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驱动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探究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下   作者:杨洁华
[导读] 新时期,为了不断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要重视结合深度学习方法,有效的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应用到数学教学课堂,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进一步确保数学教学质量,希望通过本文实践阐述,能够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小岞中心小学    杨洁华  362143
     
摘要:新时期,为了不断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要重视结合深度学习方法,有效的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应用到数学教学课堂,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进一步确保数学教学质量,希望通过本文实践阐述,能够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深度学习;任务驱动;小学数学;研究
        引言:在数学课堂有效的构建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利于提高学生积极性,通过教学实践分析,为了提高学生数学深度学习能力,要重视结合实际,有效的制定更加高效的教学策略,具体分析如下。
        1.采取多种方式呈现任务
        任务驱动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的方式之一,具体来看任务的方式有单任务形式与情景任务驱动两类。单任务的小学数学驱动,是一类简单、直接且有效的教学方法,具体流程是在课程教学完毕后,教师充分研究学生的教材与课后习题,选择其中典型的内容进行任务教学,任务的内容包括:任务主题、解决措施以及解决方法。单任务的教学驱动方式,尽管给学生具体指示了教学内容与方向,但进行探究、验证以及回顾反思的流程上,仍然需求学生的自主判断进行。这样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夯实自己的理论知识体系,并且帮助学生有效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判断能力。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最大的价值在于学生最终的反思环节,让学生通过自主判断将知识内容进一步加强,强调学生的知识点理解程度,真正意义上落实“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例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可先引导学生简单回顾前面学的小数乘除法计算与整数乘除法计算之间的密切联系,然后大胆放手,由学生独立探究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对于学生思维的结果,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计算的原理、解题的思路等。让学生认识到,必须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一个相同的不为0的数,转化为整数除法或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可激励学生思考:被除数和除数到底乘多少比较简便呢?学生在和谐的探究氛围中讨论、争辩,认识到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比较简便。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深刻理解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达到思有源、思有序、思有获、思有创之目的,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探究学习方式的产生,关键在于创设激发学生认知的内驱力,激活其思维的问题情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思维发展阶段的特点,创设合适问题情境,点燃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使探究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非常自信地对学生说:“你们给出任何一个数,我不用计算就能很快告诉你们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结果学生一个个报数,教师回答,学生验证,一个个都对了,可真神。这时,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便产生了这样的问题;究竟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规律?从而带着强烈的学习动机和问题意识主动去探究知识规律。
        2.加强线索引导的能力
        在任务驱动法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线索引导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线索的指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理清自己学习的脉络,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工作预先做好铺垫。线索引导的成效,直接意义上决定了学生的探究效果。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年月日》为例,如果教师仅仅照本宣科式地展开教学工作,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大多也只能死记硬背公式和学习方法,一旦题目进行出现变化,学生也没有良好的应对能力。而此时为了更好落实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教师就需要使用线索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点的效果。
为了更好实行线索引导的策略,教师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帮助提升线索引导的效果。
“年月日”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这一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时、分、秒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对年、月、日并不陌生,因为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有一定的感性经验,基本上都看过日历。
      教师也对三年级学生(四个班共185人)进行了前测:“一年有几个月?”150个学生知道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几天?”几乎所有学生都知道一年有365天,还有少部分学生知道一年有366天的情况。“一个月有几天?”大部分学生知道一个月有30天或31天,每个班也有几个学生知道一个月有28天或29天的情况。但是,许多学生对年、月、日的认识都是无意的、点状的,缺乏全面而又系统的认识。因此,教学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时间单位的整体知识结构出发,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


在教学时可以这样引入:“我们以前学过时、分、秒这些时间单位,1时=60分,1分=60秒,这节课要来学习比时、分、秒更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关于年、月、日这些时间单位,你有什么了解的吗?”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逐步板书如下:
      从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学生对年月日有一定的了解,他们的了解都是对的吗?这里面蕴含着什么秘密?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基于学情分析的深度学习,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是关键,它直接指向学生的研究行为本身是否有意义、能否有效驱动学生的学习意愿和行为。关注概念引入,分析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之间的症结所在,才能有的放矢的教学,让学生走向深度学习,保证教学的循序渐进。
      3、关注概念建立,让学生发展深度学习
      年、月、日虽然是规定性知识,但任何一个知识的规定,背后一定有它的道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计算、推理等活动,从核心问题“我们来看看黑板上这么多信息。1年有12个月,1年有365、366天,1月有28日、29日、30日、31日,看了这些你心里有什么想问的吗?”入手以问引学。学生的问题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如“为什么叫年、叫月、叫日?”“一年为什么是12个月?”“一个月为什么天数不一样”“一年为什么天数不一样”这样追问缘由的问题;一类是如“年、月、日是谁发明的”这样对历史由来的索问。如何回答这些问题?教师可以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告诉学生:地球绕太阳转动,转一圈所用的时间叫1年。人们观察到两次满月之间大约会隔30天,于是就把这段时间叫做一个月。人们又经过精细观察,一年会看到12次满月。这就是1年为什么会是12个月。从这些问题中,我们不仅要看到数学知识,更要看到内隐在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精神、观念……让“学为中心”的课堂形态得以更好的体现,高质量的思维活动得以有效激发,数学课程标准“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重要目标得以真正落实。
        4、关注概念巩固,让学生融入深度学习
      当堂检测是巩固概念的有效方法,测学内容不需要多,但要精,注意层次性,要紧扣知识重、难点,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训练学生的思维水平。
      本节课笔者设计了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检测题,对年、月、日的基础知识进行检测,如让学生猜猜老师的生日:我的生日在大月,这个月份是一个双数月,这个月的上一个月也是大月,我的生日在这个月的第八天。以一些现实的、常见的实际问题为驱动,如商场做促销活动从28日开始,几号结束呢,可促使学生运用习得的知识去探寻问题解决的多样化。
      同时,我们也设置了一些开放性的习题引发学生思考。如:“如果没有了年、月、日,这个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为课堂中学生的充分思考、自由表述提供了时空,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任务驱动以学生深度学习为主,能提高学生认识,从而帮助学生加强实践操作,不断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这对于学生日后发展有着重要的助力作用。
        5、注重评价学习过程,不断扩大探究成果
        数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体验数学。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去体验、反思探究发现的“过程”,更好地培养学生善于认识自己、反思自己和调控自己的能力。例如:在总结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一课时,组织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主动获取知识的态度及程度如何?自己学会了什么?让学生反思:我是怎么悟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的?在这一过程中你还有哪些方面的收获?因为有亲身的体验,所以学生的感悟也颇深:有的说我懂得了可以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把新知转化为旧知去解决新问题;有的说我了解了数学知识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慢慢拓展的,而且它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我对学好数学的信心更足
        结束语:
        总之,随着新时期发展,在数学教学课堂,要培养学生深度学习,要积极结合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通过对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进一步总结,不断提高了对于任务驱动教学的认识,同时作为教师,要重视教学实践与创新,从而才能迎合时代发展,进一步保证学生学习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丁玉娟.小学数学任务驱动式教学探究[J].教育观察,2018,7(14):98-99.
[2]高一刚.任务驱动学习及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华夏教师,2017(21):92.
[3]刘佳.小学数学任务驱动课堂教学探索[J].江苏教育研究,2017(Z4):109-1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