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之工程质量控制研究 邬俊先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4期   作者:邬俊先
[导读] 摘要:文章从材料、技术、设备以及设计四个角度入手,分析了建筑工程管理中工程质量风险的主要来源;分施工主体与施工前后两个部分,提出了建筑工程管理中工程质量控制的可行策略。
        中达安股份有限公司  510620
        摘要:文章从材料、技术、设备以及设计四个角度入手,分析了建筑工程管理中工程质量风险的主要来源;分施工主体与施工前后两个部分,提出了建筑工程管理中工程质量控制的可行策略。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人因风险
        引言: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建筑项目启动在城市环境当中,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在此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展开探究讨论。
        一、建筑工程管理中工程质量的主要风险
        (一)材料风险
        钢筋、水泥、木材等各类施工材料,是建筑产品结构体系的搭建基础,所以其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建筑产品的耐久性、安全性、功能性、美观性等性能。例如,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规定,素混凝土的材料强度应达到C15,钢筋混凝土的材料强度应达到C20。如钢筋强度超过400MPa时,还需将钢筋混凝土的材料强度提升至C25以上。此时,若建筑工程中所使用的混凝土材料并未满足这一规范需求,将很难保证建筑产品的完工质量达到预期。进一步讲,导致施工过程中材料风险的原因比较多,如进场检测不严格、材料存放不科学、材料使用不合理等。在优化管控中,相关人员必须对这些风险因素提起重视[1]。
        (二)技术风险
        建筑工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特点,其建设实践会涉及到高大模板施工技术、基坑施工技术、脚手架施工技术、装配式剪力墙施工技术等多种技术类型。同时,在各个技术体系下,还细化有多个技术环节。例如,基坑施工技术中包含有锚固支护、挖方回填等环节,高大模板施工技术中包含有模板安装、模板支架、泥浆灌注、模板拆卸等环节。基于此,一旦某一技术环节出现问题,且未得到及时、有效的规范处理,将会埋下相应的质量与安全隐患,对建筑产品的建成投用构成极大威胁。结合工作经验来看,技术风险在来源上具有很强的人因倾向,与相关岗位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工作态度直接相关。若相关人员缺乏良好的责任意识与技能储备,未严格执行按图施工、按规施工、安全施工的工作要求,其所实施出的技术手段势必也很难保证科学准确。此外,若一线施工人员、现场管理人员并未在阶段性任务完成后进行技术参数的审核检查,也容易导致技术隐患的长期存在,并对后续的施工换节产生负面影响。
        (三)设备风险
        机械设备也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其性能的稳定性、工艺的先进性、参数的匹配性均与工程质量存在密切联系。但从目前来看,很多人员只重视机械设备的采购引进,而并未对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检修质量作出关注,进而导致机械设备高负荷持续运行、故障长期不的处理的情况时有发生,在削弱机械设备性能质量的同时,也不利于建筑工程中施工安全、施工成本的合理把控。
        (四)设计风险
        除建筑工程主体阶段的各类施工因素以外,前期图纸、方案的设计质量也会对工程质量产生决定性影响。在前期准备阶段,如相关设计人员并未对不同施工环节的协调性、风险性提起重视,或在制定各项施工指标时盲目挪用既往经验,都会导致图纸方案与现场实际、施工需求存在加大偏离,进而引发环节冲突、安全事故、设计变更等一系列的负面问题,使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效率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等水平大打折扣。


        二、建筑工程管理中工程质量的控制策略
        (一)建筑工程主体阶段的质量控制
        首先,对于材料风险,相关人员应从进场管理与施工管理两个角度入手进行把控。一方面,在进场阶段,应严格审核施工材料的出厂合格证明、质量检测证明等,并结合采购合同、工程方案等资料,对材料的数量、规格、型号、品牌等进行全面比对。在确认无误后,再对材料进行抽样复检,以进一步明确材料的力学特性、防水性能等,避免以次充好、运输损耗等情况出现。在各项指标确认合格后,才可允许其进入施工现场。反之,则不予进场;另一方面,在材料的施工使用过程中,相关人员也应对材料的存放方式、使用方式提起重视。例如,在存放钢筋材料时,应保证按批次、按牌号、按长度、按等级进行分别挂牌存放,并在钢筋下方垫设木料,以免钢筋出现污染、锈蚀等现象。这样一来,才能保障工程中材料的性能稳定、取用合理,避免相关工程质量风险的发生[2]。
        其次,对于技术风险,相关人员应注重关注人因风险因素的控制管理。在施工队伍组建之初,就应对人员的技术资质、工作经验、职业资格等进行细致把关,严格保证技术人员做到持证上岗、经验丰富。在正式施工中,也应做好施工责任制度、人员激励制度、教育培训制度等制度的建立,有力落实技术交底、安全教育、责任分化等工作,并将施工人员的工作质量与薪资水平、奖金福利相挂钩。这样一来,可在保证人员技术水平符合岗位标准的基础上,将施工人员的工作态度维持在较高水平,避免由素养不佳、主观疏忽等人为因素导致的图实不符、技术缺陷等情况出现。
        最后,对于设备风险,相关人员应坚持“防控结合”的管理原则。一方面,要做好设备的日常检查与保养,如润滑关节机构、更换磨损零件、加护线路绝缘层等,以此保证机械设备在施工周期内处于稳定、优质的性能状态。另一方面,如发现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已经发生故障问题,则应及时提出停工要求,并进行故障检查与维修处理。这样一来,可有效避免机械设备因“带病作业”而形成的吊臂脱坠、效率衰减、机体过热等隐患,对建筑产品及现场人员、用物的健康安全做出保障。
        (二)建筑工程施工前后的质量控制
        在施工前期,相关人员应做好图纸、方案的设计管理工作。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可要求设计人员将BIM技术运用到设计实践中,在全面、真实采集现场数据、分析施工需求的基础上,将各项初级设计数据输入到BIM平台中,进行碰撞试验、虚拟漫游与趋优调整,从而实现各类环节冲突、施工风险的预先规避,产出高质量的设计成果。在阶段性施工结束后,管理人员也应与一线施工人员一同对图纸中各项指标的落实情况进行审核检查。一旦发现存在完工成果与图纸不符的情况,应及时进行整改处理,在确认无误后才可开展下一施工环节。
        结论:总而言之,工程质量风险产生于设计、材料、技术、人员、设备等多个方面,因此对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综合落实提出了很高要求。所以,相关人员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必须要坚持全程化、全面化的管理原则,既要把控好项目建设过程中材料使用、人员施工、设备检修等环节的落实质量,也要对设计、采购、审核等施工前后的工作内容提起重视,以确保建筑工程持续处在高质、稳定的运行状态中。
        参考文献:
        [1]李晓卿.房屋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管理控制[J].四川建材,2020,46(02):231-232.
        [2]黄永.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居业,2019(12):144-1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