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新技术与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分析 房铖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4期   作者:房铖
[导读] 摘要:地质灾害是地应力及地球内能所引发的地壳活动,岩体随之破裂为碎小岩块进而造成局部地貌的改变甚至给人类社会的经济、资源造成巨大破坏的过程。
        山东黄金矿业(莱州)有限公司三山岛金矿  山东省莱州市  261442
        摘要:地质灾害是地应力及地球内能所引发的地壳活动,岩体随之破裂为碎小岩块进而造成局部地貌的改变甚至给人类社会的经济、资源造成巨大破坏的过程。中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的高易发区和受到地质灾害威胁严重的国家之一。本文对测绘新技术与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测绘新技术;地质灾害;对策分析
        引言
        矿山所在区域地质构造大都较复杂,其矿产资源的开采活动也相对烦琐。矿山开采虽然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但长期且持续不规范的开采,使矿山地形地貌及地质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导致原本稳定的区域变得不稳定,即可能引发各种类型的地质灾害。
        1测绘新技术
        测绘技术主要由GPS、GIS和RS技术组成,这些技术是现代测绘工程中的主流技术,能够起到整体、高效、深化收集数据信息的目标。这些技术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测绘工程的操作效率,能够更好的服务于测绘工程。首先,GPS技术可以利用卫星定位,能够实现全球测绘的任务要求,做到对陆地、海洋数据信息的精确采集,能够在各类工程领域广泛的进行使用。通过GPS技术可以扩大数据采集的范围,提高测绘的效率,进而提升测绘操作的整体精度水平。这一测绘技术不受天气条件的限制,能够在相对恶劣的天气情况下有效完成测绘工程的任务。其次,GIS技术是一种空间定位技术,可以完整系统的收集数据信息,在成像环节上保证图像的直观性,达到实现立体图像测绘的效果。这一技术可以实现高精准度的定位。最后,RS技术是遥感技术,是从高空和外层空间接收各类地理电磁波技术,能够对各种扫描数据信息进行传输和处理,从而达到远距离的精准识别目标,提高测绘操作的整体质量水平。
        2测绘技术对地质灾害的勘查分析
        布置航拍网点,在航拍作业前需要先行将航拍区域确定,之后根据现实需要对其进行网点布置,如此一来才能够使得拍摄过程更加规范和合理,在设定拍摄网点时必须按照现实的拍摄环境做出具体的调整,从而降低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使信息处理对上传数据可以做到更为精准的分析。
        3地质灾害
        3.1地质灾害内涵
        地质灾害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地质作用产生地质灾害,其主要包括外动力和内动力地质作用。地质灾害指的是对人类生存环境和生命财产造成危害和破坏的各种地质事件。一些仅导致地质恶化,并未对人们生活、生产环境造成危害的各种事件,其只是一种灾变,并未构成灾害。
        3.2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矿山地表建设工程主要为尾矿库、选矿厂、生活辅助设计区,炸药库、生产辅助设计区、高位水池,工程建设主要为一层和两层的一般性建筑,对地表层岩土体产生的破坏小,预测评估认为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露天矿区,由于开采及断层本身的影响,局部可能产生危险陡坡,可能产生崩塌地质灾害危险性。排土场,随着矿山开采规模逐渐扩大,大量废石排放在排土场,使排土场本身形成高陡坡,在降水等因素作用下可用产生崩塌,但危害程度小,损失小,危险性小。
        3.3矿山地质保护工作的主要原则
        合理规划原则,在进行矿山地质保护工作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问题,比如产生一些矿产废石,工业废水,以及地下水干涸问题。这些问题在进行矿山保护建设的初期阶段都应该得到了解和证实,在开始建设工作之前,就要进行周密的规划安排,避免在建设过程中因为这些实际问题出现差错。因此,地质保护工作人员首先应当树立规划意识,积极做好地质情况的了解工作,合理规划好保护工程的建设安排,在实际施工开始之前,先做好合理规划工作,为工程开展提供良好开端。


        4矿山地质灾害主要类型及其成因
        4.1滑坡及不稳定斜坡
        由于受到地形条件与地层岩性、地质构造、降雨、矿山开采等因素的影响,在矿山区域内分布有很多滑坡及不稳定的斜坡,一般在矿山公路的两侧、露天采场开挖及开采造成的废渣堆积区域比较常见,规模大多以中小型为主。滑坡和不稳定的斜坡不仅对矿区有很大影响,而且还会威胁到周围的公路、村庄及河道。
        4.2泥石流
        很多矿山都有着悠久的开采历史,矿山开采时难免产生很多废弃物,如废弃的矿渣、煤矸石与废渣。这些废弃物大多长时间堆积在沟谷或山坡上,不仅堆积量很大,而且结构松散,这就为泥石流灾害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物质基础。若结构松散的堆积体处于切割深度较大的沟谷、地形纵坡降明显、汇水面积较大的区域,在这种情况下,降雨是诱发泥石流的主要原因,若遇到强降雨和山洪时,极有可能引发泥石流灾害。
