版)》的讲解,放松训练,在音乐的陪伴下进行全身放松调整,诱导康复训练,一定的娱乐活动等 ,每日一次。向患者家属也提供一定的疾病知识讲解,增加家属亲情体验以达到辅助治疗目的,一周三次。“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干预组在普通护理干预组所含内容上给予一体化护理。内容包括:(1)由5名医生,9名护士,9名社区志愿者(向社区招募并通过心理康复培训),组成一体化护理精神疾病康复组,进而再分为3个小组分配负责;(2)患者出院后的半年内以系统康复训练为主,包括普通护理干预组的内容以外,需增加健康教育,适时调整药物剂量,培养正常生活技能,进行一定的社交训练,职业技能培训等,一周三次。半年后增加社区集中活动,如音乐沙龙、读书沙龙、手工交流等;增加患者与动物交流次数。(3)对患者家属进行为期1个月系统的精神疾病专业知识培训,并要求学会正确与患者沟通的形式,看待患者的态度,增进亲情,以及各类注意事项与安全警示。日常生活中不定时通过各个平台宣传相关知识。(4)有的精神疾病患者家庭经济条件困难,应给予更多关注和关怀。比如:免费派发药物,定期上门回访;对于无家属陪伴的患者,每日应有志愿者轮流探访,适时关注患者病情动向。(5)建立完整护理档案,每月对患者状况进行新的评估,适时调整康复方案。
三、观察指标与统计方法
2年内,计算每位患者CGI-S评分变化,并对生活质量变化和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估。生活质量用上访调查方式进行结果收集,内容包括物质生活满意度、行为活动满意度、心理健康满意度。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估,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高。治疗依从性由医生与家属观察评价,将依从性分为:药物治疗依从性、知识教育依从性、社会交流依从性3方面,从5个等级:A级(5分)、B级(4分)、C级(3分)、D级(2分、)E级(1分)进行评分计算。分数越高依从性越好。
统计运用SPSS 18.0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将收集的数据统计后,以X±S形式表示。方法选择t检验,当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四、结果
普通护理干预组和一体化护理干预组CGI-S评分如下表1。
五、讨论
从上述结果显示,普通护理干预组CGI-S评分4.73±0.34明显高于一体化护理干预组3.11±0.45(P<0.05),同时在生活质量评分中,一体化护理干预组的评分均大于普通护理干预组,平均高10分左右(P<0.05),在治疗依从性评分中,一体化护理干预组的评分平均高于普通护理干预组9分左右(P<0.05)。由此看出,“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模式对于精神疾病患者的恢复具有良好效果,且明显优于普通护理模式。“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模式为精神疾病患者给予了更多的人文关怀,不再把患者困于医院和家庭中。
精神类的疾病大多无法完全根治,需要进行长期的康复护理,只要护理到位,就能减少患者发病次数,减少患者不可控行为的发生,进而减少对患者及周围人员的伤害。
由此可见,“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依从性,是值得推行的精神疾病康复护理的新模式。让患者在社区中护理康复能分散患者一定注意力,消解部分不良情绪。同时一体化护理模式中的各类技能训练,有助于患者逐步参与正常社会活动,避免了长期治疗导致与社会脱节的情况发生。作为医护人员,在落实一体化护理模式的过程中,应围绕患者设计护理方案,有效开展和患者疾病有关的健康教育活动,并和患者及其家属讲明一体化护理模式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谢树磊.对我国精神病判定操作过程的伦理思考[J].医学与社会,2011,24(10):18-20.
[2]廖世珍,杨新华,叶文辉.医院-社区-家庭管理模式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影响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20):2815-2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