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工程在抗震设计中的探索 李宝成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3期   作者:李宝成
[导读] 摘要:建筑企业在进行工程建设时,应树立起强大的社会责任意识,在建筑设计环节加入对抗震设计的创新思考。
        身份证号:13062719761107XXXX
        摘要:建筑企业在进行工程建设时,应树立起强大的社会责任意识,在建筑设计环节加入对抗震设计的创新思考。建筑工程设计师应充分发挥自身所学,深入挖掘建筑结构、建筑外形等对房屋抗震性能的影响,并统筹建筑施工过程中影响建筑安全性的因素,根据国家建筑抗震标准的设定对工程质量严格把关,全面提升工程建设的整体水平,降低地震灾害对建筑物的危害。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基本原则;具体应用
        引言
        我国在建筑抗震结构设计中依旧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设计人员应该不断研究国内外先进的抗震设计理念,结合多种有效实验手段,提升自身在抗震设计上的专业能力,并不断强化自身的抗震设计意识,要始终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到第一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造福社会,造福人民。
        1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重要性
        1.1为人们群众的生命财产保驾护航
        现如今没有任何技术和设备可以精确的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强度和地点,而地震灾害一旦发生必然给个人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所以我们只能在减少地震损害方面做好应对措施,这其中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良好的抗震设计可以有效的提高建筑物在地震灾害中的结构稳定性,保证人们可以在地震发生时预留出足够多的时间进行逃生和避难,极大地降低了地震救援的危险性以及相应的救援难度,为人们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上了一个保险,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生活的安全性。
        1.2应对日益复杂的城市规划需求
        在进行抗震设计时,建筑设计工作者需要结合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量,除了保证建筑物内部的使用要求和功能要求外,还应该满足日益复杂的城市规划需求。现代城市规划中,建筑物的建设需要遵循一定的条理性和安全性原则,建筑物之间应该错落有致,既要相互联系,又要相互独立,既可以形成良好的城市产业结构链,又可以保证区域建筑出现问题后不引发连锁的反应,最大限度的保证城市建设的安全和稳定。而优良的抗震设计既要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同时还需要顾及到建筑物的外观造型,为城市规划布局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所以,建筑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1.3社会正向效应的重要表现
        建筑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并尽可能保证人们群众在突发的地震灾害中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国家投入巨量的抗震研究经费,从侧面表现出对人们群众的关心和爱护,对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对现如今我国现代化社会建设具有非常积极的正向社会效应。所以说,建筑设计中的抗震设计不仅是为房屋建筑进行了加固处理,更是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方法
        2.1推广消震和隔震措施
        在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过程中,建筑物的体积和形状对抗震的影响很大。形状规则的建筑物将表现出更为良好的抗震性能,但由于建筑结构要求满足功能性使用的需要,留给建筑结构发挥的空间有限。因此,在建筑抗震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方法减少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影响,其中一个主要方法就是推广消震和隔震措施。当前,我国的地震发生频繁的地区房屋建筑都采取了一定消震和隔震措施,尤其是对建筑来说更是如此。消震和隔震措施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房屋建筑的刚度进行控制,能够使得房屋在地震发生时处于塑性的状态,使地震所带来的强大能量大部分都被消耗掉,建筑物本身所承受的地震的压力变得非常小,增强建筑物抵抗地震灾害的能力。


        2.2减少地震时的能量输入
        减少地震时的能量输入也是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一个主要方法。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被破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对于地震所产生的能量不能够进行合理的传播,因此,在进行建筑物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建筑物承载力、地震所带来的位移等,从而使建筑的设计具有更强的变形能力和弹性。通过对建筑设计的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分解,能够使得其对于地震的能量进行有效的传输,降低地震对于建筑物的破坏程度,更好的保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3设置多道抗震防线
        所谓设置多道抗震防线,是指在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面,利用一些耗能杆件的屈服和弹塑性变形来消除地震能量,从而使得建筑结构的各个构件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避免构件因为地震作用力的影响而出现破坏。因此,建筑结构的各个构件都应该具有良好的抗变形能力,能够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当遇到强震的时候,能够有足够的变形时间来保证建筑物不会马上脆裂破坏,能够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保证人民群众的安全。同时,还需要考虑余震的影响,设置多道抗震防线,避免余震的作用导致建筑结构损伤的积累而导致建筑坍塌。
        3提高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主要措施
        3.1 提高建房标准强化抗震意识
        提高建筑抗震性能需要利用国家法律效用,在一开始就强化建筑各个阶段的抗震意识。首先,我国应该向日本等地震多发国家学习抗震经验,在相关法律法规上,严格制定抗震设计要求,强制设计人员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结构设计。其次,应该制定较为严苛的设计审查和施工审查,严格把控建筑建设的各个环节,最大限度的提高建筑安全性和有效性。最后,应该建立较为严格的追责制度,一旦因为结构设计出现安全事故或是造成巨大的经济人员损失,需要对建筑设计和施工人员进行追责处理,最大限度的提高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抗震意识。
        3.2 选择安全保障更高的场地与材料
        为确保建筑的抗震能力达到标准,应在建筑设计环节中优先对建筑物场所进行科学缜密的选择,尽量避开对抗震设计不利的地势地形。但在进行场地选择过程中,如若建筑工程是在地形地势复杂的地区进行施工,设计师有必要在设计前期向建筑企业提出关于避开不利场所的申请,在不断申请后如确实无法避免,应向企业汇报该地不可建构甲级、乙级、丙级类型的建筑,并积极设计防御的措施。地势地形复杂地区一般地基非常不稳定,当地震发生时,会导致地基下陷,地面裂缝、建筑移动或倒塌等情况。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全面统筹地震发生时对地面建筑由于地区不同所造成的危害,科学地进行场地与建筑类型的搭配。设计师综合搭配施工场地、经济基础、技术工艺、建筑结构、建筑抗震设计等之间的组合模式,对施工工艺、机械设备以及建筑材料做出适应的选择,使得建筑结构的延伸性、建筑重力与内部刚度质量等达到抗震的标准。
        3.3 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建筑设计人员需要在设计之初,从理念和思想上将抗震设计高度重视起来,加强对建筑主体抗震性能的研究,不断学习发达国家的抗震经验,并将新型抗震设计与实践相互结合。另外,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良好的抗震性能应该具有一定的规则性,尽量少出现较为独特的凸角结构,要讲究简洁高效,保证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将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相互协调统一,最大限度的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有效性。
        结束语
        由于建筑抗震结构的设计已经成为城市建筑工程中重点关心的问题,因此需满足建筑未来发展的实际需要。通过对于建筑抗震结构的优化,能够提高建筑抗震性能,从而确保建筑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路会兰.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结构设计理念[J].住宅与房地产,2019(25).
        [2]马玉洁.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结构设计理念[J].山东工业技术,2019(12).
        [3]师建国.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结构设计理念[J].住宅与房地产,2019(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