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德育,让幼儿的教育绽放品德光彩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下   作者:蔡燕芳
[导读] 幼儿的德育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起到了促进的作用,我们在幼儿的日常德育中可以看到,幼儿们由于年龄关系和家庭的关系,较多幼儿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需要教师根据幼儿实际情况,来制定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而借此提升幼儿的道德品质。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福全街道秋瑾幼儿园  蔡燕芳

【摘要】幼儿的德育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起到了促进的作用,我们在幼儿的日常德育中可以看到,幼儿们由于年龄关系和家庭的关系,较多幼儿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需要教师根据幼儿实际情况,来制定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而借此提升幼儿的道德品质。从而为幼儿们的思想建设也提供良好地帮助。本文借此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旨在为幼儿教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德育;幼儿教育;行为习惯;思想
        在幼儿教育中融入德育是很重要的教育内容构成,这也是让幼儿有良好的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促进幼儿积极健康成长的教学引导方法。德育的体现多种多样,可以采取的融入方式也各不相同。幼师要善于从小处着手,从各种生活细节切入,给予幼儿积极正面的引导。同时,幼师也要多关注幼儿的一些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一旦发现不良行为表现一定要和幼儿展开有效沟通,在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中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行为模式。这些都是将德育融入到幼儿生活中,促进幼儿有效认知标准的形成,加强幼儿行为模式培养与锻炼的方法。
        一、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德育的展开与实施中,幼师首先要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着手。让幼儿有好的行为习惯和行为方式,这是幼教时期最为重要的一个教育目标。幼儿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会逐渐丰富,自身的理解感受力也会慢慢强化。但是,幼儿在很多良好的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上还是有待形成与建立,这也是推动孩子们积极健康成长的教育内容构成。幼师可以在生活的各个细节和点滴中观察幼儿的行为习惯,不仅可以有意识的融入与渗透一些良好行为模式的指导,当看到幼儿不良行为表现时也要有针对性的指出,并且督促幼儿实施改善。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幼师要将德育融入到生活的点滴与细节中。这样才会起到更好的教学实施效果,会让幼儿有更好的行为习惯和认知标准,这才是幼教应当达成的基本教学目标。
        良好行为方式的培养可以和生活的点滴进行结合,幼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给予幼儿一些引导。比如,在早上幼儿进入幼儿园之后,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养成向遇到的老师和同学问好的文明习惯;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会熟练使用“对不起”、“谢谢”、“再见”等文明用语。不仅如此,要想让幼儿养成文明行为习惯,还需要教师在日常学习教育中不断进行重复教育,通过多次重复教育可以强化幼儿的印象,加深幼儿的认知,起到的培养效果也会更加直接。德育的融入应当成为幼教的重要构成,幼师要从孩子们的实际生活出发,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典型范例,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行为方式。随着这种培养与训练过程的逐渐积累,幼儿不仅会在认知上有所加深,并且行为模式也会更加规范,这些都是有效将德育融入到幼儿生活中所能够发挥的作用。



       二、发挥榜样的教学示范效果
        在幼儿的德育实施中,榜样可以发挥非常好的教学示范效果。尤其是在幼儿的认知标准和判断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前,给大家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这可以让幼儿更好的分辨对错,并且明确哪些行为是会受到奖赏,哪些则是要明确杜绝的。这不仅可以对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带来有效的向导,这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就幼儿价值体系的培养与建立。在这样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幼儿不仅会有更好的待人接物能力,懂得如何有效与他人相处,并且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幼儿的价值判断也会逐渐形成,这些都是德育的融入起到的积极培养效果。
        幼师可以结合平时的生活点滴,树立一些有针对性的学习榜样。比如,教师在发现有人主动帮助别的小朋友收拾东西、穿衣服等乐于助人的行为,或者有幼儿将玩具、学习用品等让给别的小朋友等诸如此类的良好行为时,教师可以借此机会让全班的幼儿向这位小朋友学习,通过树立班级模范典型的教育方式让幼儿在心中建立其正确的道德是非观念,进而逐渐明白在学习和生活中哪些行为习惯是值得提倡的,哪些行为是需要避免和杜绝的。这种引导过程不仅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果,这也会带给幼儿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幼儿会有意识的去模仿树立的榜样的各种行为,会让自己的行为模式更值得倡导,这才是预设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让幼儿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现在的很多孩子从小就在家庭中被父母和长辈宠爱,孩子们很少会接受必要的挫折教育,在成长过程中也不太具备劳动的习惯和意识。这是一个应当有所转变的现状,也是德育在融入生活中应当关注的一个教育点。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习惯,这不仅是一种很值得激励倡导的行为模式,这也会让幼儿懂得关爱他人,并且让大家明白,很多东西需要用劳动过程来换取。幼师不用过于强调一些道理,可以从幼儿实际的认知水平出发,结合教育生活中的各种实例激发幼儿参与到劳动中。不仅如此,还要鼓励有效的家园共育,让幼儿在家庭环境中也能够积极主动承担自己能够完成的任务,这样才会起到更好的培养效果,能够让幼儿从劳动过程中有更多实质性的收获。
       有很多劳动活动适合幼儿参与,幼师可以有意识的给大家安排与设计一些劳动内容。一方面,幼儿可以在家里完成替爸妈扫地、抹桌子等小事情,让幼儿在劳动中感受到父母工作的不易,进而让孩子们学会体谅家长、关心他人,提高幼儿的基本生活能力。另一方面,幼儿应该逐渐学会自己洗脸、洗手、洗脚、吃饭等自我服务性的劳动,让自己具备这些基本的生活技能。通过家长和教师的配合教育,幼儿的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都会得到重建。无论是在家庭环境还是学习氛围中,幼儿都会有更强烈的劳动热情与积极性,并且能够体会到劳动的内在乐趣,这才是合理的融入与渗透德育对于幼儿起到的培养与改造效果。
参考文献
[1]彭丽华. 试论幼儿德育教育的有效措施[J].  学周刊. 2019(02)
[2]立德树人从幼儿抓起[J].  江苏幼儿教育. 2017(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