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对降低精神科住院失眠症患者自杀风险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6期   作者:1.胥婕 1.徐婷婷 2.王兆国
[导读]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降低精神科住院失眠症患者自杀风险的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降低精神科住院失眠症患者自杀风险的效果。方法:将我院80例精神科住院失眠症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PANSS评分、满意度、自杀风险评估评分。结果:实验组PANSS评分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自杀风险评估评分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精神科住院失眠症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病情和提高满意度,降低自杀风险。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精神科住院失眠症患者;自杀风险;效果
        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首要任务是维护患者安全,住院患者自杀事件是患者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精神科住院患者自杀不仅造成身体伤害,而且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对患者及其家人的心理和社会影响更是难以估量[1-2]。基于此,积极探索有效降低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倾向和自杀观念的护理干预方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探析了早期护理干预对降低精神科住院失眠症患者自杀风险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80例精神科住院失眠症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每组例数40。其中实验组年龄21-56岁,平均(42.21±2.56)岁,男29:女11。对照组年龄21-58岁,平均(42.78±2.21)岁,男30:女10。两组一般资料统计P>0.05。本研究经伦理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①自杀风险评估。在护理干预前,对所有患者进行自杀风险评估。总分0~43分,高自杀危险分30~43分,中度自杀危险分20~29分,低自杀危险分10~19分,<10分为安全。②安全护理:向患者介绍我院环境和病房环境,让患者尽快适应新环境,安慰和关爱患者,给予心理鼓励和支持,构建和谐护患关系。自杀风险评估结果将在护士站提示板上公布,让医护人员随时知晓,严格进行轮班。24小时高度监护负性情绪非常严重的患者,将其控制在医护人员范围内,告知患者家属做好患者陪护工作,对有强烈自杀倾向和自杀未遂的患者,要给予保护限制,并告知患者家属这种做法的原因。加强危险品检查,无限期检查患者身体、床位等是否有危险品,并在患者外出、回病房前后进行详细检查。只有在护士的监督下,你才能使用指甲刀和温度计。随时关注患者病情,观察患者易怒、焦虑、心理变异性等特点。特别是在清晨和午夜,加强巡查力度。③心理干预:护士与患者有效沟通,以亲切的态度慢慢接近患者,鼓励患者畅所欲言。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护士以理解和同情的态度对待患者,然后纠正错误的认知、观念,使患者了解自身的优势,阐释生命的意义。④根据患者情况,安排患者与家属的通话时间和探视频次,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家人的温暖。根据患者爱好,引导患者参加娱乐活动,鼓励患者读书、看电影,分散注意力、缓解抑郁。⑤增强患者自信心:有自杀念头的患者更加悲观、自卑,对任何事情都失去信心。护士要挖掘患者优势,及时给予表扬,帮助患者树立自信。此外,向患者强调生命的意义,帮助他们建立对现实的期望,可以提高他们的自尊。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PANSS评分、满意度、自杀风险评估评分。


1.4统计学处理
        SPSS23.0软件中,构成比用卡方统计,计量则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PANSS评分
        护理前两组PANSS评分比较,P>0.05,护理后两组均显著降低,而其中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对照组PANSS评分是134.84±13.21分,护理后对照组PANSS评分是95.47±8.76分。护理前实验组PANSS评分是134.76±13.45分,护理后对照组PANSS评分是76.32±6.01分。
2.2满意度
        实验组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实验组的满意度是97.50%,而对照组的满意度是82.50%。
2.3自杀风险评估评分
        实验组自杀风险评估评分低于对照组(t=6.135,P=0.000<0.05)。实验组自杀行为风险7.47±1.11分,而对照组自杀行为风险13.47±2.56分。
3讨论
        在精神疾病中,抑郁症、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和病态人格的患者极易有自杀念头或行为。此外,长期患有慢性病、癌症、年老体弱的患者缺乏社会支持,养成厌世观念。自杀是一种伤害行为,有两种形式[3]。在精神科护理过程中,面对精神病患者的自杀倾向和自杀行为,护士应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对不同时期的患者应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如新入院的精神病人、有症状的精神病人和恢复期的精神病人要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分析具体问题,以有效消除患者的自杀倾向和自杀行为,维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护士也可以通过安全护理,有效地预防精神病患者的自杀倾向和自杀行为。医护人员应定期检查患者病房的门窗,如果发现损坏,应请专人维修 [4-5]。同时还需要做好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和社会支持,以减轻其心理障碍,并创造良好、安全的治疗和睡眠环境,以减少患者因失眠引起的精神损害和自杀行为。
        该研究的成果显示实验组PANSS评分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自杀风险评估评分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综上,精神科住院失眠症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病情和提高满意度,降低自杀风险。
        
参考文献:

[1]祝志隽.早期护理干预对降低精神科住院失眠症患者自杀风险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05):227.
[2]高淑敏.护理风险评估对精神科住院患者自杀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6):257-258.
[3]刘书婷.综合医院非精神科住院患者自杀风险管理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5,28(09):87-89.
[4]李建丰.精神科自杀倾向患者护理干预的重要性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4,12(12):148.
[5]杨煦.精神科患者自杀倾向护理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24):122-1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