        5应用测绘新技术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的对策
        5.1加强对地理情况的监测
        地质灾害通常是指在人类活动因素与自然运动因素这两种因素的作用下,导致地质的结构与形态发生一定的变化,进而造成的各种地质破坏现象。当前,地质灾害的主要表现形式通常有地震灾害、泥石流灾害、水土流失灾害、以及火山喷发等灾害。这些地质灾害的发生,在受地质结构与形态自身因素的影响的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人类不合理活动的影响。例如,大规模的采矿活动、公路修建带来的山体开凿、以及不合理的建筑修建等。同时,很多时候,水库以及山区的水渠等也通常会受到爆破、以及大型机械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振动的影响。因此,针对不同类型与不同原因导致的地质灾害,应充分结合灾害的特征,应用测绘新技术加强对实际地理情况的监测,以有效监测到地理环境与地质结构的实时变化,进而全面实现对各种地质灾害的有效防治。例如,可以应用GPS技术、GIS技术、以及RS技术扩大对地质情况的监测范围,以有效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监测效率。同时,还应积极做好对各种地质灾害的防范工作,储备好相关的药品以及可能需要用到的生活必需品,并针对区域的地质灾害特征制定好针对性的地质灾害防治应急处理方案。
        5.2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地质灾害的防治
        在将测绘新技术应用到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中时,还应注重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地质灾害的防治。例如,针对崩塌灾害,要及时的进行崩塌灾害隐患区的排查工作,并在对实际地质情况进行勘查的过程中,做好人员与相关设备的撤离准备,以在对崩塌灾害隐患区进行全面排查的同时,有效保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安全进行。针对泥石流灾害,应全面做好勘查工作,并根据实际的勘查结果,对坡面存在问题的区域进行及时的加固与防护,以有效减少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此外,还应针对区域内多发的地质灾害,提前做好安全防范准备与应急处理工作。
        结束语
        从目前来看,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的过程中,部分工作环节的工作性质不稳定,比如地质勘查工作和地图设计工作,可能会因为周边环境的影响变化而发生波动性变化,同时因为工作需要,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变通,这也考验了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水平。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工作的进行,人们逐渐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程度,因此开始采取相对应的环境保护措施。由此可见,要想将地质灾害防护工作做到最好,首先就要明确好预防目标,了解预防工作的实质意义,以防为本,防治结合,将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到底,做好专业化的防治工作,真正实现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张俊,张华,杨蝉玉.方山县地质灾害现状及防治对策[J/OL].资源开发与市场:1-11[2020-02-11].
        [2]杨浩.地灾危评中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方法的探讨[J].价值工程,2020,39(03):227-229.
        [3]姜辞冬.地质环境评价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OL].世界有色金属,2019(20):175-176.
        [4]王伟.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策略探析[J/OL].世界有色金属,2019(20):177+179.
        [5]973计划(2013CB227900)"西部煤炭高强度开采下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基础研究"项目组.西部煤炭高强度开采下地质灾害防治理论与方法研究进展[J].煤炭学报,2017,42(02):267-275.
        作者简介:
        房 铖(1989.09),性别:男,籍贯:山东省莱州市,学历:本科,职称: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矿山测量.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