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梗患者中的实施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6期   作者:李富亮(通讯作者) 吴小红
[导读] 目的:评价分析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梗患者中的实施效果
        【摘要】目的:评价分析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梗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以2018年6月-2020年2月为受试对象纳选时间,符合研究样本要求者共计100例,依据急诊护理方案差异将其归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人数均为50例,分别施以急诊常规护理及急诊护理路径干预,评价护理结局。结果:接受干预前组间焦虑及恐惧心理无明显的数据差异(p>0.05),接受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负面心理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患者取得的SAS评分、SDS评分具明显低于对照组,数值间经统计学检验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为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梗患者护理中施以护理路径方案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负面心理状态,为后续治疗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急诊护理路径;急性心梗;实施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是临床路径发展小组(theclinicalpathwaydevelopmentteam,CPDT)中的一个体现形式,根据患者的临床诊断、疾病发展和外科干预措施,制定了符合患者实际情况的治疗和护理模式,在实践中,首先要建立和规划相应的临床路径实施体系,组建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小组,协调患者实际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查阅临床路径文献,组织相关培训,评估临床路径实施效果,并探讨如何改进。有报道指出CPDT可有效缓解急性心梗患者的消极心理,对整体治疗效果有益。本研究对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梗患者中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8年6月-2020年2月为受试对象纳选时间,符合研究样本要求者共计100例,依据急诊护理方案差异将其归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人数均为50例。对照组入选患者男女占比62.00%:38.00%,最低年龄值49岁,最高年龄值72岁,均量数据(58.23±2.34)岁;观察组入选患者男女占比64.00%:36.00%,最低年龄值51岁,最高年龄值76岁,均量数据(58.87±2.23)岁;排除标准:①入院25小时内死亡者;②妊娠期或者哺乳期患者;③既往患慢性心律失常或者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者;④合并心源性休克高危患者,即年龄大于75岁,窦性心率>120次/min或<55次/分。入选患者的基础资料数据经SPSS20.0检验可见p值大于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科后及时对其心梗反应、患者意识、心脏血流状况展开检查,并给予患者心理疏导。
        观察组:(1)首先由护士长挑选科室内护理能力出众、经验丰富、责任心强护理人员成立临床路径护理小组,并对组员进行临床路径护理专业培训,保障每位护理人员可熟练掌握临床路径实施流程及护理工作内容。(2)由临床路径护理小组成员热情接待患者,遵医嘱带领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加强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如患者出现紧张过度而肌肉痉挛、紧绷等现象时,护理人员可通过轻拍其手部表示对其的安抚与支持,力争取得患者信任与配合。在手术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术前评估内容中现低血压反应或心律失常患者的情绪及各项指标变化,每间隔1小时对其生命体征各指标进行一次记与观察,发现异常需要第一时间报道其主管医生,并配合医生进行相关症状的救治处理。(3)高度关注患者呼吸畅通情况,为患者建立呼吸通道,保障患者呼吸畅通,护士必须掌握自己的职责,优化入院流程,及时安排病人进入急诊室,确保病人卧床休息,进行心电监护,并进行血液检查。在病人确诊之后,立即在患者左下肢建立静脉通道,使用留置针,对患者进行过敏试验,详细记录时间,帮助患者更衣,协助患者小便,接受治疗后,及时观察病情变化,不断抢救护理。
1.3评价标准
        借助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儿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态,SAS及SDS共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儿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之中应用的软件为SPSS20.0,将采集的信息进行导入和处理从而获取相应的计算结果,计数以%的形式显示,并在X2检验之后,正负差计量数据用±s表示,经t检验,当P值小于0.05可表示数据差异符合统计学原理。
2结果
        接受干预前组间焦虑及恐惧心理无明显的数据差异(p>0.05),接受干预后研究组取得的SAS评分为(42.62±2.48)分,对照组为(49.84±2.63)分;SDS得分对比,研究组(43.69±1.53)分、对照组(48.26±1.43)分,组间数据经SPSS20.0系统分析对比可见p<0.05。见表1。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一种冠状动脉发生急性或者持续性缺血或者缺氧而致的心肌坏死,对患者的呼吸、消化及心血管系统发生不同程度危害,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患者的发病期间感受压榨性胸痛,同时伴濒死感、强烈的恐惧感,为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是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的基础,而患者施以科学合理的护理,是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的关键。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干预前组间焦虑及恐惧心理无明显的数据差异(p>0.05)。接受干预后研究组取得的SAS评分为(42.62±2.48)分,对照组为(49.84±2.63)分;SDS得分对比,研究组(43.69±1.53)分、对照组(48.26±1.43)分,组间数据经SPSS20.0系统分析对比可见p<0.05。
        由此可见,为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梗患者护理中施以护理路径方案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负面心理状态,为后续治疗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蒋进枝. 评价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梗抢救过程中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观察[J].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 031(001):121-123.
[2]胡卫绵. 实施急诊护理路径、传统护理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探索[J]. 中国医疗设备, 2018, 33(S1):126-127+138.

作者简介:李富亮(1987.06.25)性别:男  籍贯:广东省和平县  学历:本科,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 现有职称:护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