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常”而入,非比寻常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下   作者:潘丽梅
[导读] 写作水平是衡量一个学生语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方式,也是判断学生文学功底的重要标准

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十一中学   潘丽梅

摘要:写作水平是衡量一个学生语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方式,也是判断学生文学功底的重要标准,学生平时对字、词、句、段的掌握和积累在作文写作中都有很好的体现,但是写作教学依然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老师教授难、学生写作难贯穿了大多数师生的教学生涯和学习生涯,本文将从作文教学面临的困境以及如何实现作文教学突破来探究初中语文教学。
关键字:初中语文作文 微写作 关注当下 训练有目标性
        作文教学作为初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随着课改理念的深入,改变了传统写作教学模式,尝试将习作常态化,即融入到每一堂课中去,融入到学生生活的点滴中去,让作文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日积月累中逐渐提升写作能力。
       一 、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
       (一)作文教学计划缺乏系统性。
        目前我们的作文教学仅仅是根据每单元的习作安排进行,目标仅仅在于完成本次习作任务,或者直接将目光对准中考作文,带领学生们背范文、生搬硬套所谓的写作技巧,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不但没有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写作能力,甚至出现一些不伦不类的习作。
       (二)教材缺少写作系统。
       作文教学乱象丛生的一个原因与教材安排有一定关系,在新课标指导下的语文教学重阅读而轻写作,一边给作文安排很高得分值,一边在教学安排中设计课时较少,作文在教材中一般安排口语交际、习作练习、综合性学习几部分,看似很全面合理,但是深究起来就发现缺乏梯度,没有上升层次,如果作文一直固守这样的模式,作文教学便归于点状处理,不能形成系统,学生没有受到系统的写作方法教学,作文依旧不能有起色。
       (三)缺少范文读本。
        教材编写以单元为主,每单元根据课文安排习作内容,学生要根据本单元课文把握主题思想,学习写作方法,但是每一个单元课文最多也只有四篇,两篇精读课文两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掌握的写作技巧少之又少,因此需要一定的典型范例继续加强辅助学习,但是市面上缺少配套的范文,学生缺少模仿的素材,为了完成习作任务,大多数学生只能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作文,结果写出来的作文缺乏文体性,也很少体现写作技巧。
       (四)套借作文泛滥
        现在初中作文以话题作文为主,宽泛的话题为借套作文提供了便利,抄袭、借搬、全文仿写在初中生习作中频见,同一个班可以发现几篇一模一样的作文,也总会遇到只是改了人称和姓名的作文,甚至很多人作文开头都去抄写命题作文要求那部分精美语句,单看每一篇似乎都勉强可入眼,看多了就发现乏善可陈,并无新意。



        二 、初中语文习作教学策略
       (一)作文训练系统化
        如果习作固守单元习作的主题,面面俱到,在有限的时间里反而无法做到精细,学生依旧无法很好的把握习作方法。因此教师在习作过程中,统筹整本书的习作主题和习作要求,将主要内容分摊到每个单元习作中,每个单元都有侧重点,每个单元习作都为下一单元的习作做适量铺垫,在整个学期结束后,学生更容易把握习作方法。
        (二)随课微写作教学
        语文课堂的常态是老师利用大量时间讲解内容,讲授技法,即使在新课标前提下,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今天,部分老师的教学依旧以课本知识的学习为主,并没有涉及写作练习,这对于课堂黄金时间来说是存在缺憾的,学以致用,学了便要运用,当堂消化,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安排微写作,每节课安排几分钟时间给学生练笔,可以指定写作内容,可以指定写作主题,甚至是写作技法,通过练笔加深印象。
        (三)关注当下,积累素材
       学生口中无物,笔下无事,归根结底是因为素材积累太少,缺乏生活经验,又不善于观察生活,对于身边发生的事情只关注结果而忽略过程,对熟悉的事物不加留意,这种浮躁心理在习作中体现出来就是一篇又一篇的流水账。因此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沉淀,关注生活细节,关注个人感受,用探索的眼睛去观察事物,用好奇的心去探究所以然。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学生只有通过认真观察,仔细感悟,把握细节,在习作中才能写出细节来,老师通常会要求学生在习作中体现人物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甚至是细节描写,学生一知半解,除了语言和部分动作描写并不能很好的运用描写手法来充实习作,教师如果特意去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去捕捉人物的神态、去感悟人物的心理,必定可以写出好的习作来。
        (四)走进生活,周记练习常规化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学生以发现的目光去审视生活,但是所观察到的事物都是瞬时记忆,要想真正将这些观察变成自己的写作素材还需要及时将所见转化成文字,诗鬼李贺随身携带小纸条,随时将自己的灵感写下来,我们无法达到李贺的境界,但是一定可以每天或者每周去记录自己记忆深刻的事情,所以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周记并及时批阅,周记体裁不限,可以是散文、诗歌、小说,但是提倡学生记述自己的生活所见所闻所感,可以提倡有兴趣的学生写日记,实时记录,随时收集。
        (五)有目的组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张扬个性,积累素材
        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或者课余时间开展主题活动,创设学生喜欢的写作氛围,学生在活动中可以发散思维、展现个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更容易找到自我,在浓厚的兴趣驱使下也更容易写出好的作品。
        结束语:
        写作是一个长期的综合能力训练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因此必须有计划、有目的、系统性的开展活动,带领学生从细微处出发,从寻常处入手,用冷静的目光去观察,用自己的心去感悟,真正实现快乐写作,有提升的写作。
参考文献:
[1]陈青.创意话题妙引导例谈[J].北京:新作文,2017(04).
[2]周秋红.中学写作教学[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9(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