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中育人作用的浅议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下   作者:丘尊君
[导读] 教学的本质目的是育人,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还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德育教育,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注重思想行为方面的引导,让学生成为遵纪守法、充满爱心、崇尚科学、敢于创新的新型人才。

河源市第二小学   丘尊君   517000

摘要:教学的本质目的是育人,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还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德育教育,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注重思想行为方面的引导,让学生成为遵纪守法、充满爱心、崇尚科学、敢于创新的新型人才。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从课堂活动、教学语言、课外实践等多个角度进行德育渗透,达到润“育”无声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学生;研究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习近平总书记一贯高度重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2014年9月9日,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习总书记这样强调:“好老师应该懂得,选择当老师就选择了责任,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作为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把握学科特点,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引导学生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踏踏实实学好知识,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教研实践,谈谈自己的思考。
        1.守住师者之责,敢于“传道”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养成高尚道德情操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立德树人”主要是培养“理想信念、文化自信、责任担当”。现行小学语文统编新教材把“立德树人”作为编写的根本理念,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编排方式,每个单元突显一个人文主题,如“修身正己”“至爱亲情”“人生之舟”“自然之美”“家国情怀”等,内涵丰富,课文有情、有趣、有理。因此,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时时提醒自己,要引导学生学习这篇文章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达成怎样的教学目标,并努力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但由于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是它与其他课的本质区别,于是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大多把教学目标锁定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上,重敲细磨,一切教学行为都聚焦在学习语文知识、语文方法和语文技能上,对于人文因素的渗透常常是贴标签式地说教几句,或是蜻蜓点水般若有若无,生怕被扣上“思想品德课”的帽子。“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的《师说》将“传道”视为教师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任务,“业”即“道之文”,“解惑”也是为了“明道”,可见,教师对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况且教师都明白,“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今事业必成于实”,立德是“聚沙成塔”的过程,通过一节课的微言大义就能让学生形成某一美好品质是不现实的,教师应该精心播种,润物无声,通过语言文字的浸润,让学生在字里行间中感受文化的熏陶,感受智者、仁者的思想,获得审美享受,修为自己的品性。



        2.结合语文教材开展作文教学创新实践活动
        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育人体系中较为关键,为此,小学语文教师需在具备教法创新能力的前提下,明晰学情,并以此为依据创新作文教学手段,解决学生写作兴趣低下、语文知识应用欠佳等教学问题。本文通过探析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创新策略,以期助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活动稳健发展。
        学生在阅读文章时会遇到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为使学生在写作进程中灵活运用上述修辞手法,提高作文质量,教师可结合语文教材开展读后仿写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在进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教学时,会读到“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水里的影子”这一段,教师可提问学生该段用到的修辞手法,待学生明晰排比句特点后,教师再指引学生模仿文章内容,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写一段话,继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写作方法。
        丰富写作主题为使学生感受到写作乐趣,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写作活动,丰富写作主题。例如,在学生春游、体育运动、寒暑假结束后,以“记一件趣事”为主题指引学生写作;再如,在国庆节后,以“我对祖国的爱在诗歌里”为主题组织学生创编诗歌,并在其间教授学生记叙文、诗歌、散文等作文的写法。通过主题式写作使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被无限放大,继而助其体会写作乐趣,营建轻松、民主的作文教学氛围,以达到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3.借助知识达成育人作用,增强学生的领悟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蕴含着育人的内容,教师要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层面上进行渗透,这样既不会显得德育教育太过刻意,也易于学生接受,进而内化到他们自身的思想行为中。以二年级《曹冲称象》为例,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与写字教学,课文讲解部分,教师指导学生对官员称象的方法以及曹冲的办法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设置悬念:“到底哪一种方式是最好的?”请学生展开讨论,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教师以动画的形式演示曹冲称象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用先、再、然后等连词把过程说清楚,让学生对曹冲称象方法中的逻辑关系理清楚,增强他们表达的有序性,最后组织学生夸一夸曹冲,结合当下的条件想出其他更好的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想象的主动性,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曹冲的聪明,学习其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鼓励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要敢于质疑、善于提问、勇于创新。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要找到知识传授与德育教育地结合点,不能顾此失彼,抓住课堂教育机会,发挥课内外结合的作用,形成润“育”无声的效果,增强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促进其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从而发展他们良好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葛俊.小学语文育人价值的范式构建——基于“主体性”视角[J].课程教育研究,2020(23):62-63+65.
[2]黄锡明.随风潜入课育人细无声——小学语文课堂渗透德育浅析[J].新教师,2020(05):39-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