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社会需求探索中职德育教育模式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下   作者:李琪
[导读] 中职教育是组成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并且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展开的,以促使其在社会中能够稳定就业。

山东技师学院  李琪 250200

摘要:中职教育是组成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并且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展开的,以促使其在社会中能够稳定就业。但就当前社会发展现状来看,不仅要求中职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同时还要求中职学生具有良好的素质,即就是现在化综合性人才。因此在中职教育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教育和培养,同时还需要迎合社会发展需求对学生展开德育教育,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模式,以此推动中职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
关键词:社会需求;中职;德育教育
       一、引言
       对于中职院校而言,由于其面对的学生相对来说较为特殊,不仅在教育过程中需要保证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升其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就业竞争力,还需要结合当前市场以及社会对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对于学生展开德育教育,以此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本文是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展开中职德育教育的教学原则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并探索中职德育教育的新模式,以此强化对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的效果。
       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中职德育教育在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分析
       (一)坚持以社会需求为教学方向
       对中职学生展开的教育一般与其他教育存在明显区别,尤其是中职院校在对学生展开教学时,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学习水平,同时是以学生的就业为最终教学方向,因此在中职院校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不仅要重视对学生展开理论性德育知识的教育,还应结合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学生未来的就业为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未来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理想等德育内容,并在德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和发展观。
       (二)坚持德育教学是实践教学基础
        中职教育模式主要是以实践教学为核心,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此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但实际上中职德育教育应同样重视其实践性,并通过德育教育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因此在中职院校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中职院校的相关领导、教师等应树立积极正确的德育教育观念,一方面完成当前社会要求下对学生素质教学目标,同时能够发挥教师的引导示范作用,并与学生建立积极地师生关系,及时引导学生存在的不良行为和道德问题,使其坚持正确的德育发展方向[1]。
       (三)坚持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为教育核心
       在中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师应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为教育核心,通过教育强化学生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满足当前社会发展过程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因此这就要求中职院校在展开德育教育时能够在教学中融入技能教育,在德育教育中使学生明确未来的职业目标和长远的职业规划,与此同时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和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强化个性化实践教学,以此使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更有针对性。



        三、面向社会需求的中职德育教育模式研究
        (一)提升对全面德育教育的重视和渗透工作
       在中职院校学生教育过程中,除了对学生展开技能培训和专业知识教育工作之外,另一重要教学工作则是对学生展开德育教育工作.通过德育教育通过能够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并对其未来的就业和发展产生积极地影响。因此在面向社会需求的中职德育教育工作的前提则是需要中职院校各领导、教师甚至是学生等能够重视社会当前的需求,并以此为基础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进而进行全面渗透和影响.尤其是在教学中能够坚持树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中职德育教育模式。首先这就要求进行德育教育的教师能够对课堂中的学生全面关注,及时对存在德育问题的学生进行引导,并对其产生的问题进行解决,以此培养学生正确地就业价值观。其次,教师应合理掌握教学内容,合理融入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二)借助网络展开德育教育
        就目前来说,提升面对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中职德育教育效果,首先就需要提升学生对知识以及德育教育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以此强化对学生的影响和教育。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模式相对较为传统落后,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兴趣,因此针对这一情况教师有必要对德育的教育模式进行创新,在教学中合理应用网络技术展开教学工作[2]。尤其是将生活中,以及企业中相关的德育知识向学生进行展示教学,同时强化学生的网络道德,以此强化学生对德育教育的理解和重视,并积极接受教师的德育教育。
        (三)重视校企合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德育教育导向,不仅要求教师在中职院校内对学生展开德育教育工作,同时还应重视校企之间的合作教学模式。通过校企合作,一方面不仅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当前企业对学生德育以及综合素质的要求,让学生在企业中充分理解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并形成积极正确的就业观和职业观,对其职业行为有一定的规范。而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能够丰富学生的德育教育模式,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不断补充和完善,并使学生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合理应用学习到的德育理论知识,以此形成良好的职业操守,进而推动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发展,满足当前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总结:总之而言,中职院校发挥着对社会人才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市场的变革,更加要求中职院校在教育过程中不仅加强对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同时还需要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综合素质发展,以此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基于此这就要求中职院校教师在对学生展开德育教育工作时能够坚持以社会的需求为教学导向,合理应用网络教育模式,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渗透,以及通过校企合作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参考文献:
[1]黄艺苗.面向社会需求探索中职德育教育模式[J].交通职业教育,2018(02):12-13+21.
[2]王涛.中职学校篮球教学中对学生德育培养的实践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34):14-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