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科学活动有效性指导探究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下   作者:吴滨滨
[导读] 幼儿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兴趣。好动、好奇、好问是他们的年龄特点。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福全街道胜利幼儿园  吴滨滨

摘要:幼儿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兴趣。好动、好奇、好问是他们的年龄特点。幼儿期是人一生中智能发展最显著的阶段,也是一生中提问最多的阶段。幼儿科学教育重视科学知识的发现性学习,要求充分体现幼儿学习的主体性,鼓励幼儿通过自身探索性活动去发现、解决问题。幼儿科学是真正通过“做”来完成的。本文谈谈如何通过不断实践和探索推进幼儿科学教育。
关键词: 幼儿; 科学教育; 指导
        一、良好的氛围是幼儿科学教育成功的基础
        幼儿年龄虽小,但求知欲强,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心,特别是对那些和生活经验有关的、周围经常看到的事物,幼儿可说是百看不厌、百问不倦。可见,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并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而是合适的环境与适度的.新鲜的刺激物潜移默化的结果.良好的科学教育氛围能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一)充分利用科学发现室,满足幼儿探索的需求
        为了让幼儿在园期间能更好地开展探索活动,本园开设了专供幼儿进行科学活动的科学发现室。在科学发现室里,教师专门为幼儿提供适合其年龄、发展水平和需要的,丰富而有趣味性、挑战性的材料,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共同参与探索活动.对幼儿来说,只是观看或简单操作是不能满足他们亲自动手的探索需求的。那些可以让幼儿动手操作的、可以拆装的成品或半成品,如放大镜、车辆装配材料、人体模型材料、各种弹簧、磁性材料等,才是幼儿园必须配备的材料。同时,幼儿园科技活动室的环境、材料的设置和提供,均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体现启蒙性,增强他们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好问,在感知的过程中积累粗浅的科学知识、经验,感受自己的成功,养成对科学的正确态度和兴趣。
        (二)为幼儿营造优美自然的户外环境
        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幼儿的一切学习活动都是依托于生活,来源于生活的。他们生活的这个大环境蕴含无穷无尽的科学教育素材,具有课堂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幼儿园虽然设立了专门的科学发现室,但科学教育不能局限于室内.任何能激发幼儿科学探究兴趣的事物与场所都应该是“科学发现室”。因此,教师应尽量利用园内的空间,与幼儿一起,营造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如幼儿亲自参加种植、管理和收获工作,既开阔了眼界,也激发了求知欲和对科学的兴趣。
        二、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目标和内容
         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是根据幼儿教育的目标和幼儿一般发展水平来确定的。它是教师开展幼儿科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制订计划的依据.同一活动内容,在幼儿的多次探索过程中,会体现出由低到高的层次要求,让幼儿在各方面获得循序渐进的发展。例如,在大班开展的“沉与浮的鸡蛋”“打不跑的鸡蛋”等游戏中,师生共同准备了生鸡蛋、熟鸡蛋、食盐、玻璃瓶、八宝粥空瓶等.幼儿通过操作探索发现,要让沉在水底的鸡蛋浮起来,需往水中加盐,同时,用小棒快速搅拌。加进水中的盐,少了不行,多了,鸡蛋反而会又沉下去.在活动中,教师分层制订目标,精心设计相关的科学内容,允许幼儿在探索中有失败、有反复、有模仿,但更鼓励创新。同一年龄的不同幼儿通过不同的操作方式,均有所收获,主动性、创造性及合作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三、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离不开教师的精心指导
        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不仅体现在促进幼儿与材料、同伴的相互作用上,而且应体现在方方面面,以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一)兴趣导入
        教师导入新课时应关注幼儿的兴趣点,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为此,可采用游戏的方式导入,重点把握以下几点:紧扣教学目标导入,围绕教学目标来设计导入语;符合教学内容,导语的设计要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在幼儿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设计;准确把握时间,根据小中大班活动时间合理配置。
        (二)主题探究
        “主题”指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探究”指师幼对活动主题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主题探究的核心是“探究”,是直接经验,而不是被动接受的间接经验,是教师引导下幼儿自主“猜想—验证—交流—再猜想—再验证—再交流”的过程。引导幼儿围绕一个科学主题或关键经验进行深入探究与研究,逐渐获得真正内化的科学知识、概念、原理等。
        1、有效处理间接知识接收与直接经验获得的关系。学前教育是为幼儿提供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机会及条件。因此,幼儿在科学探究中“直接经验”的获得尤为重要,让幼儿在做中学、玩中学、游戏中学,寓教于乐。幼儿在操作、摆弄中直接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收获了知识能力,领略了探索中的艰辛,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培养了科学家的素养。同时,不能忽略教师讲授的作用,尤其是教育活动难点的突破,更需教师的启发式教学。
        2、有效处理教师引导与幼儿自主学习的关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没有幼儿主动地参与就没有高效教学的发生。为此,要正确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关系,不能本末倒置。
        3、有效处理面向幼儿全体与幼儿个性发展的关系。《指南》中要求,不要用一把尺子衡量幼儿,只是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一种可能.这就要求教师处理好面向全体及个别教育的问题,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和分层提供材料,促进每一名幼儿个性化发展,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分享交流
        此环节一般发生在主题探究之后,往往与主题探究交替进行,是指幼儿将探究的结果通过讲述、表征等手段,予以汇总、表达、共享。除了口头语言表达,还可以采用图画、书面、摄像等多种形式表达。那么如何进行这个环节呢?
       1、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在探究中理解、在理解中表达是表达交流的基础。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理解知识、表达交流,这会对幼儿受益终身。
       2、记录方法的运用。教师应鼓励和支持幼儿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运用相关的方法自己设计,用自己的语言记录所闻所见。
       3、感知和了解人与自然、科技产品的关系。生活既教育,要教育幼儿从小感受自己与周围高科技的联系,体验科技生活带来的便捷,培养科学意识及创新精神,将所学用于实践。
       总而言之,幼儿园在进行科学小游戏实践活动时,老师要做好对幼儿的指导工作。必须根据幼儿发展的实际情况,创造良好的游戏环境,丰富教学材料。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在获取游戏体验的同时,增强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科学知识的了解,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孙永祥.浅谈幼儿课间游戏有效指导策略[J].读与写,2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