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百纳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 530022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使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基础设施不断得到完善,人们越来越以一种全新视角看待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希望实现二者的协调和平衡。在生态系统平衡刚杆上,水利水电工程占有重要地位。大量的水利工程的建设为经济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能源保障,在新时期经济迅猛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下显得极其重要。但建设水利工程不可避免的,会对区域附近的河流、居民生活和植被造成一定的破坏,若技术处理不当,则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国家和社会密切重视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要求是要切实保护好工程附近的生态平衡。新世纪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在减少该工程对于区域水域生态系统破坏的宗旨下,加强对河道治理和生态水利建设,为解决二者的矛盾,实现绿色生态和可持续性发展。目前我国在河道治理工作中存在较大问题,需要运用生态理念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研究和保护。
关键词:新时期,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保护
1 河道治理和生态水利之间的矛盾
河道治理工程的根本出发点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对河道进行规划,提升河流的社会经济效益和自然生态效益。而在现实具体施工过程中,由于大多数水利工程的规划,受各种切身利益的支配,而对水资源进行盲目调配和控制,使河流的水文条件和泥沙流动情况发生显著变化,影响河流附近的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最终导致河流整体连续性的变化,在人为干预下,河流的形态和特性变得单一和死板。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河流自身形态的变化,会影响整个河流区域的动植物,影响生物多样性,如不及时加以解决,会使河流附近区域的生态系统失衡,继续恶化会导致生态系统的退化,对区域的局部气候产生极大影响。除此之外,由于河流形态和性能的改变,流量减少,导致河流运输泥沙的能力进一步降低,致使河床淤泥增多,水库淤积,改变河流生态系统,对流域内生物的生存条件造成破坏。在河道修筑过量的大型水库,会使水生生物等生存环境发生变化,使区域附近生态环境改变,会威胁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2 生态水利在环境保护上的新要求
(1)尊重并利用自然规律,依照河流的具体流域特征进行综合、科学规划水利工程建设
应该提前做好规划工作,对江河的范围和面积有明确把控,了解水域的水文特征,从综合和长远眼光出发,做好科学规划,分区域、分流量对河流进行综合开发,兼顾短时利益和长远利益。
在建设生态水利工程时,需要对流域做好综合规划工作,并依照照科学的方案进行生态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在工程建设中使河道规划和经济发展需要相平衡,保持该流域的生态环境,建设好生态水利工程。
此外,在开展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时还应该做到结合当地自然环境,顺应自然规律。要保护该区域的水文和植被,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整个河流的生态系统平衡性和完整性。
(2)生态水利观应该融入到整个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
新时期绿色、生态、环保理念不仅应该在整个工程建设规划中得到实践,而且还应细化到水利工程,贯穿到整个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以求在对河道的开发和治理基础上,更进一步实现社会和自然相协调相平衡,实现和谐统一。在开展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时,可以人为借助自然植被来优化建设工作,可以在工程附近区域选取材料,降低建设成本,在区域附近大面积种植教程活的洗水性植物,可以保持河道附近的水土和泥沙量,涵养水源,提高该区域的绿化面积,一定程度上能够净化区域空气,改善局部环境,实现对河道附近生态系统的保护。
此外,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需要对河流流域进行改造时,需要遵循一个重要原则:尽量能宽就宽,保持有足够宽度面积的河漫滩,学用堤防后退的方法来使流域的水流连通性更强,加大河流能够承载的水流容量,最终实现减少潜在的洪水发生率,实现对该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还需注意的是,在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效果进行总体评价时,需要建立和完善一个生态评价系统,系统内部各环节,各流程应该做好细化和量化评价指标,有严格和完善的评价标准,同时应该加大检查核对力度,对流域生态环境进行严格监控,若发现水利水电工程出现负面影响,则需及时进行改进和修补,避免造成更大更严重后果。
(3)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为生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做好技术支撑
因为生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比较复杂,包含多方面综合因素,例如生态、水文、生物和物理、地理等众多学科、众多领域的知识。在建设时会遇到各种自然因素或技术设备影响,使工程建设难以开展,为解决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综合性和复杂性特点,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大研发力度,对多领域知识和技术进行整合,实现有利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技术开发。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水利水电工建设作坚强后盾,解决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有关地理难题和技术难题。
(4)提升在水利水电工程应用后,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
生态系统在自然条件下有自身完备的精华和修复能力,在对流域进行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时,也应该利用这种能力,流域应该在水利水电工程长期发展下进行我治理和修复。利用生态系统的这种能力能够进行有效的污染防治,保持环境的自净和整洁度。在生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后,可以利用人工种植洗水植被,做好植被架构工作,挑选合适的水生植物进行涵养,不仅能够提升区域的植被覆盖率,而且能够加强水体的供养率和达到自净目的,改善区域水文条件。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可以建设一个完整的生物系统,保持流域内鱼类,藻类和微生物的平衡,保持水域内生物的种类多样性。通过对植被的种植和保持生物多样性来实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相互作用,以实现净化水体和水质,实现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保持环境的稳定性。
3 生态水利水电工程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
(1)构建护坡生态
在开展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时,需要对河道的地理情况做充分了解,了解河道周围地形、地貌,植被、地质以及河道所能实现的功能,从综合视角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河道护坡建设方案。在对河道的植被进行考察后,对工程进行区域划分,例如常年裸露区,常年淹没区和变化区,根据不同区域进行植被栽种,在裸露严重区域需要选择能抗干旱的植物,在常年淹没区域选择水生植物,而在变化区应该进行水量变化考察,通过考察结果来选择具体的水性和耐干性植物。
(2)为河道的断截面留下足够生长空间
河道保护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排水泄洪,而且能够有效地美化环境,净化水体能改善局部气候,实现对生态平衡的协调,因此,应进一步发挥河道的功能,在开展生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时,应留出足够的河道断截面,可以在外侧台阶上种植一些水生植被,不仅能够美化周围环境,而且能增加流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进一步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为水生生物营造良好的生存条件。
(3)利用生物技术实现对水体自净能力的提升
应该利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利用生物技术进行对水体污染的分解处理,实现水体自净能力的提升。可以利用人为湿地处理技术,生物膜法和其他类型的生物技术对流域的生物和植被进行保护。在实现排污净化的基础上,加强对流域内的生物多样性进行维护,丰富植被类型,改善水域的水文条件和整个区域的生态系统。
结 语: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是在保证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应用上,满足现代化经济生产和发展,满足人们日常所需的能源,在建设过程中,应该做到社会发展和自然条件平衡相适应,在新时期利用先进科技加强对河道的治理,建设水利水电工程,满足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钟彦彬. 新时期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中的科学发展策略探析[J]. 江西建材, 2014(22):105-105.
[2]刘正军. 新时期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4(34).
[3]单仁章. 浅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与环境保护[J]. 文摘版:工程技术(建筑), 2016, 000(005):P.170-170.
[4]马萌萌. 关于新时代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
[5]孙小丹, 马玲. 新时期水利水电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初探[J]. 水利技术监督, 2010, 18(004):427-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