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四年级学生数学动手实践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下   作者:潘衍斌
[导读]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知识储备不够,理解能力和抽象意识相对较弱。

广西梧州市苍梧县石桥镇湾岛逸夫小学    潘衍斌   543116

摘要: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知识储备不够,理解能力和抽象意识相对较弱。基于此,结合小学生爱玩好动这一特点,本文简要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组织学生动手操作的意义,并提出一系列课堂教学策略,旨在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究所学知识,明白知识的来龙去脉,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实践;课堂教学
        引言:实践证明,适时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还能够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适时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从而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组织学生动手操作的意义
        创新是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是促进社会不断进步的保障.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培养创新型人オ成为一个重点。数学教学作为教育学生的重要途径,理应承担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任,并将之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去。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能为学生思考和发现指明方向,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为学生以后的创新行为打好基础.所有伟大的创造发明都是建立在创造者坚持不檞地实践和探索的基础之上的,由此可见,实践探索精神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而对于学生来说,课本知识的学习只能帮肋他们做好基础知识的储备,以及形成基本的认知能力。要想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索精神,必须要让他们动手操作、实践探索。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任何一件事情,首先要对这件事情产生兴趣,这样才能发自内心地去热爱、努力。所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兴趣是关键。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是主要特征,比起一直坐在座位上听老师讲,他们更喜欢“动态化”的课堂。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多安排一些动手操作的环节,并且借助一些有趣的道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动手操作是一个规范化、严謹化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否则影响操作结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然而小学生年龄小,如果缺乏教师的正确指导,就会出现很多不规范的操作行为。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告诉学生动手操作的理念、方法以及步骤,做好示范,为学生提供一个可模仿的蓝本。
        (二)课内外相结合,做好动手操作训练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这句话无疑道出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不仅要在课堂内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还要在课外鼓励学生多练习,在不断练习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习惯、提升动手操作的能力。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数学知识。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和社会实践紧密相连,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以此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要学习的知识和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让抽象化的数学知识转变为直观形象化的数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身旁,就在生活中,通过生活中的人和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他们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在操作中掌握知识。
        (三)注重教学反思,挖掘实践活动价值
        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思考、操作、体验,并芸试从这些问题中,发现数学本质,寻求问题解決的方法,从而落实数学素养的培养。除了有效开展活动课教学之外,教师还应注重教学反思,充分挖掘综合实践活动价值,并发挥其功能价值。例如,在教学四年级数学教材上册的“一亿有多大"时,有的教师引导学生从100粒大米的质量出发,进而让学生推算1000、10000、10000010000010000000粒大米的质量.虽然这样的教学活动能让学生感知到"一亿"有多大,但这样的活动安排显然不具备发散性思维。对此,结合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对上述教学过程进行适当改进与优化,首先给出100粒大米的质量,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自主探究,如何运用100粒大米的质量来推算一亿粒大米的质量。不难看出,教师给出这种问题形式,能増大活动探究的价值。同时,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数学思维也能得到充分发散,并通过猜想、实验、验证等一系列活动过程,最后得出实验结论,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反思和引导学生对实验前的猜想、实验过程中的操作、实验后的归纳总结、同件的互动交流情况等方面进行反思,这样有助于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并从中真正感悟到“综合与实践”活动课开展的价值。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数学是一门注重逻辑思维的学科,因此,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操作不应该是让学生单纯地模仿,而是要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会他们思考和探索的方法。可见,要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非常必要和关键的。笔者认为,每次动手操作前,教师一定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明确自己要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应该如何做。只有这样,才能使动手操作有针对性,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熟练应用各种知识的能力。知识只有在应用时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足够多的机会去摆弄直观材料,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找到规律,概括知识特点,在自身的体验中感悟数学,学会数学想象和创造。
        结论: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就要深挖教学内容,并结合教学目标,适时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参考文献:
[1]季勇国.融入生活 动手探究——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法[J].课程教育研究,2020(17):126-127.
[2]黄华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操作能力[J].求知导刊,2020(17):52-53.
[3]曹淑梅.关于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7):64.
[4]高翠玲.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转化思想的渗透[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33(06):245-2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